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汽車圈這一波焦慮,和大齡女青年沒什麼兩樣

汽車圈這一波焦慮,和大齡女青年沒什麼兩樣

最近汽車圈的焦慮太多,仔細一看,大環境跟我這個三十歲的未婚女性一樣一樣的。

首先,要面對周圍所有人對你自身價值的貶低。比如說,傳統企業尾大不掉難轉身,眼看要被時代拋棄;比如說,新造車企業營銷大過實力,一個個技術都不過關;再比如說,傳統企業和新造車企業所遭受的雙重鄙視,乃們汽車圈做事就是太古板,open的不徹底嘛。

其次,要面對周圍所有人為你製造的恐慌。比如說,新造車企業一個信息點的模糊就能造成集體信譽式反攻,什麼「蔚來江淮工廠尚未動工」、「威馬申報信息與宣傳不符」等等,誓要把新造車們按在地上摩擦。

再者,要面對自身對「我是不是要孤老終身」的靈魂發問。比如說,傳統車企每天都在被追問如何看待新造車,難免會在內心悄然泛起漣漪,「難不成真得另眼看他?」比如說,新造車們每天都在「眼見它樓塌了」,惴惴不安中求得生之罅隙也是人之常情。

寫到這兒,我想起一段經典描述:每年回鄉過年,所有大齡女青年都瞬間登上了焦點,顯擺著城市裡學來的那點兒傲嬌,拿女權自由、生命價值將逼婚、逼相親的親戚們懟到人神共憤。殊不知人也只是走個排場,轉過身關起門,還不是各圖清凈。

再直白點兒說,大家都是成年人,場面上的話聽聽就行。套用到汽車圈的邏輯就是,焦慮是一種流行的表達,是林黛玉的胃痛,是用來破冰的話題,沒有它飯桌上太尬。

在上周進行的以「夢想與焦慮」為題的2018第十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我也聽到了不同版本、不同深淺的焦慮。有句名言如是說,從容的人都一樣,焦慮的人卻各有各的焦慮。

不過細細追究起來,整個社會都在兜售那些能夠引起談資的話題。影視界在投其所好的放大女權、選秀界在大張旗鼓的成長培養、文藝界在自我重複的知識圈地、汽車界只好換一個核心話術辭彙來掀起討論。

大齡到一定境界,自是會研究出一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對應話術,保證過年過節的討論氛圍熱鬧又都皆大歡喜。

可這樣的圓潤處理在汽車界耍不起來,因為這裡沉默至乾涸。我們又對辯論渴求已久,只想聽決鬥與開撕的聲音。

所以啊,與其說這些被討論的焦慮是症候群,不如說這是辯論方的虛晃一槍。一把手們在關於焦慮的真話與謊言中,彼此互探虛實,完成一次敵我矛盾、主次矛盾的梳理歸納。

大齡女青年如我,在回顧完這場高密度的「夢醒與焦慮」後,微微頷首:原來你我都一樣。

附贈幾位掌門人的說辭,你們感受下:

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我的焦慮就是如何讓紅旗插遍全世界。人在面對新四化都在面臨挑戰。我現在覺得所有的挑戰都來自於對問題的把握,包括對方向等的認知判斷,剩下的挑戰就來自於你有沒有勇氣去改變它。要有勇氣去改革,有勇氣去革自己的命。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中國在政治、地緣、貿易、國際經濟等方面的深度參與使得國際社會對中國政策的影響加深。政策的搖擺不定使得細節落地不確定、整個格局也會發生變化,我們可能也沒想清楚路徑、方案。

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細說起來有各種各樣的焦慮,基本上就是一個商業運營正常的焦慮。

著名學者、商業評論家吳伯凡——焦慮是自己不會開車,希望有一天無人駕駛到來,讓開車人和不會開車的人沒有區別。

寶沃楊嵩——我的焦慮是活著,我的夢想是更好的活著。

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汽場聯合創始人賈可博士——一個未知的世界在向我們召喚,這是夢想之寄託,也是焦慮之根源。焦慮催促我們去發現和實現我們的夢想。「焦慮逼人,夢想也逼人。」

車和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我覺得新造車絕大部分不靠譜,直說90%不靠譜。「很多人說賣車不賺錢,靠後面的軟體來賺錢,胡說八道嘛。」「焦慮肯定是每天都焦慮,複雜、競爭激烈,消費者也不會因為我們是新造車企業就同情我們,對我們的要求甚至比傳統汽車廠商還要嚴,一定會拿著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來看。」

SF Motors副總裁許林——在進行技術準備、生產準備時才有焦慮,對市場有任務才有焦慮。

知名評論人石述思——焦慮是一種病,在一個集體富足的中國的我們應該找一種葯去醫治焦慮。「在他們讓我們買新能源車的時候,我希望能讓我的焦慮緩解而不是放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汽車 的精彩文章:

一台發動機勾起的雄心:華晨的寶馬夢得做現實點
一個房車小白的超級夢想

TAG:天天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