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娜 大山之韻

陳娜 大山之韻

身在大山深處,處在秦嶺之下,做一個辛勤的育花人,不為功名利祿,只為守得心靈深處的那份寧靜,那份愛。

春韻

時令已到春季,因氣候的寒冷,只有鳥語卻未見花香撲鼻。這一山濃一山淡的綠色調里,似乎少了些亮麗的景緻。驟然間下起的濛濛細雨驚醒了沉睡中的萬物:小草們都喜出望外,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使勁地努著嘴兒從枯萎的草叢中擠出來;小螞蟻揉了揉惺忪的雙眼,迫不及待地跑到洞口探出頭來四處張望;小鳥也興奮地撲棱著剛剛長豐滿的雙翼站在枝頭唱起了歡快的歌曲;操場上不知疲倦的孩子們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戲,盡情歡樂。

真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獨自一人徒步走在清幽的鄉間小道,這雨就像朱自清在《春》中所述:「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沐浴著輕柔的細雨,便不由得俯下身來側耳聆聽小雨親吻大地發出「沙沙」的聲響,既似一曲美妙的音樂,又似一段祥和進行曲。春雨沙沙,落在山坡上,樹木更加翠綠;春雨無聲,滲進田野里,莊稼飽脹了肚皮;春雨滴答,溶進小河裡,匯入大海,尋找自己的新天地。

傍晚時分,薄霧朦朧,雲霧繚繞著遠山,彷彿仙境一般。暮歸的小鳥輕輕地掠過天空,飛向自己的「安樂窩」。周遭異常的寂靜,教學樓上燈火通明,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教室里溫習功課,思維在知識的海洋里暢遊,享受著靜夜帶來的寧靜、和諧。站在教學樓上可以看見星星點點的農家燈火,這雨夜裡零星的亮光,彷彿寒冬里溫暖的火苗,頓時感覺到了家的溫馨。

雨住的清晨,萬物彷彿被水洗過一般,一切都變得異常的清晰,土壤在雨水的滋潤下變得鬆軟,天空在細雨的潤澤下變得越發湛藍。大山顯得更加蒼翠而富有神韻,圓潤的小露珠在小草身上肆意地打著滾兒,在陽光的照耀下,小草們像撒嬌似的抖落了身上的晶瑩水珠,挺了挺身子,變得精神煥發。連那不知名的小甲蟲也在草叢中上串下跳的,彷彿在慶賀這場春雨的到來。田野里的麥苗經雨露的滋養變得精神飽滿,在微風中跳起優美的舞蹈。柳樹也慢慢地吐出了嫩芽,隨風招展著自己婀娜的腰肢。小鳥在萬里晴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漫步在羊腸小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佇立在小河邊,靜靜地傾聽小河流水的聲音。河水嘩嘩,彷彿在歌唱著大山的沉穩;魚兒快活地游來游去,好像在訴說著大山的博愛;輕風拂面而來,那麼溫柔,好似在傳頌著大山的柔情。

夏韻

已經立夏了,這裡春意才嶄露頭角,體恤衫加外套,有的人還穿著薄毛衣,每每下起小雨還會有絲絲涼意。不經意間看到凋零的花瓣,不免有些惋惜。

一大早起來,就下起了淅淅瀝瀝小雨,呆立在雨幕中,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校園:小草努著嘴兒貪婪地吮吸著,海棠花裂開的小嘴邊掛滿了晶瑩的液體;後花園的假山、鵝卵石小道一改往日的灰頭土臉,也「洗心革面」了;還有那剛剛沐浴過的櫻花,尤為嬌艷柔美、亭亭玉立了。教學樓前的青松顯得更加蒼翠,像是兩位恪守邊疆的解放軍戰士毅然挺拔直立。精神抖擻的教學樓矗立在青山綠水中,在雨水的沖刷下,更加引人矚目。

站在教學樓上遙望遠山,視野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薄霧中的青山變得越發的迷人,田野里的禾苗不約而同地抖落身上的灰塵,向勤勞的庄稼人展示自己被雨水滋潤後的滿足與興奮。近處的白楊、柳樹剛剛綻放出惹人的新綠,時不時還會傳來一陣清脆的鳥鳴聲,農家村落里偶爾也會有裊裊炊煙升起。雨中的校園清新奪目,向人們昭示著大山裡的文化;雨中的村莊依山傍水,如一副絕美的山水畫;雨中的山更青、草更綠,洋溢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在這萬籟俱寂的大山裡,朗朗的讀書聲成為校園裡最動聽的樂曲;奏樂者是一群淳樸的、渴望求知的學子,他們嚮往大山以外的美好,所以他們習慣了早起,習慣了在書香中尋找生活的樂趣。他們把自己對生活的熱愛拋散在校園的角角落落,收藏在童年的記憶,記錄在成長的目錄里。想著有一天他們也會展翅翱翔,飛出大山,飛向自己的理想……

大山裡的夜晚,寂靜的可以聽到小雨觸摸大地發出的沙沙聲,還有那偶爾從屋檐上滑落的水珠撫摸大地發出的滴答聲,沒有旋律卻很優美。在靜怡中我聆聽到了天籟之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唯美。不經意間竟然也會愛上這一季的綠,這一季的雨。

秋韻

早該提筆來描繪一下這裡的秋景了,但總是還沒等我來得及記錄下秋的足跡,卻彷彿到了冬季,打著呼哨的冷風總會肆虐地席捲而來,讓人感覺不到秋的美麗。今年的秋天似乎好了些,沒有以往冷的那麼早,偶爾也會艷陽高照,中午總會有暖洋洋的感覺,幾乎讓人忘了時令。當我看到校園裡那一盆盆開的正旺的秋菊,才意識到原來秋天正笑盈盈地走著……

剛剛入秋的時候,一連下了十幾天的雨,周圍就想要發霉一樣:成熟的玉米歪歪扭扭橫七豎八地倒在田地里,有的已經發霉;金黃色的大豆地里灌滿了水,只能看到一片狼藉;核桃樹上不時掉下一個個發黑生蟲的核桃,羊腸小路上一片泥濘。每當聽到雨水的滴答聲就感覺到煩躁,看到雨水就感到無奈難忍,人們都怨聲載道埋怨這場雨對收成的影響。好不容易盼到天晴,人們都忙著收玉米和大豆也顧不得地里是否已經風乾,好似一個飢腸轆轆的人看到一塊乾癟的麵包一樣,我這才深深地體會到作為農民對豐收的渴求。每每看到田地里忙碌的人們彷彿才看到了秋天的收穫,看到秋天裡最美的風景,在那一刻即使是汗流浹背、精疲力竭,臉上流淌的永遠是豐收的喜悅,因為他們收穫的不僅是成熟的果實,更一種希望。

當連陰雨過後,迎來了一個又一個晴天,心情一次比一次愉悅,因為我們迎來的是屬於這個季節的天高氣爽與碩果累累,我想任何一個與收穫無緣的秋天都不算完美。即使是收穫後的田野也異常的美麗,那一堆堆被農人們精心捆紮過並堆放起來的玉米垛,恰似一個個懷揣希望的農田守望者,在秋風的梳理下,顯得分外精神。高低起伏的田地被辛勞的農人打理的井井有條,山間小道被野菊花點綴的更富有詩意,還有那時不時地撲棱著翅膀在低空盤旋的不知名的鳥兒,嘰嘰喳喳地給這寧靜的山野平添的了幾份靈動的情調;站在教學樓上眺望,高山上一片墨紅、一片淡綠、一片金黃,嫣然一幅具有鄉土風情的秋色風景圖。當我沐浴著清爽秋風,看著一片片金黃色的小精靈親吻大地的時候,心裡不禁讚歎:落葉歸根,暮鳥歸巢,落紅護花。世間萬物都會找到自己的歸宿,實現自己的價值。葉子用自己平凡的一生奏響了生命的讚歌,花兒用自己燦爛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美麗,春蠶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展示了生命的璀璨。有時生命美麗的如曇花一現,有時生命短暫地如過眼雲煙,有時生命也會巍峨如大山,讓人為之驚嘆。自己也彷彿化身成了一隻玲瓏的小鳥,在陽光下翩翩起舞,在清風中放聲高歌,飛向遙遠的天際,尋求生命的真諦……

站在大山深處,我想對著大山說:儘管我以一個平凡者的身份存在於此,但我已經領略過春的生機勃勃,夏的朝氣蓬勃,秋的累累碩果,我喜歡看著黛青色的大山隨著四季變化換新衣,在一次又一次的變化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延續,看到了生命之初的美麗。

冬韻

冬日漸冷,寒風席捲而來,塵土飛揚,儘管寒風打著呼哨,肆意地咆哮著,枝頭的鳥窩無奈地搖曳著;垃圾桶被風颳倒了,時不時還散發著淡淡的腐朽味,就連那冬日裡依然翠綠的三葉草也無力再抬起它那沉重的頭顱。在整個大山裡,一切都顯得格外消沉,幾乎找不到讓人心儀的景緻。但孩子們的聲音卻讓人倍感親切,他們活躍的身影讓人看到了生命之初的美麗,給校園注入了新的活力。

校園裡那一株秋菊儘管花瓣已經零落一地,卻依然傲然挺立;那月季雖然已經凋零,卻還盤踞在枝頭,昭示著殘餘的生命力;還有那曾經蔥綠的三葉草被霜打過以後,依然抖落了身上的「淚珠」,迎著暖陽舒展著嬌嫩的身軀,彷彿也在告訴人們生命的頑強。操場邊那一排排光禿禿的楊柳樹,在冷風中拚命地掙扎著,猶如戰場上奮力拚搏的戰士,與時間老人進行著最後的戰鬥。它雖沒有夏日裡婀娜多姿,沒有往昔輕柔的腰肢,卻張顯著另一種凄美,骨子裡有一種不服輸的剛毅。教學樓前那兩棵青松是最威風的,傲然挺立、不畏嚴寒,像兩個忠實的勇士守衛著校園這方凈土。

在這咋冷還寒的季節里。青松不再蒼翠,花草早已枯萎。唯一不變的就是人們對生活的那份熱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的,儘管冬日沒有春天的新綠,沒有夏天的艷麗,亦沒有秋天的豐收;沒有萬物吐新的動人,沒有草長鶯飛的綺麗,更沒有秋風掃落葉的凄美;但冬日的沉寂中卻蘊藏了「厚積薄發」的爆發力,經過這個漫長的沉澱之後,在春的召喚下,一切都會煥發出極強的生命力。「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懷著這樣一種期待的人們自然也不甘落後。一切都在緩緩地前行,並沒有因這個季節的消沉而停滯不前,反倒看到了一線線生的希望。只要看到校園裡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就猶如看到了希冀。因為他們不知疲倦,因為他們充滿生機,更因為他們純樸天真。。

冬季里每個天冷的的清晨,趁大地還沒有蘇醒的時候,冬姑娘早已把霜花灑滿了大地,一早起來就可以看到她的傑作。大地像是披上輕紗的姑娘,顯得格外的俊美。當太陽露出半邊臉的時候,霜氣也開始散了,在陽光的照耀下變成了一顆顆晶瑩的水珠,像是孩子們歡樂的「淚水」,一閃一閃的,美到了極致。那升騰到半山腰的霧氣像是給大山戴上了一個亮麗的光環,使青山顯得分外精神。鳥媽媽已經早早地起來給你鳥寶寶準備好了食物,在鳥巢邊唱著動情的歌曲,好像在告訴人們母愛的無私。勤勞的人們已經早早地把牛趕到地里翻轉著犁頭,那一片片被耕作過的整整齊齊的田地就是它們勞動的結晶。看到這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不禁讓人產生了戀意,此時的鄉村竟然是這樣的唯美。

在陽光和煦的午後,徒步走在校園裡,除了孩子們熙熙攘攘的說笑聲,一切都顯得那麼沉靜。瞭望四周,在這依山傍水的村落里,校園卻成了最熱鬧的地方,陸陸續續而來接送幼兒的家長,來來往往上學、放學回家的孩子們。體育課上歡快的腳步聲,音樂課上跳動的音符,美術課上多彩的畫筆,文化課上快捷的思維,無不流露了孩子們的天真。校園是知識的載體,是孩子求知的殿堂,是進取途中的里程碑,是大山裡最美的豐碑。

山裡雖沒有喧嘩的鬧市,卻有寧靜的村落;沒有高樓大廈,卻有低牆、青瓷瓦;沒有遊樂場、俱樂部,卻有小橋流水人家。在這恬靜的環境中,我收穫的又是什麼呢?是浮躁後的安逸,抑或是喧雜後的恬適?我久久地未曾見覺然過。唯有在每一個靜逸的夜晚,獨自一人伏案工作到深夜的時候,才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平靜,當我走出房門,仰望滿天星斗,才發現在這裡已經度過了很多個如是的晚上,是孤獨還是害怕,已悄然從指尖溜走,更多的時候還是充實。喜歡夜晚勝過喜歡白天,宛如我喜歡平靜勝過喧雜一樣,彷彿每到夜晚我的心靈才會找到歸宿。把「思想」留在白天的課堂,把「思考」留在夜晚的總結。任思維在筆尖暢遊。守在大山深處,我找到了屬於心靈深處的那份寧靜。

萬物在這天然的養吧里茁壯地成長,山更青,水更秀,人更旺。大山用博愛哺育著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用柔情感化著一個又一個天涯浪子,用沉穩成就著一茬又一茬滿腹經綸的才子;用生命之綠譜寫著不朽的詩篇,用連綿起伏展現著生活的平淡,用細水長流昭示著生命的綿延。

身在大山裡,我感受到了大山之韻,既像一首經久不衰的歌謠,又像一幅亘古不變的畫卷,更像一個不老的傳說。

作者簡介:

陳娜,小學教師。閑暇時喜歡寫點感悟,希望能找到愛好寫作的人,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洛南文友匯 的精彩文章:

桂花 雨夜遐思
鄖扣勞 瓮溝行

TAG:洛南文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