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奇作家三毛為什麼選擇自殺?不如就這樣歸去吧

傳奇作家三毛為什麼選擇自殺?不如就這樣歸去吧

三毛 台灣著名女作家、旅行家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1991年1月,46歲的三毛,在順利接受,清除子宮內膜肥厚手術後的第二天,在病房衛生間內,用絲襪自縊身亡。

三毛為什麼要自殺?眾說紛紜。

有說三毛患憂鬱症自殺的,有說因為三毛的左翼傾向被暗殺的,有說三毛通靈而死。

但是,三毛真正的死因,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既然是自殺,當然是抑鬱所致。

1、

作為作家的三毛是多愁善感的。

小時候的三毛,就顯示了作家的特質。

數學是三毛所不擅長的,因為不擅長,她就背答案。

卻因此,受到了數學老師的羞辱。從此,三毛得了自閉症,離開了學校,回到家裡。

一颱風之夜,幼小的三毛割腕自殺,被送往醫院搶救,縫二十八針。

直到成為少女後,憑藉對藝術的熱愛,在顧福生韓湘寧彭萬墀三位老師的幫助下,才逐漸從封閉走向開放。

青春期的三毛情路坎坷。

上大學時,三毛愛上了戲劇系二年級的一名高材生梁光明。那是三毛的初戀。

可因兩人志趣不同,便各自東西。帶著破碎的心,三毛獨自去了遙遠的西班牙。

第二次,當相戀的人就要走上結婚殿堂的前一天,多情的德國戀人卻因心臟病突發,倒在三毛的懷抱之中。

三毛極為痛苦,自殺未遂。

第三次,是她和西班牙人荷西,六年的短暫情愛,以轟轟烈烈開端,又以悲劇告終。

在荷西死後很久的一段時間裡,三毛無法遏制悲慟,數次表露出想要自殺的想法。因為雙親勸阻,才忍住了。

至愛離世,孤獨的三毛只能選擇堅強。

她躲在自己所喜愛的寫作中療愈,用文字來梳理自己的愁緒。

「傷心沒有可能一次償還,它是被迫的分期付款。即使人有本錢,在這件事上,也沒有辦法快速結賬。 」

「紅和綠,在我,都是寂寞的顏色,只因那份鮮艷,往往人們對它總也漠然。 」

「我擱淺的心,在千年的孤影里。 」

自殺是人類共同的情結。這種情結未必是要終結什麼,而是對現實生活不能承載的傷痛逃避,在無形的殺手面前,我們總是那樣渺小。

痛苦使三毛,最終選擇了用自殺來告別。這一次,再沒有人能夠攔住。

2、

如果荷西沒有離世,三毛怎會發出哀嚎:

「在一個個漫漫長夜,思念像千萬隻螞蟻一樣啃噬著我的身體。 」

「那打不開的淚結,只有交給時間去解。 」

可是時間證明,這一切都錯了。

如果她和荷西育有孩子,三毛就會擔起她的責任了吧?

她曾經說:

「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

「我的愛有多長,我的牽掛與不舍也就有多長。 」

如果三毛沒有捨去親人,又何至於讓她的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三毛,你於心何忍?你不是說:

「連死的勇氣都有,何況活呢? 」你為什麼不好好地活給我們看呢?

3、

作為作家,短短几十年的時光,三毛留下了豐富的作品。

與三毛《隨想》、《談心》,指引《我的快樂天堂》。用《稻草人手記》,《送你一匹馬》,給《我的寶貝》,留下《背影》。

她騎著《哭泣的駱駝》,《萬水千山走遍》,帶我們去看《高原的百合花》。

講《撒哈拉的故事》,回憶《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

最後,自己卻被《滾滾紅塵》淹沒。

她的作品,總帶著淡淡的憂傷,主題卻永遠都是遠方,就像她寫的: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

4、

三毛死時年僅四十六歲。

正是創作的最佳時期——該經歷的經歷過,該嘗試的嘗試過。

可是,踏遍五湖四海,還是以死相伴。

願天堂里,三毛與荷西相依相伴,不再孤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叔說電影 的精彩文章:

你遇到最搞笑的彈幕是什麼?

TAG:牛叔說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