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洋垃圾說「不」!中國嚴打洋垃圾走私

向洋垃圾說「不」!中國嚴打洋垃圾走私

5月22日上午,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展開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專項第三輪集中行動,這是近年來開展的最大規模打擊「洋垃圾」走私集中行動。

「洋垃圾」走私

「洋垃圾」是一種俗稱,廣義的「洋垃圾」泛指所有從國外進入中國的固體廢物;狹義的「洋垃圾」特指以走私、夾帶、瞞報等方式,進口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於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

為緩解工業原料不足,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成為全球重要的廢品回收國。但與之相伴而來的,是屢禁不止的「洋垃圾」走私與嚴重的環境污染。

中國處理了全世界至少一半的紙製品、金屬和塑料廢品。通過合法渠道進口到中國的固體廢物,最高時每年接近6000萬噸。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洋垃圾」大量囤積在我國境內,帶來多種危害。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洋垃圾」中往往夾雜著很多有毒有害物質,以非正規渠道入境後,大部分流向「散亂污」企業,以簡單粗暴的手段進行分解,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和周邊環境;焚燒產生的有害氣體會污染大氣環境;酸浸、水洗廢物則會危害水體、土壤環境;部分「洋垃圾」未得到再生利用直接進入垃圾填埋場,加重環境負擔。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今年1月,我國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停止進口包括廢塑料、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等在內的4類24種「洋垃圾」。到2019年年底前,將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能有效切斷「散亂污」企業的原料供給,從根本上剷除「洋垃圾」藏身之地,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維護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打擊成效顯著

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規實施後,相關部門迅速採取行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從3月份起,海關總署組織全國海關開展了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專項行動,重點打擊以偽報瞞報品名、夾藏等方式,以及通過海上、陸路邊境非設關地偷運走私「洋垃圾」違法活動。據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季度立案偵辦「洋垃圾」走私犯罪案件139起,查證各類涉案廢物25.4萬噸。

各部門加強了聯動配合,保持對走私「洋垃圾」活動的高壓打擊態勢。自今年1月起,海關對取得《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的全部302家廢五金企業開展了稽查,向生態環境部通報了其中40家廢五金違規企業。環保部門根據名單取消了這些企業再申請進口固體廢物的資質,進一步規範了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管理。

廢舊金屬成為重要戰場

雖然去年7月公布的禁令中24種「洋垃圾」並不包括鋼鐵、銅、鋁等廢金屬,但是國務院計劃,到2019年年底前,將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廢舊金屬進口量受到重大影響。

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4月廢舊金屬進口量為44萬噸,同比下降35.9%;4月廢鋁進口量為13萬噸,同比下滑23.1%,環比銳減27.8%,單月進口量創下2016年2月來的次低水平(2018年2月廢鋁進口量僅119737噸);4月廢銅進口量為18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36.7%,環比亦減少19.27%,單月進口量創下1997年7月來新低(2018年2月廢銅進口量為129817噸)。

為禁止「洋垃圾」入境,黨中央、國務院相繼推出相關方案,充分彰顯了我國對禁止洋垃圾的決心,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落地情況也屢超預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礦冶園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彭勇軍教授現有4個全獎PhD開放申請

TAG:礦冶園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