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11次訪華,前來尋找「特朗普解藥」的默克爾

第11次訪華,前來尋找「特朗普解藥」的默克爾

「默克爾的訪華之行就像去最好的新朋友那裡串門」。

「德國之聲」23日發文稱,德國總理默克爾24日起將第11次訪問中國。在訪問之前,她還專門對此發布了一個視頻講話,不僅強調推行多邊主義的重要性,「和中國緊密合作」七個字主題也貫穿整個講話。

觀察家稱:由於特朗普的對抗路線,德國選擇和中國站在了一起。

意識形態和政治路線鬥爭

在東德度過的少女時期,讓默克爾比其他自由派的西方領導人多了些許嚴謹氣質,同時於特務機關「斯塔西」的任職經歷,令她也在意識形態上似乎更顯執拗。

上個月在德美領袖的短暫會晤中,默克爾就不止一次提醒特朗普:我們的意識形態是相同的,我覺得您應該明白這一點。

話沒錯,只是特朗普揣著明白裝糊塗。

俄羅斯總統普京就說過:特朗普是個商人,他只想牟取商業利益。

此前,特朗普在接受英國《泰晤士報》和德國《圖片報》聯合採訪時,對默克爾做出了極其嚴厲的抨擊,他聲稱,「默克爾的難民政策犯下了非常災難性的錯誤」,並認為,「歐盟基本上就是德國的工具。」

對此,默克爾做出強硬的回應,稱「歐洲人的命運應掌握在自己手中」;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表示,「德國(與美國交往)並不佔下風,要表現出自信」;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布洛克則直截了當地表示,特朗普的話是「愚蠢」的。

很難想像,這樣類似於朝中社通稿的語句是出自於美國人鐵杆盟友的歐洲人口中。

事實上,國家之間可能出現很多種對抗,但並不是每一種對抗都是由國家利益引起的。有一種非國家利益的外交對抗叫做政治「合法性」對抗,當前美歐之間(更準確地說是特朗普與默克爾之間)的部分對抗原因即基於此。

特朗普與默克爾之間的「合法性」對抗,源於彼此賴以生存卻相互否定的意識形態基礎。特朗普之所以能夠實現崛起,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西方的白人民族主義;而默克爾之所以被稱為西方世界的「道德女皇」,憑藉的是她在2015年9月實施的難民政策。

在多元文化的堅定支持者看來,特朗普對非法移民的敵視態度,無異於「納粹」的復活,是歷史的倒退;但在白人民族主義者看來,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則意味著對西方文明的背叛,無異於對本國主體民族的犯罪。

這種意識形態上的衝突,使得特朗普與默克爾之間存在著持久、且不可調和的政治矛盾。

跨越意識形態的合作

三月初,川普把貿易戰的大炮瞄準德國和歐盟時,歐洲人非常震驚,大呼「我們可是朋友啊,你怎麼能出這一招!」

到了五月份,中美貿易戰暫時講和之後,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則警告稱,如今中美為避免貿易戰各退一步之後,歐洲或將付出代價。

看來「天真」的歐洲人總算看清了推特總統的真面目。

果不其然,在中美暫時握手言和之後,美國政府立馬開始放風,準備以安全保障為由提高汽車關稅,與啟動鋼鐵進口限制時相同,將基於《貿易擴大法》232條款實施調查。據稱存在把目前2.5%的乘用車關稅最多提高至25%的方案。

這一手,明顯就是針對占著市場大頭的德系車和日系車。

同時,作為貿易戰講和的籌碼,中國出讓的部分是本屬於歐盟等國的中國市場,而中美妥協後,美國必然調轉槍口對準歐盟,這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應對特朗普的貿易重壓,必然是默克爾此行的目的之一。

默克爾將在今天會見中國領導人,隨後前往深圳參觀西門子等德企。報道稱,她會繼續努力爭取中國作為自由貿易盟友。雖然中德在投資等問題上存在小摩擦,但在反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上,兩國意見一致。

與此同時,美國悍然退出伊核協議的行為也讓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不安急劇上升。

要知道,伊核協議是中美俄法英五常聯合簽訂的具有國際法律效益的協定,特朗普說退出就退出,完全沒有一丁點契約精神。

他的反覆無常還體現在非常多的方面:在朝鮮棄核問題上,原本朝鮮已經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誠意,結果美國人一頓操作猛如虎,又是和韓國人肩並肩演習又是副總統跟個小流氓似的放話威脅,搞得朝鮮人也火冒三丈,兩邊的對話眼下已經凍結。

另外就是日本,美國人對付自己最聽話的小弟也毫不手軟,貿易大棒揮起來那叫一個虎虎生風,搞得安倍政府現在也開始考慮對美國爸爸進行關稅報復了。

做人做到特朗普這份上,也是實屬不易。

在美國人全球貿易戰的重壓之下,居然出現了一種奇景:眾多意識形態不同,甚至原本對中國抱有敵意的國家都放下成見,紛紛表示要和中國一道「維護世界貿易自由」。

特朗普大統領,真是幹得好。

中德合作前景

回到德國的對華政策上。

默克爾主政這些年,一直走的是「經濟為主,政治為輔」這條路。它的好處是能著眼實惠利益,規避敏感問題。在過去幾十年里,兩國關係走的還算順風順水。

中國已經連續兩年成為德國的最大貿易夥伴,2017年,德中兩國的進出口總額高達1866億歐元。

但是,去年德國從中國的進口額(1005億歐元)超過了出口額(862億歐元),逆差143億歐元。這種發展趨勢已引起德方的警惕,柏林擔心,今天的美國對華貿易的狀況或許會成為明天的德中貿易問題。

顯然,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德中關係也正在由「夥伴關係」變為「競爭關係」。這說明兩點:

1.中國和西方之間的實力差距已經大大縮短,歐美在心理上依然可以對華傲視,但現實中已不得不平起平坐;

2.面對「中國模式」(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歐美尚未找到有效的應對方案,所以更加害怕中國不久的將來會在前面這兩個「有」字之後再加上「有力技術」。

另一方面,在對沖白宮強勢政策的大環境下,兩邊依然有很多可以相互合作的地方。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提到,此次默克爾訪華,有近20位重量級德國企業家隨訪,這些企業銷售額高達5500億歐元。中德在數字化、新能源企業、無人汽車等領域合作空間廣闊。

此次中國將進口汽車稅率下調至15%,對德系車而言不啻於是一個巨大的福音,受益程度要顯著大於美國車企。

以對市場影響而言,此次默克爾來訪必然是正面的,像之前提到的新能源、汽車板塊都是高度利好的消息。

總而言之,德歐雖還是美國廣義上的盟友,但在東亞這個區域,德歐與美國並非安全政治方面的盟友,而是等距離的商業競爭對手,無共同戰略可言。

採取穩健而靈活的外交政策,再加上堅定不移地執行全球化戰略,才是德國繼續保持穩定的有效策略。

喜歡記得來一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夏日必備凹造型神器!你真的會挑選嗎?
慢性腎臟病之發病機理 沉默的「殺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