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兩朝為防止皇親國戚叛亂,制定兩條截然相反的制度,利弊明顯

明清兩朝為防止皇親國戚叛亂,制定兩條截然相反的制度,利弊明顯

歷朝歷代,皇帝最怕的有三樣,一是武將叛亂,二是外戚篡權,三是兄弟不老實,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付武將、外戚和兄弟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宋朝為了防止重蹈五代十國時期的悲劇,就立下了重文抑武的規矩,趙匡胤認為文官再貪也比不上武將造反的危害大,結果導致大宋王朝武備力量奇弱,動不動就被契丹人按在地下揍一頓,揍完還得給人家精神損失費。對付外戚篡權和兄弟叛亂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皇家子弟只能安享富貴,再無實權。

再比如明朝朱元璋雖然重新實行分封制,但是卻規定皇子們不奉詔不能進京,除非朝中出現奸臣,否則帶兵進京視同造反,自己進京旅遊也會遭到嚴厲的懲處,然而清朝的制度恰恰與明朝的制度相反,為了防止這些王爺們叛亂,規定王爺閑著沒事不許出京,那麼這兩種制度到底哪一種制度比較好呢?實際上二者都有利有弊。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明朝的分封制度,朱元璋當時想的非常好,將自己的26個兒子分封在全國各地,給予他們兵權和封地,如果地方發生叛亂,這些藩王們可以第一時間鎮壓,能夠有效的鞏固大明江山,而且以後如果藩王發生叛亂,即使成功也終究是朱家子孫,總比自家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要好的多,所以朱元璋考慮實行分封制並不是不了解歷史,而是有自己充分的考慮,當然如果朝中出了奸臣,地方的藩王還可以發兵討伐,保證朝廷的風清氣正。

但是明朝分封制的缺陷也非常明顯,最大的缺陷就是藩王叛亂會造成內部統治的分崩離析,很可能會造成割據勢力,導致天下大亂,重新回到戰國的局面,這對於皇帝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不僅要處理朝政,而且還要時刻提防著這些手握實權的王爺們,當年朱允炆還未即位的時候,就曾經向朱元璋提出過這個問題:如果以後自己的叔叔們造反怎麼辦,朱元璋其實也沒想出辦法,含糊其辭的就過去了,後來果然發生了靖難之變,燕王推翻了建文帝政權,取而代之,在皇室內部上演了一幕禍起蕭牆的悲劇。

我們再來看看清朝不許王爺出京的制度到底合不合理呢?其實清朝統治者充分吸取了前代的教訓,對王爺們的權力也進行了非常好的限制,只給他們田園土地,而不給他們兵權,只給他們一些虛職,不給他們實權,除了一些出類拔萃,得到朝廷重用的王爺除外,其他皇室貴族基本上處於閑散的狀態,每天提籠架鳥、吃吃喝喝,非常快活。這種制度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防止了王爺造反,統治者心無旁騖的處理好國家大事就可以了,充分保證了君主集權。

但是這種制度也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皇親貴族們在京城閑著沒事就想玩玩政治,自然而然就會摻和朝政,導致朝局更加複雜,互相勾心鬥角現象嚴重,比如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事件,再比如清朝末年的辛酉政變,包括清朝滅亡大多都和這些皇親貴族摻和政治有關,九子奪嫡使康熙皇帝差點重蹈當年齊桓公的覆轍,而辛酉政變則使清朝的權力落到了一個女人的手中,從此愛新覺羅氏徹底被葉赫那拉氏壓制,最終導致了清朝的滅亡。

參考文獻:《明史》《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案驚奇 的精彩文章:

史上唯一一個太監王朝,上至宰相,下至縣令全是太監,原因很荒唐
這四個女人被罵作紅顏禍水,長的人畜無害,卻毀了四個王朝

TAG:拍案驚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