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星球大戰」:淺析俄羅斯激光武器概況

「星球大戰」:淺析俄羅斯激光武器概況

2018年3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做2018年國情咨文演講,其中首次公開披露了俄羅斯研製激光武器的情況,這表明,作為昔日的激光武器技術領跑者,在經歷了蘇聯解體後多年的研究停滯之後,俄羅斯在激光武器領域已經開始重新發力奮起直追,依靠雄厚的技術基礎在激光武器領域不斷縮小與美國等領先國家的差距。

俄總統普京

蘇聯時期激光武器研製概況

作為世界上最早在激光武器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國家,蘇聯曾長期保持激光軍用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早在1965年,蘇聯就開始了激光武器的研製工作,並於1972年進行了威力巨大的激光武器試驗,成功使用移動式「激光炮」摧毀了空中機動目標。

1973年,蘇聯成立了專門負責激光武器研發工作的設計局,出發點是應對西方太空威脅和進行導彈防禦等。依託在航空航天領域雄厚的技術基礎,1981年。蘇聯激光武器空中試驗平台A-60首飛成功。

1983年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掀起了2個超級大國規模空前的軍備競賽,蘇聯激光武器研製進度明顯加快。1984年,A-60首次使用激光武器成功摧毀空中靶標,蘇聯成為世界上最早擁有實戰型反衛星武器的國家。另外,蘇聯還研發出應對美國彈道導彈的「撒手鐧」——裝載有二氧化碳激光器的「極地」號飛船,前者輸出功率達1兆瓦,具有強大穿透力。但因發射時火箭控制系統故障導致飛船爆炸解體,蘇聯空天基激光武器的夢想就此破滅。

不過在陸基和海基激光武器領域,蘇聯卻收穫頗豐。1982年,蘇聯成功研製出「三棱匕首」自行激光武器,其可使用高功率激光脈衝攻擊光電導引系統,可使敵方坦克、自行火炮和直升機癱瘓。蘇聯海軍還曾經在萬噸巡洋艦「基洛夫」號上裝備氟化氘化學激光器,用於10千米範圍內的近程防禦。

80年代早期的蘇聯海軍「基洛夫」號核動力巡洋艦

1980~1985年間,蘇聯多用戶單元激光系統曾在黑海艦隊輔助艦上試驗。該系統曾準備在空間部署來摧毀衛星。空間戰鬥激光平台Skif-DM曾於1987年被發射到太空中。

之後,蘇聯又先後生產了「紅粉筆」激光防空系統、「壓縮」激光戰車和「遠方」激光化學車。「壓縮」激光戰車與採用「悍馬」越野車底盤的美國「宙斯」激光系統極為相似,都可產生高功率激光脈衝,摧毀一定距離內敵方雷達的光電設備。但由於後來蘇聯國力衰弱及持續動蕩,本應在上世紀90年代初完成的激光武器研製工作一再推遲,最終因為財政撥款大幅度減少而被凍結。

蘇聯還是首個將激光武器投入實戰運用的國家。在1975年10月的一次試驗中,蘇聯連續5次用激光器照射了兩顆飛臨西伯利亞上空用以監視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美國早期預警衛星,使其紅外感測器失效達4小時之久。同年11月,又連續兩次照射了美國空軍的另外兩顆衛星。1979年,蘇聯就成功地在試驗中用激光武器摧毀了地面目標。1981年,又用激光武器對飛行中的導彈進行打靶試驗並取得成功,並利用一顆衛星上的小型高能激光器照射一顆美國衛星,使其光學、紅外電子設備完全失靈。自此之後,蘇聯在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和航天站上共進行了8次激光武器試驗,都獲得成功。

俄羅斯重啟激光武器研製計劃

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在激光武器方面的絕大部分研究力量(1萬多名科技人員、12個研究中心及6個試驗設施),並於2002年底投入約316億盧布用於專項研究,逐步重啟了激光武器研製力量。

空基激光武器想像圖

美國國防部曾估計,俄羅斯已有兩台強激光裝置具有反衛星能力,可使低軌衛星致盲或損壞。也有報道稱俄羅斯目前擁有兩種地基高能激光反衛星武器,並可能在2010年已具備實戰能力,另外在太空軌道上俄羅斯已經有6個空基反衛星高能激光器正在運行。此外,現役的A-60激光系統原型機在前蘇聯解體後從哈薩克重新部署至俄羅斯境內。據報道稱,該系統曾用在「獵鷹梯隊』軍事計劃中。

除了重新利用蘇聯時期的激光武器項目和裝備外,俄羅斯重啟激光武器研製計劃後,新開啟了一系列各種類型的激光武器項目。

在陸基戰術激光武器領域,著名的俄羅斯聯合儀器製造公司開發了「死亡射線」新型激光武器,它能夠利用超高頻脈衝干擾、阻滯無線電的傳播,從而導致敵方目標飛行物上的電子部件以及高精度武器彈頭失靈;也能夠利用激光波束,摧毀或破壞無人機目標,殺傷射程約1千米,對人類也具有巨大殺傷力,可以被用來對抗恐怖分子。可以說,「死亡射線」是俄羅斯將激光武器與微波武器結合使用的一種新思路新嘗試。

此外,俄車載戰術激光武器也在「低調」發展,俄羅斯目前已裝備了多代車載激光武器系統,可對3~5千米處的目標實施毀傷性打擊,甚至可以擊穿100毫米以上厚度的鋼板。

與此同時,俄羅斯為特種作戰部隊研製的微型激光武器,採用了低能量激光系統,武器全重只有300克重,卻能使敵人致盲或暫時喪失戰鬥力,其威力已經受過車臣戰爭考驗。俄還研製出全重56千克的單兵自動光電對抗武器,後者依靠內置的激光雷達鎖定攻擊目標的精確位置,可令敵軍土兵和光電裝備喪失戰鬥力,作用距離達1.5千米。

俄軍特種兵

在天基激光武器領域,俄羅斯除積極建設反衛星系統和太空監測網外,也不斷推進天基激光武器系統研發,爭奪外太空戰略威懾制高點。2014年12月,俄羅斯政府通過了《2013至2020年俄羅斯航天活動國家規劃草案》,計劃用8年時間打造世界一流航天大國。近年來,俄羅斯不斷增加軍費開支用於研發新型預警衛星、偵察衛星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目前,俄羅斯正加緊空基激光武器系統的研究工作,以回擊西方大國的太空軍事化行動。俄軍方透露,其現有激光武器可以徹底摧毀在數百千米外軌道上飛行的敵方衛星。

在空基戰術激光武器方面,俄羅斯在固體戰術激光武器領域取得多項突破,已研製出脈衝激光能量達到2000焦耳的釹玻璃激光器,瞄準精度也提高到秒級,並先後有多代激光武器裝備部隊。用伊爾-76運輸機作為平台的「A-60」空基激光武器,先後多次試驗,課目包括空基高能對抗、摧毀敵空中作戰力量等。俄還計劃在改裝的米格-31殲擊機上進行激光武器發射試驗,主要用於對敵方衛星等太空戰略資產實施攻擊,以便在戰時迅速奪取制太空權。2017年7月,俄羅斯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KRET透露,該公司正在為俄羅斯第六代戰鬥機研製機載激光武器,該武器能夠燒毀來襲敵方空空導彈的導引頭從而使其被摧毀無法命中目標。(兵工科技)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軍艦遠洋航行,所需淡水怎麼解決?收集雨水能行得通嗎?
又一個「技術儲備」?揭秘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