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司若:產學聯動助力精英力量傳承

司若:產學聯動助力精英力量傳承

第1999期文化產業評論

近日,「傳媒in力——2018中國傳媒大學校友發展論壇」在中國傳媒大學成功舉辦。以中國傳媒大學司若教授為代表的學界影視人,為了有效整合影視優質資源、培育更多優秀影視人才、有力推動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積极參与到此次論壇當中,並號召優秀校友「常回家看看」。

已經成為傳媒影視精英的優秀校友,與致力於產學聯動的學界名師齊聚一堂,對影視業進行沉澱式思考與理性分析,探討行業現狀、探索行業趨勢、整合行業優質資源,發揮精英影響力,帶動行業發展。

作者 | 梁鑫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編輯 | Cady

後工業時代,文化產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影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核心層,在充滿機遇的「互聯網+」時代,更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伴隨著影視產業的高速發展,我國影視從業人員越來越多,據統計2016年中國影視產業對國民整體經濟貢獻達5731億元人民幣,為社會提供了1,095,000個高效就業崗位,並貢獻了480億元人民幣的直接稅收。

「互聯網+」時代為中國影視業帶來了新的技術支持與表現形式,在這樣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中國影視行業迎來了急速發展與變革。越來越多傳媒學子在影視行業中創作出不少優秀的作品。精英力量星光熠熠,年輕一代「小荷才露尖尖角」。

中國傳媒大學司若教授

為了讓在校學子站在行業前端,號召來自影視各細分領域的精英們重回母校,司若教授積极參与到「傳媒in力」論壇的工作中並親自主持,與精英校友共同探討行業發展態勢,總結經驗與不足,不僅給廣大在校學子們帶來一場高質量的思想盛宴,還為傳媒人的影視發展提供借鑒思路。

好內容&打造好內容的能力 缺一不可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的需求從低級到高級分為五個層次,當人們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時就會轉向對高層次需求的追求;當物質資本滿足生活需求時,人們的精神追求就凸顯出來。這時候,好內容成為稀缺資源,影視行業尤其需要好內容的支撐。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團委書記張旭)

「一個電影最終呈現出怎樣的一個形態?這取決於劇本。備案劇本猶如大廈的設計圖,圖紙有問題,上面的材料再好也很危險。」來自2001級表演系,現任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團委書記的張旭這樣談到。他認為,公司高層重視劇本、研究劇本,是一家公司誕生好作品的重要因素。知名編劇李志超從最開始創建編劇公司的無奈談起,從無奈到熱愛,如今他認為:「編劇是一個被人尊重的職業,而且越來越重要」。作為知名宣發人,2001級信息管理校友安玉剛也感嘆道:「只要創作出好內容,我們就能賣得出去!」

司若教授也肯定道:張旭老師分享的心得非常重要,對於任何一部作品來說,劇本是最根基的一部分,如果根基不好,上面重金打造的寶塔越高,坍塌的可能性就越大,這點對創作者來說極具指導性。

在導演楊薇薇看來「真正的好內容,最後市場會給你一個很好的答案,就是當你的作品發自內心講一個好故事,有了自己真情實感的時候,無論它是寫實的還是離生活更遠,它都能夠吸引觀眾,而且吸引的不光是年輕觀眾,還有更廣泛的觀眾,因為人人都是需要好故事的。」而知名製片人魯岩也認為,有的時候要「拋棄」觀眾,才能創作出好故事,用好故事引領觀眾,而不是一味迎合。

內容是影視行業的一大「痛點」,雖然也有人對「內容為王」發出質疑,但不可否認,好內容才是支撐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相比內容本身,打造好內容的能力同樣重要。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或許影視行業缺的不是好內容,而是打造好內容的能力。

整個影視行業在去糟粕化中不斷前行,擁有打造好內容的能力至關重要,而傳媒精英們恰好從一開始就置身於獲取這種能力的通路上。六十多年來,中國傳媒大學培養了大批信息傳播領域高層次人才,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搖籃」。作為「信息傳播領域知名學府」走出的傳媒人,從一開始就接受著中國傳媒領域最優質的教育,擁有著傳媒圈最優質的資源。而能最大限度整合這些優質資源、助力影視行業也是司若教授積极參与論壇的初心與動力

產學聯動賦能傳媒新人

其實,近年來應用型專業紛紛致力於打造產學聯動效應,而此次論壇的目的之一正是助力學校理論與社會實踐無縫對接

讀書無用?精英前輩答疑解惑

影視行業的強應用性,讓很多在校學生產生了「讀書無用論」的錯覺。論壇上針對在校學弟學妹們的疑惑,司若教授也邀請精英校友們為大家答疑解惑

(資深配音演員、導演郭盛)

郭盛,2003級表演系學生,如今是資深配音演員、導演,在談到學校教育的作用時感慨萬千,他說:「在傳媒大學,老師們教給我的戲劇邏輯,舞台上的停頓技巧,合理的表達方式等讓我受益終身,我按照學校里學的東西去做,不僅業務能力得到了提升,工作發生了質的變化,事業也上升到更大的平台層面。」從名不見經傳到知名院線電影配音導演,郭盛學以致用,獲得業界認可。而安玉剛,這個信息管理專業的學生,也因為在校期間大量「蹭課」,成功邁入影視行業。

孫德元老師對此也表示贊同:有些人覺得學校里學的沒用,但當你畢業後五年,十年,你會發現在學校里學的已經足夠行業支撐。

「讀書無用論」,實際上指的是龐大的教育成本,置換來相對較低的回報,造成人們對讀書的現實功效的一種否定與懷疑。而傳媒精英們「出走的半生」剛好打碎質疑。或許多年後,今天的在校生也會擔負起像學弟學妹們「答疑解惑」的重任。

看向未來的優質造血能力

作為傳媒精英的培養地,中國傳媒大學的造血能力不容小覷,尤其是打造優質傳媒血液的能力。

(魏書鈞因短片《延邊少年》入圍戛納電影節短片單元而缺席論壇)

傳媒in力,不僅記錄了「老」傳媒人夢想照進現實的印記,更展現了傳媒新生代的滿滿活力。「in力」環節,傳媒新人代表青年影人發聲,通過作品展示,創作理念闡述,我們看到的新生代敢拼敢闖、有思想、有態度,在文化自信的時代,敢於展現自我,更敢於承擔責任。譚凌憑藉《八月海底》入圍青年編劇扶持計劃;沈秋實、趙文靜用紀錄片展現社會;魏書鈞攜短片《延邊少年》出征戛納,並獲得短片特別提及獎……

年輕傳媒影視人「小荷已露尖尖角」,這些未來的傳媒精英需要社會的關注,更需要社會的幫扶,因此,論壇啟動影視人才孵化基金,通過「老帶新的幫扶計劃」與「人才基金」共同助力傳媒新人的發展

傳承精英力量

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受眾的文化審美逐漸提升,整個影視行業只有不斷創造優質內容,才能在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當下留住受眾、吸引受眾。好內容的生產從來離不開優質人才,而優質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界與業界共同攜手,理論與實踐缺一不可。

對於已經步入社會,成為影視行業各領域精英的人才來說,如何能發揮人才聯動優勢,打通影視行業各領域產業鏈極為重要。正如孫德元老師所說,他認為傳媒大學校友會可以在人才整合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集合所有校友的力量,包括知名導演、編劇、製片人等,建立一個貫穿各領域的產業體系。通過論壇,希望能號召更多校友參與人才信息採集,希望更多優秀精英能站在講台上,為年青一代講述最前沿的好故事。

對於懷揣影視夢的在校新人,學界老師們紛紛表示為了培養新人從不敢懈怠,以司若教授、孫德元老師為代表的學界名師,都是跨界高手。這些學界名師不斷在行業「滾動」,用實際行動讓自己成為榜樣,永不被時代out。論壇上司若教授也向各位校友發出「常回家看看」的邀請,力求最大限度讓在校新人接觸到行業前沿,讓精英力量得以代代傳承。司若教授談到:我們的優秀校友無論走出多遠,中國傳媒大學的大門永遠向你們敞開,你們永遠是大家的師哥師姐

老一輩精英與新一代力量攜手,中國影視行業,未來可期。

文化產業評論~閱讀打卡

主題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產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震驚!不用等到2049,頭號玩家中的VR設備,現實已經有了!
樂視影業更名「樂創文娛」後,張昭想對影視同行說點啥?

TAG:文化產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