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老大者如何用人?劉備參透了老子一句話,就讓諸葛亮為之鞠躬盡瘁

當老大者如何用人?劉備參透了老子一句話,就讓諸葛亮為之鞠躬盡瘁

老子《道德經》具有無上的大智慧,在道德經第68章,老子說;「善用人者為之下。」現在,我們都懂得了要想成功,單打獨鬥是不行的道理,所以要成就事業,必須要幫手,需要團隊,正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所以,「善用人」就顯得非常重要。按照老子的思想,「善用人」,就要能夠「為之下」,就是處在對方的下面,對人謙卑。劉備正是參透了老子「善用人者為之下」這句話,才讓諸葛亮位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非常善於示弱,也就是善於「為之下」,我們都知道他愛哭鼻子。這種「為之下」的智慧是其在坎坷經歷中磨練出來的。劉備一開始投靠公孫瓚,後來又投靠袁紹、劉表,本身一直在「處下」的位置,但就是在「處下」中積聚力量,完成蛻變。我們都知道,劉備後來的成功,只因為他得到了蓋世奇才諸葛亮,才得以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劉備在引用和使用諸葛亮這個人才上可謂把老子的「善用人者為之下」這句話演繹得爐火純青。我們就以大家所熟知的「三顧茅廬」的事情為例,來看劉備的「處下」功夫。

一顧茅廬,劉備和關羽、張飛哥仨一起來到隆中,沒有見到諸葛亮。張飛說:「既然見不到,那咱們自個兒回去算了」;關羽說:「倒不如暫時先回去,再派個人來探望,不算晚」;但劉備說:「不,再等待片刻!」哥仨為什麼劉備可以做老大?對比以上三個人所說的話,三人的「處下」能力就見分曉。張飛最次,等不上就自個兒回去;關羽好於張飛,先回去,再派人來;劉備最高,再等等。

二顧茅廬,天寒地凍,大雪紛飛,這是老天在考驗劉備哥仨的誠意嗎?果不其然,張飛已經滿腹牢騷,「天寒地凍,仗都沒法打了,還該跑這麼遠的路來看一個沒有用的人,老張我要去新野避避風雪!」劉備說:「我正要讓孔明看看我誠意,如果兄弟怕冷,就先回去吧!」他要讓孔明看到他的「處下」的誠意。只可惜這次還沒有見到諸葛亮,但是諸葛亮的弟弟和岳父都看在眼裡。

三顧茅廬的時候,關羽和張飛已經非常不樂意了,覺得這個諸葛亮有什麼本事,讓我們哥仨一請再請不肯見面。以劉備兄長的身份,再去就有失身份了。張飛甚至說:「不用你劉備親自去,我用一根麻繩把他捆了來。」他們認為「毋以貴下賤,毋以眾下寡」,意思就是不要讓尊貴者處於低賤者的下面,不要將眾人處於一個人的下面,這就和老子「善用人者為之下」的理念完全相反了。

終於,這次劉備得見諸葛亮,諸葛亮一番隆中對,讓劉備豁然開朗。但是劉備邀諸葛亮出山的時候,諸葛亮不答應,說自己種地習慣了,不想攙和天下的事。結果怎麼著,劉備哭了起來,哭的把袍袖都哭濕了,邊哭邊說:先生如果不出山,天下蒼生怎麼辦......。在「處下」的同時,還不忘給諸葛亮戴上一頂高帽子,意思是「只有先生才能救天下蒼生啊」,戴上高帽子的同時,又拿天下蒼生做道德綁架,你百姓死活都不顧嗎?劉備這是一種怎樣的「處下」功夫呀!

小結:

成大事者要善用人,善用人要懂的「為之下」的智慧。劉備正是參透了老子《道德經》中「善用人者為之下」一句話,就讓諸葛亮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讀讀三國,細心體會,你會發現劉備在交友,尋求人才等各方面是怎麼踐行老子「善用人者為之下」的智慧的,也許會給我們很多啟迪。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曾幾何時,清新脫俗的比丘尼成了「色尼姑」,封建社會男人劣根性暴露無遺
悟老子「人道」,打通任督二脈,無往而不利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