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歲女兒的零食風波

九歲女兒的零食風波

食色,性也。對孩子們來說,零食就是他們眼裡的美食。我不愛吃零食,但兩個孩子不隨我。

尤其是女兒,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零食。一般我會給她準備點水果和奶製品但是孩子並不待見。

時不時的會再讓我買點不算充饑,純屬過嘴癮的零食來。一般我也會照辦,大抵來說她的要求在同齡孩子中並不算過分,沒有必要為了這點芝麻蒜皮的小事讓孩子不開心。

許是信任她,對她沒有過多的約束,最近經常發現她手裡拿著零食一邊吃,一邊寫作業。每次經過她的房間,看到這個情景,我便火冒三丈,但每次都忍住了。

以往,我可能會這麼做:

第一,可能會生氣,然後提高分貝,下命令——「樂樂,寫作業的時候不要吃零食」。

第二,開始一通說教:邊寫作業邊吃零食不衛生,影響健康,關鍵還降低作業效率和質量。

這特別符合「老鷹型媽媽」的行事作風和氣質。

這一通猛葯下去,乖巧的女兒當然會聽話,忍著不吃零食,或者趁我照顧弟弟時,照吃不誤。注意,這是背著我的。

但是,正面管教不能白學。正想著找案例練手呢,和上次「對付」弟弟一樣,我思前想後了好久,練習話術。

吃完晚飯,故事照常上演。我沒吭聲,在給弟弟洗澡前,我去她房間跟她打招呼,告訴她我的安排,讓她自己照顧好自己,等把弟弟弄睡後,媽媽再過來陪她。

順便留了一句「媽媽今晚想跟你聊個事情」。女兒很好奇,要求先告訴她什麼事兒。因為急著去照顧弟弟,便隨口告訴她關於零食。

女兒很不高興,撅著嘴巴說不願意。

我知道敏感的女兒一定是感受到我對她吃零食的不滿了。

我便說,你都不知道媽媽要跟你談關於零食的什麼內容,你就說不願意?

她頓時來勁了,難道要給我買更多的零食?我說,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這要看你怎麼說?即便這樣,她還是不願意。(此時,女兒的感受是正確的,我的確對她吃零食的時間、方式表示不滿,所以她拒絕與我交流。)

沒時間跟她糾纏,待弟弟入睡後,我進入她的房間,女兒很警惕。

我說,媽媽想跟你談零食的事情,你是不是感覺特別委屈,因為你認為零食買回來說是吃的(共情,同理),對嗎?她點頭。

我繼續問,你現在願意跟媽媽聊這個話題嗎?

不願意。

那你什麼時候願意聊呢?明天上午還是下午?(選擇性提問)

她說下午去上聲樂課的路上。

和我預期的還是有差異的,本來我以為當我說出她的感受,她會靠近一點,能夠在當晚把這個話題了結的。沒曾想,需要到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去上芭蕾課,途中的時間大於聲樂課的時間,車上,我突然提起,這個時候也可以聊聊零食的話題哦,你願意嗎?

女兒很高興。我便按照課堂上學到的工具,開始對女兒展開情感攻勢。

「寶貝,媽媽有點擔心你的健康問題(實際上真正擔心的是學習質量的問題),媽媽注意到你最近幾天喜歡一邊吃零食一邊寫作業,媽媽希望我們能一起想到一個辦法,既能不影響健康,又能吃上你喜歡的零食。(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她不吭聲。

我繼續,「媽媽想問問你,一邊吃零食,一邊寫作業,你什麼感受呢?」

「吃零食吃得一點兒也不爽。」

「那寫作業呢?」

「寫作業也一般般,好象有點影響。」(要的就是這兩句話)

「那有辦法能夠吃零食吃得爽,作業又寫得好嗎?」

「有啊,寫作業時不吃零食。」

「那啥時候吃?」

「寫完作業吃。」

「作業寫得很晚的時候呢?」

「那就不吃唄。」

「那你不是少了吃零食的機會嗎?」

「也是哦,那就想吃零食的時候停下作業,把零食吃完再寫作業。」

(這裡其實運用的是感受、想法和決定的六字方案,但因為女兒平日配合運用這個工具不是很得當,於是我稍微調整了一下提問的方式。)

「那就這麼說定了,媽媽就知道你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以後想吃什麼跟媽媽說就好哈。」

下次,她基本不會重犯。如果重犯,我只要說一句「還記得和媽媽的約定嗎?」就萬事大吉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笑:一個九歲多的孩子,吃零食這麼芝麻大點的事兒,需要這麼勞師動眾嗎?有人甚至會嘲笑我——閑得慌。

之前我的觀點也是如此,現在,我很享受跟女兒的這番對話。

這番對話讓我感受到了我對女兒的尊重和鼓勵,讓女兒感受到了歸屬感。

這番對話其實是在給女兒演繹解決問題的思路,假以時日,她定會學到有價值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解決什麼問題不重要,方法更重要)

何為陪伴,不僅是在孩子開心、順從的時候和她在一起享受天倫,更應該是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用你的言行感化孩子,讓她能跟你平靜的呆在一起,這種時光,我稱之為陪伴。

有句話說,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就是向你索愛的時候。

每一個有情緒的時候,都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機會,抓住它,你就能贏得孩子的信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PD家長 的精彩文章:

正面管教究竟是個啥?

TAG:深圳PD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