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軍搶奪農民軍的勝利果實和農民軍的抗清鬥爭

清軍搶奪農民軍的勝利果實和農民軍的抗清鬥爭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講的是清軍搶奪農民軍的勝利果實和農民軍的抗清鬥爭

清軍入關及大順軍撤出北京

在大順領導核心因勝利而產生驕傲情緒的時候,滿漢地主階級進一步勾結起來向大順政權猖狂反撲了。在山海關觀望形勢的軍閥吳三桂,見大順政權追贓,鎮壓明朝勛貴,觸犯了地主階級利益,於是拒絕大順軍的招降,殺大順使者,又和當地縉紳同謀,決定投降清朝。當吳三桂向清朝送降書並請清軍出兵時,清朝睿親王多爾袞正在統軍出動,行至翁後所(遼寧廣寧附近)地方,得吳三桂降書,立即率軍進山海關。

李自成因吳三桂拒不投降,親自帶六萬軍隊東征。進軍至山海關一片石地方,沒有作好敵軍情況的調查,貿然與吳軍開戰。正在鏖戰中,清軍突然出擊,大順軍失利。李自成對吳三桂與清朝的勾結,原來沒有思想上和軍事上的準備,清軍出現後,為了重新做好戰略部署,倉卒撤離山海關,因而使清軍在氣勢上佔了上風。

在李自成親率大順軍出征期間,北京的原明朝官僚地主大肆進行顛覆活動,張貼反動傳單,製造反革命謠言。朱由檢的女兒坤寧公主說夢見他父親「披髮仗劍,逐殺闖賊。西長安街張貼的反動榜文說「明朝天數未盡」,應該立崇禎太子為帝。有的官僚向南方潛逃,原明工部郎中趙士錦潛逃時同行的達七十多人。大商人也乘機罷市,抗拒大順政權捐餉助的的命令。吳三桂反革命文告也在京城內傳布。有的官僚密制白帽子,準備滿漢地主聯軍來後為朱由檢發喪。

李自成回到北京,了解到這些情況,認識到固守北京有困難,決定撤出北京,行前於公元1644年(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武英殿即皇帝位,三十日離開北京,向陝西轉移。

清軍和吳三桂在山海關之戰獲勝後,清軍即以吳三桂為鷹犬命他率軍先行,清軍隨後跟進。進軍途中,吳三柱打出為「君父報仇」,為縉紳報仇的旗號,得到地主階級的擁護。五月初二,清軍進北京,「故明文武諸臣士庶郊迎五里外」。在漢族地主階級支持下,清朝政府在北京站穩了腳跟,九月從瀋陽遷都北京。

清朝為了取得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持,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它宣布為地主階級「雪君父之仇」,只對農民軍作戰;為朱由檢發喪,以皇帝禮安葬;凡原明朝內閣部院的官僚與滿族官員一同辦事。

大順軍撤出北京後,經由山西退入陝西,陷入了戰略的守勢這時領導核心又發生了分裂。在大順軍退軍過程中,原明朝的官僚地主與南方明朝的殘餘勢力相勾結,在河南、山東進行叛亂。李岩請求分兵到河南去,牛金星乘機挑撥說:李岩若回到故鄉河南就不會再聽你的指揮了。李自成聽了他的讒言,殺死李岩和其弟弘將軍李牟,宋獻策也被嚇跑,劉宗敏對此也很不滿,農民軍軍心渙散,嚴重削弱了戰鬥力。

清軍乘農民軍內部分裂的時機,大舉發動鉗形攻勢,兩路出兵,一路進山西,渡黃河攻延安;一路從河南攻潼關。李自成為抗擊清軍,組織了潼關保衛戰,不幸失利,退出陝西,轉至湖北襄陽。公元1645年(永昌二年,順治二年)四月,李自成退至武昌,旋南下至通山縣九宮山,在查看地形時,遭受地主武裝的突然襲擊,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九歲。李自成領導農民戰爭,推翻明王朝,提出「均田免糧」的戰鬥綱領,是傑出的農民革命英雄和政治家。李自成犧牲後,李過、李來亨仍繼續堅持領導農民軍進行反清鬥爭。

農民軍的聯明抗清

李自成、張獻忠相繼犧牲後,農民起義軍仍舊堅持鬥爭。這時的鬥爭,與以前相比,具有不同的特點一實行聯明抗清的策略。「明」是南方的明朝殘餘勢力。這個變化,是當時客觀形勢的改變所引起的。

長滿洲貴族入關以後,農民軍面臨著兩個敵人:一是控制南方大部分地區的明朝殘餘勢力;一是剛剛打進關內、與北方地主勾結在一起的清朝統治者。兩者相比,明朝的殘餘勢力,由於受到農民起義軍的長期衝擊,力量遠遠趕不上清朝統治者。因此,為了使革命事業繼續前進,農民起義軍有必要首先集中力量,聯合明朝殘餘勢力,對付最強大的敵人清朝統治者。

清朝統治者在剛剛進關時,攻擊矛頭集中指向農民軍,對於北方的漢族地主,則極力加以籠絡。當時控制南方的明朝殘餘勢力還沒有與農民軍聯合的可能,而且他們所追求的是跟滿洲貴族的合作,以共同對付起義軍。他們建立的南京小朝廷,曾遣使向清議和,要求「合師進討,問罪秦中。但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滿洲貴族跟明朝殘餘勢力,雖然在反對農民起義上有共同的階級利益,然而在他們之間,還有互相爭奪統治權的鬥爭。當時,滿洲貴族看到起義軍的力量已受到嚴重損失,認為對明朝殘餘勢力應該加以消滅了,以便獨佔統治人民的權益。從此,他們的進攻矛頭,一方面指向農民軍,同時也指向了南明殘餘勢力。

公元1645年(順治二年)二月,清朝即派豫王多鐸等帶兵南下,進攻南京福王政權,同年四月打敗了南京政權的兵部尚書史可法的抵抗,攻下揚州。五月二十四日佔領南京,隨即俘虜了福王,消滅了福王政權。同年閏六月,明朝殘餘勢力又建立了兩個政權,一在福州,首領是唐王朱聿鍵,初七日稱監國,二十七日即皇帝位,以七月一日為隆武元年;一在紹興,首領是魯王朱以海,二十八日稱監國。清兵即在公元1646年(順治三年)六月,攻取紹興,魯王敗逃海上;八月,入福州,隆武帝朱聿鍵被俘。唐王政權和魯王政權於是也被消滅了。十月四日,明朝殘餘勢力又在廣東肇慶,擁立桂王朱由榔為監國,十一月十八日即皇帝位,建元永曆。清兵又在公元1647年(順治四年)正月,拿下肇慶,朱由榔逃到了廣西。清朝的進攻,迫使明朝殘餘勢力放棄聯合清兵消滅起義軍的計劃,他們為了自己的生存,才決定與農民軍聯合抗清。

清軍入關後,國內民族矛盾激化起來,這也是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農民軍要聯明抗清的一個重要原因。滿洲貴族入關後,在籠絡地主階級鎮壓農民軍的同時,對內地人民實行了反動的民族高壓政策,強制漢人剃髮就是其突出表現之一。長期以來,內地漢人一般留長頭髮,滿族的風俗則是剃髮,只在頭頂留一部分長發,梳成辮子。滿洲貴族一入關,就發布命令,強制漢人改行滿族的風俗,剃掉長發。內地漢人堅決反抗,清政府只好收回成命。

可是,公元1645年(順治二年)以後,又重新推行這一規定。再次激起內地漢人的反對,展開了激烈的反剃髮鬥爭,其中江陰、嘉定人民的鬥爭尤為英勇。江陰人民推閻應元、陳明遇為領袖,立下了「頭可斷,發不可剃」的誓言,在二十四萬清軍的攻擊下,苦戰了八十一天。嘉定人民在侯峒曾、黃淳耀的領導下,組織了鄉兵,據城不降,堅持鬥爭一個多月。剃髮與反剃髮的鬥爭,如此激烈地進行,反映出當時國內的滿洲貴族與內地漢人之間的民族矛盾已經相當尖銳。這種客觀形勢,也向當時的農民起義軍提出了要求,應該把鬥爭矛頭,集中指向滿洲貴族。

聯明抗清,在當時是一個正確的策略。在這個策略得以實現的情況下,出現了以農民軍為主力的轟轟烈烈的人民抗清鬥爭熱潮。

農民起義軍的聯明抗清,在福州的唐王政權建立後就開始了李自成犧性後,大順軍余部幾十萬人由李自成的侄子李過、妻弟高一功,以及郝搖旗、劉體純、袁宗第、藺養成等人率領,活動在湖廣一帶。公元1645年(順治二年)秋,他們看到服從唐王領導的湖廣總督何騰蛟、巡撫堵胤錫主張抗清,便主動與他們聯繫,合作抗清。何、堵接受了起義軍的意見,唐王封李過、高一功為列侯,掛龍虎將軍印。起義軍領袖們接受了封號,但他們在跟明將的往還書信中,仍稱「自成先帝,稱高氏(李自成妻)太后,可見他們在聯合中,還保持著自己的獨立體系。

公元1646年(順治三年)正月,李過與何騰蛟等約定在岳州會師抗清,李過來得最早國。這說明在聯合作戰中,起義軍的態度最積極。公元1646年(順治三年)八月,唐王政權垮台,十月桂王政權在肇慶建立,李過、高一功、郝搖旗等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又跟桂王政權聯合起來。公元1647年順治四年)到1648年(順治五年)由於農民軍的努力,曾使抗清鬥爭出現了一次高潮。李過、郝搖旗等率領農民軍,跟屬於桂王領導的何騰蛟,瞿式耜合作,在廣西全州大敗清軍,並攻克了被清軍佔領的湖南衡陽、長沙,使原來明朝殘餘勢力被清軍打得步步後退的局勢,發生了令人振奮的變化。

但是,桂王政權內部分成不同黨派,互相傾軋,多數官僚堅持反對農民軍的反動立場,對農民軍極力排斥、陷害;致使這次抗清高潮不久便遭到破壞,湖廣重新被清軍佔領。公元1649—1650年(順治六、七年),主張與農民軍聯合的明將何騰蛟、瞿式粗先後在湘潭、桂林被俘而死,農民軍轉移到川鄂地區單獨作戰。這時,李過已經病故,率領起義軍轉移的是李過的兒子李來亭與高一功、郝搖旗、劉體純等人。

抗清形勢惡化之後,桂王政權在清兵的進逼下無處容身,不得不再次接受農民軍的聯合抗清主張。這時張獻忠的余部距他們較近,因而第二次聯合的是這支農民軍。

張獻忠犧牲後,大西軍余部在部將李定國、劉文秀孫可望等人的領導下轉戰到雲貴一帶。1652年(順治九年)以前,大西軍余部已向桂王表示,希望聯合起來共同抗清,但桂王不肯答應。公元1652年(順治九年)二月桂王由於形勢極為危急,才到貴州投靠這支起義軍,被安置在安隆所。這時,大西軍余部對清兵展開了大反攻,李定國東出廣西,克桂林,攻入湖南,南下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前後敗敵數十萬人。與此同時,劉文秀率兵北進四川,大敗清兵,收復了川東和川西南地區,與戰鬥在川鄂邊界的大順軍余部取得了聯繫。東南沿海地區的鄭成功等抗清力量,也積極活動,與西南地區遙相呼應。至此抗清鬥爭再次出現了高潮。

但是,這次高潮也沒能持久。從農民軍方面講,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好的領導者。李定國在聯明抗清中,犯了階級投降主義的錯誤,放棄了農民革命軍的獨立自主,把忠於桂王放在了第一位,鬥爭方向的偏差嚴重影響著抗清力量的發揮。另一個首領孫可望具有個人野心,在內部大搞分裂活動。公元1656年(順治十三年)孫可望向李定國發動內戰,兵敗降清。公元1658年(順治十五年),清軍三路到雲南進攻李定國,李定國兵敗,桂王流亡緬甸,李定國退到雲南邊界。公元1661年(順治十八年),吳三桂率清兵入緬,桂王被俘,第二年李定國病死,大西軍余部至此失敗。

大西軍余部失敗後,川鄂交界地區李來亨等領導著大順軍余部,仍在繼續戰鬥。起義者們自從來到這裡後,一直在邊生產,邊抗清。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以後,清朝統治者開始向他們大舉進攻。由於寡不敵眾,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郝搖旗被俘犧牲,劉體純兵敗自殺,李來亨全家自焚。大順軍余部的抗清鬥爭也失敗了。

自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山海關與清兵第一次接戰,到1664年大順軍余部在川鄂交界地區被清兵鎮壓,明末農民軍進行的抗清鬥爭,長達二十餘年。從公元1627年白水王二首揭義旗,到1664年抗清鬥爭最後失敗,明末農民起義軍堅持鬥爭近四十年。

清朝政府鎮壓了人民的抗清鬥爭,實現了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統治。人民的反抗力量由於受到挫折,需要一定時間的恢復,才能增強起來,農民起義鬥爭一度陷於低潮。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了,大家喜歡嗎?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崇禎自盡前給李自成寫了一封信,短短68個字看的人無不落淚
李自成福祿宴是怎麼一回事?他把明神宗的兒子煮了吃是真的嗎?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