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謝謝你,願意幫我帶孩子

謝謝你,願意幫我帶孩子

GIF

文/打盹的下午茶

「婆婆從鄉下過來給我帶孩子,卻帶出了抑鬱症。」

一班好友相聚,周雅告訴我們一個令人訝異的消息。

談起婆婆,周雅有點哽咽:「我們要是多留點心眼,關注她的感受,她就不會變成這樣。」

周雅生了娃沒多久,考慮到生活壓力較大,就讓婆婆來廣州帶孩子,自己重返職場了。

於是,周雅和老公早出晚歸上班,婆婆則在家帶娃做家務。婆婆來自偏遠的農村,只會說家鄉方言,普通話只聽懂皮毛,粵語更是如同「天書」。由於語言不通,腿腳不太靈便,加之沒什麼親友走動,婆婆一般很少出門,都是和小寶寶呆在家裡,看看電視,或者給家鄉的公公打個電話。

婆婆照看孩子非常負責、盡心。孩子體質不太好,經常發燒、感冒,很折騰人。孩子一病,婆婆就極其自責,認為是自己沒把娃帶好所致,老跟周雅「道歉」:「小雅,我對不住你啊!」

有一回,孩子病了,頭皮針很難扎,被按在床上哭得嗓子都啞了。幫忙按著孩子的婆婆,突然就鬆開手,往自己臉上「啪啪啪」扇了好幾個耳光!周雅驚呆阻攔:「媽,你幹嘛?」婆婆哭著說:「都是我的錯啊,我帶不好,讓娃多受罪啊!」周雅夫婦安撫了婆婆好一陣,才讓她平復心情。

接下來,婆婆的狀態越來越不對勁:頻頻失眠、不思茶飯。周雅夫婦都忙著上班,下班後,注意力幾乎都在孩子身上,對婆婆這些表現沒太重視,只是說些勸慰的話,認為她是緊張孩子而已。

某天,婆婆在背著娃買菜時,感到心悸、眩暈,險點要摔倒,被好心街坊送到醫院。經檢查,婆婆是淺表性腸胃炎,其他無大礙,但心理上卻有著不小的問題,被確診為「中度抑鬱」,得長期服藥調理。

婆婆居然為此感到慚愧,哭著說:「媽真沒用,拖累你們了!」

周雅這才驚覺:每天,他們都上班去了,留下婆婆獨自在家帶著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娃娃,一邊艱難適應著異鄉的環境,一邊承受著超過12個小時的孤寂與勞累,她是如何熬過來的?對於一個68歲的老人來說,實在太苦、太累!而她和老公,醒悟得太遲,忽略得太多!

聽完周雅的話,我們無不心酸、唏噓。

其實,像周雅婆婆這樣,一把年紀還得「漂」在異鄉,為孩子帶孫兒的老人,在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裡,隨處可見。據國家衛計委曾發布報告顯示,在全國2.47億流動人口中,流動老人有將近1800萬,其中,專程為照顧晚輩而流動的老人比例高達43%,被稱為「老漂族」。「二胎」政策全面開放後,這個「族群」還在不斷擴充,「漂」的年限亦在不斷延長。

他們勉為其難地融入著大城市的生活,任勞任怨地為孩子付出著,也誠惶誠恐地和育兒觀有分歧的孩子相處著,「身累」也「心累」,精神上擔負著各種壓力。有數據指出,在老年群體患抑鬱症的人群中,尤以隨遷老人居多。

這些媒體筆下的「老漂族」,是你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但,他們更是你的爸爸、我的媽媽,需要我們好好愛護,多多理解。

我的老媽,曾是「老漂族」一名。她忍受著暈車的不適,一路嘔吐來到廣州,為我們帶孩子。62歲的她,每天起早貪黑地忙活,雖然很有點「無所適從」。

剛開始,也許是水土不服,老媽隔段時間身上就會長濕疹,皮膚癢得不行,全身塗著花花點點的爐甘石洗劑,還得趕緊給孩子洗衣、喂飯。

住下來後,她不敢自己搭電梯,說被關進那個鐵盒子里,心裡「膈應得慌」,每天都是背著孩子,拎著一大包沉沉的菜、肉,吭哧吭哧上下6樓,汗流浹背。我說她自討苦吃,她也只是憨笑。

老媽常會撿些廢棄飲料瓶、紙皮,想著拿去收廢站換點錢。我說:「帶娃的人,怎能撿垃圾呢?多不衛生,會把孩子搞病!」就氣呼呼把東西給扔了。她跟我慪氣,說我嫌棄她,不跟我說話,還說要回老家。夜裡,孩子哭鬧了,她卻又第一時間敲門進屋,強撐著困意,幫我哄起了孩子。

因為養孩子的觀念有別,我們時有拌嘴。一拌嘴,她就很鬱悶,靠著陽台欄杆,幽幽望著遠處,任風吹拂她斑白的頭髮,讓人莫名心疼。

後來,孩子上幼兒園,老媽回家了。她說:「媽回家了。媽啥也不圖,就圖你們把日子過好。」想想,因為忙於工作,我們都沒好好陪陪她,讓她一個人承擔了很多;想想,我性情急躁,有時說話很沖,曾讓她受委屈生悶氣……我不禁淚流滿面。

因為愛你,所以也愛你的孩子,只圖你能擁有一份歲月的靜好,他們便心甘情願「漂」在異鄉,為你負重前行。這一份愛,厚著無比。

我們,不應忽視他們的感受,更不應薄待這份愛。

《中國新聞周刊》旗下的「有意思TV」工作室,曾推出過一個紀錄短片《一切為了孩子,卻躲不開孤寂》,講述幾位「老漂族」在北京的生活寫真。

66歲的單阿姨,從前在醫院工作,孩子生病了懂得怎麼處理。但是來到北京,「什麼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了」,心裡上很不適應。最後,她壓下了自己的「小情緒」,就當從沒在醫院呆過一樣,全聽兒媳兒子的,以他們的意見為主。因為「爭來爭去難免有矛盾」。

「做夢都能夢到老家。」對於老家,71歲的王阿姨簡直是「魂牽夢縈」。但她現在「漂」在北京,就是得細心地看好孫兒。她責任心很強,老怕孩子磕著碰著,一天到晚跟在孩子身後,非常累。

而剛過60歲的張阿姨,每天都是帶孩子、買菜,身體有點受不住,經常血壓高、心律不齊。之前,她從不失眠。而現在,沒過兩天就鬧失眠。鏡頭前的她,一臉的蒼老、憔悴。

老人們各有各的煩惱、迷茫與糾結。但,一看到孩子可愛的小臉,他們全都目光溫潤、嘴角上揚,異口同聲地給自己鼓勁:「賺錢是兒女的事情,我們就是負責後勤,把孩子帶好,生活安排好,家庭和諧團結,能夠配合他們,就不錯了。」

這些老爸老媽,在垂暮之年離鄉背井、身心「漂泊」,惟願盡自己的心力,鞍前馬後地為你付出,為你打造一個安穩的「大後方」。

作為子女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體恤他們的不容易,給他們一份妥帖的幸福感?

同事阿玲,曾經整天「投訴」她公公。

公公已經72歲,從湖北老家過來廣州,幫他們帶孫子。

老爺爺特寵孫子,經常買一堆零食給孫子;從幼兒園接了孩子,就直接背回家,不捨得讓孩子走路;老爺爺不講衛生,經常不刷牙不洗手……因為這些,阿玲一見公公就來氣,但又沒辦法,由於種種因素制約,只能讓公公看孩子。面對阿玲的責備,公公有時訕然接受,有時默不作聲,低著頭,好似一個做錯事的孩子。

直至有一天,她睡過頭起床了,走進廚房,發覺公公一邊在哄孩子,一邊在幫她煮早餐。

老人家拿著粥勺的手,全程在抖,完全沒啥力氣。她眼眶一熱,內心自責不已!這個老人,已是風燭殘年,東西都拿不穩了,還在為他們一家操心!而她,一邊享受著老人的付出,一邊又鄙夷著老人的做法,是不是太求全責備?能不能多寬容、諒解老人多一些,以一種溫和委婉的方式,來跟老人作些育兒方面的溝通,讓老人家心裡好受一點?

也許,他們沒有那麼多先進的育兒觀念;也許,他們想法固執思想迂腐;也許,他們節儉斤斤計較;也許,他們抱怨異鄉的水不好喝,豬肉味兒不正宗;也許,他們曾吵著要回老家,說在這裡像「坐牢」……然而,步履蹣跚、行動滯緩的他們,不得不遠離故土,或者被迫與老伴分開,或喪失了自己的「朋友圈」,食不甘、寢不寧,在陌生的城市裡,默默給你「搭把手」,只為讓你能在異鄉安心打拚。

如果,你家裡也有這樣一個無怨無悔地,為你「漂」著帶娃的老人——請你,多給他們展現明朗的笑臉,感恩他們的付出,理解他們的不容易,體諒他們的不完美,撫慰他們的孤獨焦慮,為他們營造一個愛的心靈「歸宿」。

因為,他們是我們的爸爸媽媽,也是兩個老去的孩子。

作者簡介:打盹的下午茶,認真生活,用心做事,祈願以誠意的文字,給平淡的生活加點糖。公眾號「簡茶作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卡娃微卡 的精彩文章:

去了情人的家,從此我不再做小三
6位年均80歲的銀髮閨蜜同游公園,走T台、穿時裝,氣質太美,吸引無數人回頭!

TAG:卡娃微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