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從規則入手提升師幼關係

從規則入手提升師幼關係

中午正餐時間到了,小(2)班的浩寧不小心碰倒了自己的湯碗,紫菜湯灑到了桌子上。孩子第一反應是不安地尋找老師的目光,顯然是擔心老師的責怪。孩子灑了湯,第一反應如果是不知所措,或者求救、自我處理,都是正常的。但是不安的眼神透露出的信息是,這個班級的師幼關係並沒有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更談不上幸福感、自信心了。

師幼關係是多種主體的主觀感受,更是班級文化氛圍的靈魂。老師欣賞幼兒,幼兒就自信;老師包容幼兒,幼兒就有安全感。同樣,幼兒崇拜老師,老師就專註;幼兒信任老師,老師就洒脫;幼兒在這個班集體中有歸屬感,老師就有責任心。所以,我們評價活動效果、評價老師素質,師幼關係應該放在首位。問題是,師幼關係是有層次、有感情、有溫度且不斷發展變化的,繁雜、抽象的特點讓我們在描述使用的時候,很難把握好切入點,往往感到有心無力。

將師幼關係評價變成可描述、可感知的班級文化建設的度量器,改變傳統評價中過分依賴外在的、能量化的項目和因素,能從根本上提升活動評價、教師評價的質量和效益。在保教管理實踐中,可以遵循教師容易理解、入手操作容易、導向性明顯、體現辦園文化等原則,從兩個層面進行分析與把握。

第一個層面,規則的確立

新生入園、新教師剛入職,基本都要經歷規則的確立這個過程。這個階段,教師最大的困惑往往是如何既要確保幼兒自主、自由,又要有序組織各種活動。新入職的教師面對幾十個幼兒,「說什麼他們都像聽不到,更不聽指揮,不知道該怎樣和他們溝通交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用規則做準繩,用尊重和鼓勵做動力,是開啟良好師幼關係的開端。比如,幼兒爭搶玩具,可以引導他們商量確定,是輪流玩還是猜拳決定誰先玩。

規則之上是自覺。遵守規則成為一種自覺行動,教師就變成了賞識孩子的長者、配合孩子的夥伴,不再是「管孩子」的先生。大(1)班的餐廳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地方。但是,幼兒要「掙了錢」才能到餐廳消費。在美工區做油水分離畫的雨桐在專註地作畫,她要用一幅高質量的畫去換到更多的「錢」。整個區域活動,教師只需在旁邊用讚賞的目光看著孩子,雨桐還自豪地拉著教師的手:「老師,今天我請你!」班級有了溫度,幼兒活潑,自主性開始發揮出來。

自覺之上是自尊。主要表現為班級氛圍活躍,幼兒行動自覺,幼兒個性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幼兒自尊,教師自律,教師的責任感表現在適時的引領和引導。在這個層面,教師依靠專業知識和技能,依靠飽滿的情感和科學的方法,幼兒行為有序、自由,教師引領幼兒自主活動,良好的師幼關係保障和促進了幼兒健康成長。

第二個層面,規則的「消失」

這要求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先進的理念、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人文素養。有點像金庸筆下的武林高手,不再局限於拳腳逞強,到了比拼內功的境界。思想與情懷,智慧與方法,相融相促,映照到幼兒身上,形成更高層面的師幼關係。

首先是自信。幼兒良好的行為開始變成一種習慣,理解規則並開始將規則變成確立自己行為對錯的標尺,遵守規則成為自信心的一種體現。無論在公共場合,還是在無人知曉的環境中,幼兒會自信地知道:我是正確的,初步邁向「慎獨」境界。自信的班級里,幼兒洗手基本不排隊,因為幼兒看到水龍頭前人多,就先去小便;洗乾淨手的幼兒,看到喝水處沒人,可以先去喝水。

對教師和幼兒而言,行為決定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當教育者的教育理想變成了孩子的品質,教師自然也贏得了事業上的自信。

其次是寬容。在一個集體中,教師和絕大多數幼兒能夠達到「慎獨」的境界時,對規則要求的那根弦就會「松」下來,師幼關係達到了「沒有規則」的境界。當個別人有特殊情況需要打破規則時,整個環境會寬容他,並且會自覺修復打破的規則而毫無怨言。

大(1)班的餐廳「生意興隆」,「大廚」又推出加了胡蘿蔔丁和油菜片的風味麵條。依諾因為生病兩周沒來園,他的「存摺上」連一塊錢都沒有。餐廳的前台就想出了辦法照顧病號,讓依諾像他媽媽去公司上班報到那樣照一下臉,通過「刷臉」記下賬,依諾就被客客氣氣請到餐桌前,先消費記賬,過幾天再來付錢消賬。猶如偉大的最高層次是平凡,高貴的最高形式是樸素,規則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寬容,而寬容背後,則是幼兒創造力的迸發。

再其次是寬厚。師幼關係的最高境界是寬厚。寬容與寬厚一字之差,差別在「厚」上,更強調文化的厚重和環境的整體性。也就是說,當整體環境和個人內心規則都達到寬容高度時,就會形成一種寬厚大氣的文化氛圍。

在大(2)班聽課,竇麗紅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幾個孩子一起舉手搶答,老師伸手示意後,兩個孩子同時急切地站起來,竇老師微笑著表示歉意,怪自己沒有示意明確導致兩個孩子同時站了起來。這個時候,男孩紳士地微笑著坐回自己座位,請女孩回答。這種氛圍,無聲勝有聲,潤物細無聲,每個人包括聽課者的內心都蕩漾著溫暖與舒暢。寬厚的環境一定是教師用廣博的學識和大愛養育起來的,寬厚的環境一定會滋養童真,綻放童心。

兩個層面,比較清晰地勾勒出師幼關係的輪廓,提供了比較客觀的師幼關係評價標準,實質上也明確了教師的努力方向和成長路徑。從這幾年的保教管理實踐來看,這種清楚具體的評價標準,讓師幼關係的描述不再空洞無力,班級文化建設真正深入到師幼精神層面,對保教品質提升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作者系山東省臨朐縣實驗幼兒園園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27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跟著「萬物小歷史」了解生命與宇宙
課內外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