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從垃圾桶里,掏出一座城市

他從垃圾桶里,掏出一座城市

「別管它!別管它!」每次他們走在大街上時,莫利納試圖走向垃圾袋時,他的妻子就會大聲阻止他。

本文共2575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作者 / 楊海 編輯 / 陳卓

紐約一共有212家博物館,其中131家在曼哈頓區,包括著名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和紐約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每天都會有超過3萬名遊客湧進這3棟外形極富設計感的建築里——在紐約的藝術文化版圖裡,它們是名副其實的地標。

納爾遜·莫利納的博物館,就安插在這個版圖裡。在曼哈頓區第一和第二大道之間的東99街上,距離大都會博物館約兩公里的一棟兩層小樓前,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酸腐味。這是一處環衛部門的車庫,十幾輛白色的垃圾清理車停放在街邊,行人路經這裡,總會加速走過。

這棟小樓看上去沒有什麼獨特之處,甚至有些破舊。但只要從那個彎曲的金屬樓梯上爬到二樓,一切都會變的不同:紐約退休環衛工人納爾遜·莫利納在這裡打造了一間特殊的博物館——這裡的「藏品」從高至胸口的水缸,到指甲大小的紀念章——它們都曾是,或許現在依舊是垃圾。

納爾遜·莫利納今年64歲,他在1981年時成為一名曼哈頓區的環衛工人,負責10條街道的垃圾清運。那時他就喜歡在工作時搜集一些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因為管理部門不允許環衛工人從垃圾中拾取任何物品供個人使用,一開始他只是謹慎地將自己的「藏品」擺放在車庫男更衣室的一處小壁櫥里。

2011年,因為車庫無法再繼續使用,他開始擴大自己的「展區」。空曠的車庫很快被填滿,天花板上、牆壁上,甚至門上都掛著撿來的照片和繪畫作品,車庫的水泥地面上立著很多桌子和架子,上面擺滿了各種小物件。在這一切的中間,有一個手寫的標牌,上面寫著:「納爾遜·莫利納在垃圾桶里的寶藏」。

很難說,莫利納的這些「寶藏」到底是不是藝術品。它們中的大多數都無法確認來源,或許只是某個年代普通的廣告牌,又或許只是小賣店裡出售的瓷器玩偶。這裡也有眾多經常出現在「懷舊商店」櫥窗里的物件,比如最常見的打字機或者箱式收音機。不同的是,它們與商業無關。它們來自於紐約街頭,帶著曾經擁有者的印記。

一個由玩具坦克引領的裝甲部隊,一個玩偶小馬脖子上掛著撿來的花環,就好像它贏得了一場比賽,還有一隻藏著狐狸的塑料聖誕樹。一堆停止轉動的鐘錶,其中一塊上刻著:「史蒂夫,希望你獲得巨大成功,愛你的凱文和艾米。」

「我不在乎它是什麼東西,只要它看起來很酷,我就會把它掛起來,給它一個位置。」莫利納的收藏標準很簡單,所以車庫2層里也擺放著不少假花,拙劣的雕塑作品,充滿異國情調的檯燈……

它們中的大部分本身並不是藝術品,很多甚至是媚俗的流行作品。但是莫利納把它們集合到一起,再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們重新歸類組合,這些物品就有了更大的背景。至少在這層不大的車庫裡,這些從垃圾堆里扒出來的物件,真實且純粹。不同於近在咫尺的大都會博物館,它展示出的是這座巨型都市紛繁蕪雜的集體記憶,和整座城市的世俗歷史。

莫利納的收藏品沒有用什麼複雜的方式組織擺放,他傾向於按照尺寸,主題和顏色來分組。

一張哈佛大學的工商管理學碩士文憑立在窗檯,家庭照片和軍人服務紀念品精心擺放在一張破辦公桌上。在一個黑暗的角落,小提琴和沒有弦的電吉他安靜地躺在那裡。

還有些小物品可能值很多錢。他擁有電影《星球大戰》初次上映時發售的小玩偶,還有每個洋基隊巨星都簽過名的棒球。

甚至一些關乎整個國家的記憶。一個鐵柜子上擺滿了關於「二戰」的物品。在一面狹小的牆壁上,貓王的唱片封套掛在正中央。另一處關於紡織品的「展櫃」上,能發現某個嬉皮士戴過的髮帶。

為數不多的玻璃展櫃里擺放的是重要藏品,一塊六芒星形狀的獎章被放置其中,它是用世貿中心殘骸中的廢金屬鍛造出來的,用來紀念在9·11中逝去的生命。

莫利納已經無法統計博物館裡物品的確切數字,「可能已經超過1.5萬件」。逐漸地,其他街區的同事也開始留意垃圾堆里的「珍寶」,並不斷填充博物館的空間。

莫利納說,他9歲時就開始對撿東西充滿熱情。20世紀60年代,他就為自己和他的5個兄弟姐妹,在附近的垃圾箱里尋找玩具。他用母親的針線盒裡的工具固定了破損的玩具,用紐扣代替玩具車丟失的輪子,或者用木頭來裝飾娃娃缺失的胳膊。

現在,他根據垃圾袋裡物品凸出的方式、它們的重量,拾取它們時發出的聲音,就能判斷出袋子里有沒有他想要的「寶貝」。他甚至可以通過路邊垃圾袋的數量,來判斷有人是否已經搬走或過世,一般這樣他可能就會發現「非常好的東西」。

他利用撿來的材料,修復了每個受損物件的樣子和功能。他製作相框,切割墊子,替換破碎的玻璃,重新刷漆,修理電子產品和破損的傢具。

莫利納從不把這項工作帶回家。雖然他的妻子對他的成就印象深刻,但他說,她並不總是熱衷於這個過程。

「別管它!別管它!」每次他們走在大街上時,莫利納試圖走向垃圾袋時,他的妻子就會大聲阻止他。

關於藝術,他沒有什麼宏偉的理論。他說,決定收集和展示哪些物品,全靠自己的直覺。當被問及博物館裡的展品是否美觀時,他笑了起來,手指指向一個裝滿泥濘的毛絨浣熊的紫色籠子。

--------------------

原標題:《垃圾桶里的城市記憶》

原文刊載於《中國青年報》(2018年05月23日 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車著火,警察「扔下」孕妻跑了……猜中開頭沒猜中結尾
4.23世界讀書日,全國81家圖書館評出了這9本好書

TAG: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