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通緝令上的畫像畫得一點都不像,為什麼還能抓到逃犯?

古代通緝令上的畫像畫得一點都不像,為什麼還能抓到逃犯?

網路配圖

在古代電視劇中,朝廷通緝一個罪犯的時候,一般是畫一副人像貼出來,那畫的跟本人簡直差的太遠,為何罪犯最終還是落入法網了呢?其實竅門並不在畫圖上,而在下面這三點當中。

度牒

第一,身份證早在戰國時期,商鞅就在秦國發明了照身貼。後來又出現了僧侶遊方時用的度牒,商賈、學子外出用的路引等,這些都是古代的身份證明。其次,最主要的就是讓各地捕快知道要抓的人叫什麼、男的女的、哪裡人,這樣盤查時就能查到,並且古代在造假證方面做不到以假亂真,被發現必是死罪。

網路配圖

第二,保甲同樣是商鞅的首創,並且被歷朝歷代一直沿用,也就是以保為單位實行連坐,一保里出了罪犯那必須及時舉報,否則全保連坐。遭到有陌生人,馬上會有一群群眾圍上來問這問那。由於一個地方很長時間都不見得會出現陌生面孔,如果一保內有外來的行蹤不明的人,必須察覺並送交官府盤問,否則會遭懲處。

網路配圖

第三,懸賞設定了不告奸的懲處,自然也要有告奸的獎勵。春秋時,楚平王拘捕伍子胥就曾懸賞5萬石糧食,而且後代很多君主也都延用了這個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趣家園 的精彩文章:

為了博得關注,非洲的這個國家規定:禁止放屁,這是真的嗎?
韓國想研究「殺手機器人」,沒想到遭到多國專家反對,只能認慫

TAG:奇趣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