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姓家史之回憶我的外婆

百姓家史之回憶我的外婆

2016年最後一天,一大早我們全家正打算去仙湖植物園全家親子游,順便去弘法寺許願。考慮到早上避開上午的高峰期,我們七點不到就起床了,媽媽做了南瓜粥,這南瓜還是國慶回湖南老家帶來的。突然媽媽和我的電話急匆匆的想起,是急電,也是唁電。電話另一頭,是小姨還有小舅顫抖的聲音:外婆去世了!此時大約七點半,我們剛做好南瓜粥,準備出發,卻聽到這晴天霹靂的聲音,我們的心都在同一時刻被外婆去世的消息驚起。

媽媽不住地在懊悔,靠在窗檯眼淚不住的往下流。外婆八十二歲了,身體一直很好,印象中雖然滿臉皺紋,能吃能睡,但自從前些年摔過一跤以後,才發現外婆真得變老了。去年國慶回老家,第一次發現外婆已瘦得厲害了、眼神也不行,站得很近才能認出人。就在兩周前,外婆突然生病了。這一次生病,據小舅說這一次外婆的病來的很急,也很重,是心臟病和腦血栓併發症。在醫院住了幾天病情稍稍穩定以後,外婆堅持要出院。

實際上,小舅打電話來說的時候,媽媽預感不好,當時就想回家去看看。那幾天恰好是哥的二兒子出生,媽媽正在忙前忙後的照顧。同時又考慮到小舅說外婆病情有好轉,可以出院了,於是想安排妥當再回去。沒想到這一轉身,就是永別。趕緊安排好父母回程車票等事情以後,我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坐在沙發上,頭腦一片空白;回到飯桌前,才發覺嗓子已是哽咽;走到陽台那邊,開了窗戶,望著北方:我的外婆,您是否已安息!

荷葉村的往事

外婆姓譚,桂陽荷葉譚溪村人,閨名已經記不得,只是一直聽村裡人都稱呼黑婆。其實外婆長得並不黑,但外婆聽了也並不介意。早些年外曾祖父全家在附近老荷葉圩經商,小有積蓄。荷葉村因荷葉聞名,荷葉鎮鎮因村得名,上世紀五十年代荷葉圩搬遷至現在的神堂圩以後,老荷葉圩改名為荷葉村。據說當年的老荷葉圩,因當地有許多池塘,一到夏天,荷花遮天蔽日,遂以荷花得名。

2015年國慶假期,母親與我專程去尋訪當年的荷葉老圩,發現石板路兩側的圩場大都被新式樓房代替,池塘也消失不見,僅存一個藥鋪,大門牌匾匾上兩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同茂」,似乎還在訴說著當年的繁華盛景。據母親講述,外曾祖父早年在老荷葉圩經營棺材店,發家以後在附近的荷葉村和譚溪村廣置良田,算得上是當地家境殷實的中小財主。外曾祖父一共生育了三位兒女,外婆的上面是一位姐姐,生得如花似玉,下面是一位弟弟,少年時是當地有名的公子哥兒。當年外婆的姐姐出嫁時,外曾祖父曾送豪華嫁妝,據說足足有兩擔銀元加十幾擔稻穀,這在當地轟動一時。

當時已經進入五十年初期,全國各地的土改風波很快席捲而來。外曾祖父很擔心接下來的土改衝擊和批鬥,加上家裡沒有在外做官和讀書的親屬,無人能解讀各種消息和政策,於是兩位老人急火攻心之下,不到一年便相繼染上急病,去世時還不到五十歲。可謂時運弄人,其實那時候土改浪潮掀起以後,外婆一家的面臨變故和磨難也許只是當時千千萬萬被打倒的地主、財主階級的一個縮影。

外曾祖父去世以後,歷年來積蓄的家產被抄,外婆和弟弟一下子喪失了生活倚靠和經濟來源。因為擔心被連累,於是經人介紹,外婆嫁到山腳另一側的上高山村一位普通農民。而他弟弟,即我的小舅公也在附近輾轉求生,結果因為受人陷害,以窩藏炸彈的罪名被抓進去勞改。

最後我的小舅公因為在監獄期間表現優異,竟因禍得福落戶到桂陽北半縣七里坪的第五監獄工作,走上了吃國家糧的道路。外婆所在的高山村,位於荷葉村附近,以一條小河流經共分為上下兩個自然村,居上游的稱上高山村,居下游的稱為下高山村,兩個村均為何姓,出自同源。

據母親的回憶,上高山這位外祖父,也就是我的親外公,是一位家境貧寒、身材高大的農民,力氣很大,各種農活樣樣精通。可惜那個年代光在地里刨食,也刨不出金子來,因為土地太貧瘠,家境總是難以為繼,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大約是母親四五歲的時候,外祖父有一次外出幹活,感了風寒,最終竟然惡化為肺病,由於當時缺錢少葯,帶著無奈離開人世,留下無盡的遺憾。

由於接連失去家庭主心骨,從小生活優越的外婆一下子不知怎麼把子女都拉扯大,於是又經介紹,帶著年幼的母親嫁到下高山,一位喪妻的老實巴交的貧苦農民,也就是後來我記憶中的外公。這一次,外婆的生活總算是穩定下來了,隨後幾年內生下兩男兩女,加上我的母親,一共五位兒女,從此開始了她在下高山村的後半生。命運多舛的經歷,使得外婆從一位嬌生慣養的富家千金蛻變為一名勤儉節約的農家婦女。

進入文革以後,外婆陸續生下了兩個舅舅和兩個小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品學兼優的母親為了分擔家中壓力,無奈放棄學業,從十來歲開始,開始成為家中的主勞力。據母親回憶,十來歲的母親便與村裡面的大人們一起去荷葉附近的小煤礦去撿塊狀煤,出門的時候帶外婆烙餅或者糍粑,可以充作一天的乾糧。由於外婆善於持家和精打細算,加上外公和母親在外辛勤勞作,竟然掙的工分不比其他家少,整個文革期間,外公外婆一家算得上是過得去,竟然很少挨過餓。後來每每回憶起這段艱難的生活經歷,一貫樂觀的外婆還經常是津津樂道,中間糅合著在苦中作樂的味道。

外婆家的童年時光

從我記事開始,祖母去世,祖父也已經漸老,父親在村小的學校教書,母親負責家務活。那時正值文革結束不久,已經分天單幹,大部分的田裡勞動都是母親負責,每天下課以後父親便會過來幫忙。因為家裡面忙不過來,大約三歲以後,我哥和我便經常被送到下高山村的外婆家,直到讀小學的每年寒暑假,外婆家成為我童年時光的歡樂港灣。

自打有記憶開始,外婆已經五十歲了,一副慈祥的農村老太太的樣子,印象中我的外婆跟當時普通的農家婦女一樣,一直穿著一身乾淨整潔的青色老式布扣衣服,衣服很舊但極少有污漬。直到去世前,我媽和幾個小姨買了很多新衣服也是逢年過節穿,穿完後又整齊的疊起來放在箱子裡面。

和天底下所有的農民一樣,外公和外婆的生活平凡,卻又樸實、勤勞,一輩子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都有干不完的莊稼活兒和家務活兒。每天蒙蒙亮,外婆就開始在廚房裡忙起來,給我們準備早餐,於是一天的早晨開始了。中午和下午,外公和外婆都是在外面地里勞作,帶上乾糧,一直忙到太陽下山。

每天太陽下山時,外婆會先回來,給大家做飯,一大家子十來個人,需要忙活一兩個小時。記得那時候隔幾天便有我們最喜歡吃的罈子肉或米粉鴨,那都是外婆外公捨不得拿出來的好東西。每天傍晚,遠遠地看著外婆家的瓦上,炊煙裊裊升起,我和村中小夥伴追逐打鬧著回到家。

外婆家是一棟兩進的青磚房子,前後加起來也不過四五十平。前面是客廳兼起居室,後面僅有一間卧室,樓上是兩位小姨住的,類似於閨房閣樓。由於家裡人多住不下,大約八十年代末,外公用八百塊錢買了村尾一處早年村集體用作牛欄的庫房,長方形造型,共兩層,每層約莫有兩百平方米。一樓的一部分隔開用來關牛,空下部分來用作堆放煤炭等生活雜物。二樓是木板結構,原來是放農具雜物的地方,後來也被隔開,放置了兩張床,用來當做兩個舅舅的住處。

每次來外婆家,我們便與舅舅們睡在這裡,我們成為「快樂的木板樓」。因為二樓非常寬敞,一個角落放著兩張床,我們便在中間做了一個多功能活動空間,用兩張舊桌子連起來,中間放了幾個磚頭,搭了一個乒乓球桌,把磚頭一撤,桌子抬開,又可以用來下象棋,還可以捉迷藏、做遊戲。

兩個舅舅們比我們大不了幾歲,一方面是我們的長輩,同時又是我們童年的玩伴。暑假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放鴨子。那時候桂陽南半縣和臨武一帶都喜歡放養一種湘南的水鴨,說放養是因為一般不用飼料,平時都是散養在村後山水庫下的小河中,吃些小魚蝦,晚上回來時也會餵食一些稻穀。

每年外婆家都會放養兩三批鴨子,逢圩趕集的時候拿去賣,也是補貼家用的好來源,逢年過節的時候也會宰一兩隻,是待客的美味佳肴。後來得知,這種鴨子實際上與聞名全國的臨武鴨是同一個品種,屬於八大名鴨系列,也是做我們本地名菜太和血鴨和米粉鴨的絕好食材。

暑假的清早,我們便和村裡的小朋友,浩浩蕩蕩地趕著鴨子走向小河上游的一處寬闊平緩的彎道。到了目的地,鴨子在水面自由自在浮水,追逐著小魚小蝦,我們小朋友在岸邊遊戲。鴨子順著河道慢慢游向下游,我們也打打鬧鬧地往下游跑。等到太陽爬上樹梢的時候,鴨子已經吃的飽飽的,我們又趕著鴨子回來,一路上太陽明晃晃的側掛在半空中,照射在一群打打鬧鬧的少年身上,定格成一幅溫暖的畫卷。

中午回到木板樓,我們便與舅舅們,一邊吃旱地里種的西瓜,一邊拿著蒲扇乘涼,與舅舅們下象棋,或打乒乓球。每當這時,村裡面的小夥伴也會聞訊趕過來,參與其中,或是下棋或者捉迷藏,於是這處不起眼的木板樓這裡也成為我們假期的遊樂園,雖然簡陋,卻也其樂無窮。

八十大壽的一瞬間

外公於一九九六年去世以後,祖輩那一代便只剩下外婆。到了二十世紀以後,外婆的五個兒女都不斷開枝散葉,孫輩和外孫輩加起來一共有17人,曾孫輩也有12人,可謂兒孫滿堂。其中大女兒,即我們家,共三個兒女,老大老二都已經在深圳定居;二女兒,即我大姨家,共兩個兒女,目前在桂陽縣城買房;小姨家和舅舅家的兒女都還在上學,處在上升中。

外婆年輕的時候,恰逢社會變動,又忙於生計,家中兒女眾多需要照顧,只是趕集時候去賣點土產補貼家用。九十年代以後,周邊交通逐漸方便起來,但此時外婆也上了年紀,加上暈車,除了偶爾還能去附近的荷葉圩和同祥圩趕集賣點土雞蛋和粽子,基本上沒出過遠門。

外婆的晚年,越發地篤信佛教,不僅在各種佛誕日參加附近的各個寺廟,平時每天都在家裡焚香禱告。因此,外婆已經算得上是一位虔誠的居士。每次去外婆家,聽她說掛在嘴邊的就是,生活越來越好了,時常平時要多多積德,多做好事子孫後代必然會享福。

這些年每次過年回家的時候,母親和我幾次提出要接外婆來深圳度假,看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地方。外婆卻說,她習慣了老家的生活,來大城市怕住不慣,還放心不下家裡養的雞鴨和種的蔬菜。外婆在老家還是閑不住,平時養了幾隻雞,說是為了不浪費糧食,又在屋後的菜地種了南瓜、蔥蒜和蔬菜等,說自己種的菜味道好。其實我們都知道,外婆是不想麻煩子孫後輩,不想花我們的錢。

2013年春節,外婆的兒孫們都齊聚外婆家拜年,吃完晚飯,母親提到這時外婆到了七十九歲,明年即將八十周歲,於是提議全家人給外婆過八十大壽。舅舅們和小姨們都積極響應,我們一幫孫輩們都是歡呼響應。外婆早先是不同意,後來耐不住我們的說辭,終於是同意了,只是提出來不要大操大辦,要辦從簡。

於是我們決定邀請就在荷葉高山的老家為外婆辦一場簡單、熱鬧的八十大壽。酒席選在2014年國慶期間的第二天,壽宴邀請的都是外婆的近親好友,當然五個兒女的家庭必須是全家參加。提前我們做好安排和分工,其中我們家負責蛋糕,禮服和照相。

到了這天,我們都從四面八方趕往同一個地方,荷葉高山村。我們提前從深圳出發,早已在家準備好各項安排,小姨家從臨武出發,大姨家從桂陽縣城住,在臨武縣城讀書的兩個表妹,在桂陽三中讀書的表弟,趁假期都趕了回來,還有好多多年未見的親戚朋友。八十大壽那一天,我們擺了六大桌,整整五十多個人濟濟一堂,看著兒孫滿堂,外婆很高興,那一天破例喝了一點甜酒,吃了蛋糕。最後在舅舅家,留下了這個充滿歡樂的大家庭合影,也給外婆找了幾張單人照,回憶在八十大壽的那天定格。

後記:

如今外婆溘然離去,回想起外婆這一輩子,她經歷了民國、土改、文革和改革開放,她完成了從一名財主家小姐向農家主婦的身份轉化,又用了半輩子含辛茹苦的養育了一大家子,最終迎來了四代同堂的生活。外婆用她那普通的雙手不斷地延續了平凡生活,給她的孫輩們帶來了我們的歡樂童年時光,也留給後輩們勤勞、簡樸、本分、感恩。

最後,以一首小詩表達對外婆無盡的懷念:

------------------------------------

漸行漸遠的,

是您的背影

至愛至親的,

是您的身心

不能忘卻的

是您的容顏

永記銘心的

是您的養育

多想再聽聽您的敘叨和您的叮嚀

……

我們永遠懷念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他曾經是頂級職業選手,他現在成了爐石傳說設計師
巔峰混合,Nike Air Vapormax 97 系列鞋款來襲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