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要成了佛教徒而要扮演 「佛教徒」!

不要成了佛教徒而要扮演 「佛教徒」!

「修行不是一場魔術表演,從頭到尾讓你興奮、驚奇、目不暇接。它也不是逃避日常瑣事的盾牌,因為它可能比你企圖逃避的日常生活更加瑣碎平常。」——希阿榮博堪布《次第花開》

《次第花開》中說:「藏文中『佛教徒』一詞的意思是『內道者』,即向內觀照、從本心而非本心之外找真理的人。」有道友在網上留言問什麼是內道,什麼是外道。阿底峽尊者說過:「內外道以皈依別。」也就是「是否皈依佛法僧三寶」。「內」,是指向自心尋找解脫,從自心獲取安樂。

我們得到了皈依的加持,有了佛教徒的名稱和身份,同時需要做的就是向內觀照。時時刻刻反觀自己的心,我們就可避免對自己行善動機的失察和對內心沒有善意的忽略。

此外,對修行這件事,我們要有心理準備。《次第花開》中說:「修行不是一場魔術表演,從頭到尾讓你興奮、驚奇、目不暇接。它也不是逃避日常瑣事的盾牌,因為它可能比你企圖逃避的日常生活更加瑣碎平常。」

修行不是一場魔術表演,不會讓我們從頭到尾都感到特別興奮,不會今天上師示現一次神通,明天又示現一次神通。從法王如意寶那裡流傳下來的寧瑪巴學修傳統,就是樸素的。老老實實地清凈持戒,次第聞思修行,弘法利生、自利利他,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而非追求神通。

修行也不是我們逃避日常瑣事的盾牌。有人因為逃避家庭、工作的繁瑣無聊而學佛——從引導至學佛之路來說,這當然也是不錯的,但這種不想面對、想要逃避的狀態本身應被改變。我們做功課、頂禮、供養,遠赴聖地朝聖、閉關,都不應「逃避」任何人和事。事實上我們想逃也逃不掉,凡夫人被因緣牽引、束縛,本來就沒有自由。

開始修行後,我們會發現每天做的不過就是念咒、打坐、聽課等。等到學佛修行的新鮮勁兒過去之後,甚至會覺得修行還不如日常瑣事有趣。「我還不如去刷鍋刷碗」「做功課怎麼那麼繁瑣」「我修了那麼久,怎麼還沒有神通」——這類想法我們都要避免。

修行沒有什麼特別宏大的目標,也不可能在自心之外找到別的修行狀態或修行目的,也不必向外去找。修行就是讓我們一步步卸下對自己、對世界的防備,讓自己不再自欺。這話可能有點晦澀,但大家還是要好好思惟一下。堪布在《寂靜之道》中說:「別人騙你是小騙,自己騙自己才是大騙。」不直面生活和今生的因緣,期待修行像魔術表演一樣精彩紛呈,因為成了佛教徒而要扮演「佛教徒」,機械地行善而沒有發自真心——這都不是真誠地面對自己。我們現在要做到:不再欺騙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信 的精彩文章:

佛信養生屋:把早餐換成它,降三高,除濕氣!
我問人生!

TAG:佛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