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外 「老漂」圖鑑:放不下的娃,回不去的家,這些老人的孤獨你永遠不懂

海外 「老漂」圖鑑:放不下的娃,回不去的家,這些老人的孤獨你永遠不懂

撰稿:東臨

設計:楊帥

(圖片來自華輿 設計/楊帥)

在你眼中,老年人的「日常」是怎樣的?

隨著鳳凰傳奇的「魔性節奏」,跳跳廣場舞;

(本文圖片未經說明,均來自網路)

聚齊眾票友,吊著嗓子,唱一出韻味十足的《霸王別姬》;

(圖片來自電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截圖)

抑或是,進入老年大學的課堂,練練書法繪畫,陶冶情操。

(圖片來自北京老幹部大學)

但對於「老漂族」,特別是海外「老漂族」來說,這種頤養天年的優哉生活節奏實在太奢侈了。

釋義

年輕人遠渡海外打拚,漸漸站穩腳跟。

「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女的困難就是自己的困難」,

為了支持孩子的事業,做好後勤保障,老人們挺身相助,放棄國內安逸的晚年生活,隨一張機票跟著孩子共同漂流到海外

——他們就是海外「老漂族」。

與家鄉的人事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本以為能開啟「美麗新生活」,卻因為環境更迭、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就醫不便等因素,

走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

擴展

都說國外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

沒有了嗨到爆的廣場舞,沒有了搓麻到天明,沒有了看不完的肥皂劇,沒有了各種小八卦……這叫人怎麼「發揮餘熱」?

年近8旬的吳媽媽離開了身在湖南農村的老伴,來到北美生活已十餘年。

她說:「白天沒事幹,他們給我看電視,可是成天坐著看電視像個傻子,沒意思。這裡大家關門過日子,像我這樣的華人更少了,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出門吧,我又認不得路,不會講英文,不敢亂跑。」

吳媽媽似有一肚子苦水:「惦記老伴又不能回去,怕保不住身份。再說女兒也需要我看孩子、做家務,聽說還有好多人跟我一樣坐『移民監』呢。」

青春獻給子女,晚年獻給孫輩,孤單留給自己——這種生活太過單調乏味?那咱們就看點「刺激」的。

大慶人劉爸劉媽被女兒接到加拿大大溫區居住。當地人的「熱情」讓兩位老人難以招架。

劉媽炒菜不小心被油濺到燙傷了皮膚,鄰居懷疑她被劉爸家暴,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

管理員看他家六口人住兩居室,表示沒給孩子足夠空間,違反規定,要求搬家。劉爸表示:「我們不嫌擠,你管理員操那心幹啥?」

老兩口到海邊散步時看見綠頭鴨、加拿大鵝長得好,就給它們喂麵包,結果遭到其他遊客堅決禁止,說他們的行為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扼殺動物生存本領。「我們一片好心,居然給扣這些大帽子,真不知他們怎麼想的!」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老漂族」?

海外生活不都是問號,發現生活的美好,快樂的日子也不少。

看看風景,調劑心情。

溫哥華的大螃蟹名不虛傳。劉爸最喜歡夏天拎著鐵籠子去海邊釣蟹。等到秋天,楓葉染紅天,劉媽就穿得美美的,擺上N種造型,叫劉爸給自己拍照片。

呼吸著清新空氣,欣賞著好山好水好風光,老人的心情怎能不陽光?

學學外語,融入當地。

語言是一塊有用的敲門(板)磚。如果想走出家門,和同齡的外國老頭老太聊聊八卦,那不妨去找找當地組織的外語「掃盲班」吧。

戴上老花鏡,閱讀ABC——坐在課堂里學習,除了能打發時間,為自己「充電」,或許還能交到同班的新夥伴呢。

(圖片來自北京市老幹部局)

慢慢適應,找到節奏。

不論是誰到了陌生的地方,都有適應的過程。對於「海外老漂族」們,這個階段或許會慢慢推進,但他們終究能找到合適自己的生活節奏,漸漸適應國外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

有人說「有苦有樂的生活才是完整的」,

在海外的「老漂族」們在晚年還能有這樣豐富多彩的異國經歷,

想想也算是「人生贏家」呢~

相關

光知道「老漂族」還不夠,讓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這些「X漂族」。

「北漂族」

那些從其他地方來到北京,在北京生活但卻沒有北京戶口的人群。他們或已經有職業,或正在尋找發展機遇。

這些人幾乎都是青年人,多數人往往具有一定學歷或較高的文化素養、知識技能,他們主要尋求在文化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一展抱負。

「橫漂族」

橫店是一個巨大的影視生產基地,對各類影視演職人員的需求日益擴大。由此,橫店吸引了天南海北、形形色色對演藝事業有著無限憧憬的年輕人,人們習慣將這些人叫作「橫漂族」。

目前,在橫店演員公會註冊登記的「橫漂」有2.8萬多人,常年「漂」在橫店的演員有6000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無麩質、素食主義、Bio食品,這些對健康有益嗎?
簽證、服務加持,600萬中國客選歐洲!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