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年產值46億元的荔枝,怎樣帶動茂名鄉村振興

年產值46億元的荔枝,怎樣帶動茂名鄉村振興

《南方》雜誌全媒體記者丨史成雷

正進入最佳品嘗期的茂名荔枝 張坤玲攝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為媒,一千三百年前,一條古驛道將茂名與大唐京城長安連接起來;如今,傳唱千年的名句將有新的註解。

5月26日上午10點30分,「大唐荔鄉·好心茂名」茂名荔枝北上古驛道新發現之旅活動在茂名高州啟動,重現「原是茂名荔枝來」盛況,全面展示「濱海綠城·好心茂名」城市新形象。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總工會原主席鄧維龍,省政協原副主席王兆林,省農業廳廳長鄭偉儀、副廳長黃斌民,茂名市領導許志暉、倪謙、崔劍等出席開幕式。

5月26日上午10點30分,「大唐荔鄉·好心茂名」茂名荔枝北上古驛道新發現之旅活動在茂名高州啟動。

據介紹,如今茂名已是全球最大荔枝產地。統計數據顯示,茂名荔枝約佔廣東省荔枝產量近半、中大陸量的四分之一、世界產量的五分之一。目前茂名市荔枝種植面積約139萬畝,相當於除中國以外全球其他國家荔枝種植面積的總和。

茂名市市長許志暉致辭 謝添攝

重走古驛道,

把包茂高速打造成「荔枝高速」

據了解,茂名荔枝北上古驛道的新發現之旅活動以「大唐荔鄉·好心茂名」為主題,將分別走進包茂高速連接重慶市、西安市,全方位展示茂名市旅遊文化資源,對外宣傳推介茂名荔枝。包茂高速北起內蒙古包頭市,向南經西安、重慶直抵廣東茂名,連接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此次活動旨在把包茂高速打造成「荔枝高速」。

茂名是「魅力中國城」冠軍城市,巾幗英雄冼夫人故里等元素將貫穿本次活動宣傳全過程。通過廣泛宣傳茂名荔枝好故事,傳播覆蓋茂名荔枝電商營銷重點城市,助力茂名荔枝全國熱銷。

茂名荔枝北上古驛道的新發現之旅將沿著包茂高速兩個重要節點城市推進,將於6月8日走進首站重慶市,與2018重慶國際旅遊狂歡節結合舉辦;6月中旬抵達終點站西安市。

茂名荔枝年產值46億元,

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茂名是名副其實的「大唐荔鄉」,唐代千年荔枝樹至今還結著果。高州根子鎮貢園成園於隋唐年間,園中樹齡超過500年老荔枝樹有39棵,最老的樹齡1380年,被譽為「荔枝博物館」。貢園也是著名的白糖罌優質荔枝品種的發源地和種植園。

史書多有記載楊貴妃吃的荔枝來自嶺南。唐人李肇的《國史補》記載,楊貴妃「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每歲飛馳以進。」司馬光《資治通鑒》載:「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清朝人阮元在《嶺南荔枝詞》中寫道:「應是殿前高力士,最將風味念家鄉」。

近年來,茂名荔枝種植技術全面提質升級,冷鏈物流不斷優化,電商和傳統銷售持續興旺,荔枝題材的國家田園綜合體建設即將啟動……茂名荔枝產業已成為惠民、利民、富民的現代農業產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據統計,茂名荔枝去年總產值達46億元,直接帶動農民增收4億多元,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還帶動了編織、包裝、旅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讓世界愛上廣東荔枝!

打造中國最具競爭力的農業優勢產業

5月26日上午9點,在《廣東荔枝產業保護條例》實施一周年之際,促進廣東荔枝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在茂名高州舉行。據悉,廣東將創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圃),把廣東荔枝打造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農業優勢產業,打開農村產業興旺的突破口,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5月26日上午9點,促進廣東荔枝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在茂名高州舉行。

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黃斌民指出,近年來,廣東以問題為導向,抓住荔枝產業發展關鍵環節,重點實施品種改良、設施改造、銷售渠道創新、推進產業融合等措施,促進了全省荔枝產業健康發展,出現了荔枝產銷兩旺、農民增收的好勢頭。

「讓世界愛上廣東荔枝!」黃斌民強調,為推動廣東荔枝產業發展,廣東將進一步調優結構,著力打造「廣東荔枝」區域品牌,全面提升荔枝產業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

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厚彬說,體系正在全力推動各荔枝主產區優化品種結構,推廣綠色生產技術,進行果園設施改造。

廣東正在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的支持,在茂名市創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種質資源庫(圃),牽頭組織開展荔枝良種重大科研攻關。茂名市副市長崔劍介紹,茂名市將建設世界連片面積最大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力打造集科研、生產、加工、電商物流、旅遊觀光、綜合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全面提升「廣東荔枝」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茂名,500年以上樹齡的古荔枝樹有359棵。

探尋

楊貴妃吃的荔枝來自哪裡?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代詩人杜牧的千古絕唱,引發了關於貴妃荔枝到底來自哪裡的激烈爭論。目前比較著名的有四川說、嶺南說,其中,嶺南說又分為茂名說、惠州說、東莞說等等。

有證據表明,唐玄宗和楊貴妃當年吃的荔枝來自茂名,這與當時他們的貼身心腹、一代名宦高力士大有關係。

坐落在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的高力士墓,是唐玄宗李隆基「泰陵」的陪葬墓。專家在研讀詳述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銘時,意外發現當年驛馬傳送進宮供楊貴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種產自高力士家鄉潘州的名為「白玉罌」的優質早熟荔枝。可見,通過高力士力薦,茂名荔枝由南逾北,終為朝廷貢品。

高力士是唐時潘州人,即今茂名高州人。清朝人稱「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的阮元寫過一首《嶺南荔枝詞》:「新歌初譜荔枝香,豈獨楊妃帶笑嘗。應是殿前高力士,最將風味念家鄉。」清朝江南布政使、兩江總督樊增祥《石甫自高州送荔枝至賦此謝之》,也證明了當年楊貴妃笑嘗的荔枝確實來自廣東茂名。「荔枝六月熟高涼,七日飆輪達建康;拾得環妃牙後慧,拈來玉局指頭香。」概括了茂名荔枝從成熟採摘、進貢朝廷及至楊貴妃笑嘗的全過程。

史書上也多有記載說楊貴妃吃的荔枝來自嶺南,甚至直說是來自茂名高州。唐人李肇的《國史補》記載,楊貴妃「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每歲飛馳以進。」司馬光《資治通鑒》載:「妃欲得生荔支,歲命嶺南馳驛致之。」

事實上,在高力士的老家高州就有一個存在了一千多年的荔園——貢園,現今還有不少千年古荔枝樹,而「妃子笑」就是這裡的一個早熟荔枝品種。

對於楊貴妃所吃荔枝來自嶺南的說法,史上一直有些質疑的聲音。這些質疑最大的依據是荔枝保鮮期短,易腐爛,而嶺南路途遙遠,難以新鮮抵達。

事實上,茂名高州果農早就知道一個方法,據說也是當年荔枝進貢長安時用的保鮮法,就是將新採摘的荔枝連枝帶葉放入新截取的麻竹筒中,然後用蠟封好,一般可保鮮六七天。粵西到長安的路途大概是四千里,若按古驛道「馬上飛遞」日行八百里計,約需要五天時間。

本文責編丨郭芳

微信統籌丨戎明邁

微信編輯丨莫群 林琳

微信校對丨潘經春

來源丨南方雜誌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貴妃 的精彩文章:

唐朝一貴妃在日本成為「觀音菩薩」,其地位堪比文聖人孔子!
秦夫:魂斷馬嵬香韻猶在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