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書法篆刻家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

——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文/青衣童兒

作什麼事情總歸是要感興趣,譬如說唱戲。一個吃戲飯的人如果說對自己的專業一點兒興趣都沒有,他的戲定然是唱不好的,也絕成不了「角兒」。譬如一個畫畫的人,倘若不過是因為小的時候被父母逼迫學了畫畫這個專業,及至年長學成依舊是興意闌珊,那可以斷定他要成為大家絕無可能。但凡在專業領域可以有所成就者,喜歡才是第一位的。

說起這個話頭,是因為我的師弟宋燁。前兩天剛從蘇州回來,去了師弟蘇州的新家和他的工作室。新居是新買、新裝修、剛入住的;工作室也比數年前又有擴展,尤其是布局裝修,處處獨有匠心,透露出古調別彈的文人雅意。要是沒有見過宋燁本人,就去他的那些居室走一遍,看看那些不類尋常的家當、錯落有致的布置、有意無意的點染……從他「講究」的程度不難看出主人的喜好偏向。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宋燁之工作室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宋燁之工作室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宋燁之書法作品

書法是宋燁的專業,從小就寫大字刻圖章,到中國美院求學深造,再到如今教書育人,可以說數十年如一日。雖然環境在更變,但是他對於寫字的興趣並沒有消退。他規定自己每天必須臨帖若干小時、他可以把自己閉關起來寫啊寫,且不以為苦樂在其中。他現在坐館教學,很大程度上也是放不下的喜歡,在教別人的過程中回味和升華自己對於寫字的理解。他在書法篆刻上的造詣固然不是我這個外行能說到點子上的,但是「喜歡」這兩個字恐怕是他的專業可以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高度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唱戲固然是一種雅好,中國戲與中國書畫可以說同源同根一脈相承。宋燁喜歡唱戲喜歡得那麼天然,張口就來,什麼梅派、程派、張派、言派頭頭是道。有很長一個階段他沉迷在京劇當中:每周雷打不動參加京劇茶座的活動、結交京劇界生、旦、凈、丑各不同行當的演員朋友、參加各種京劇圈內外的表演聚會、登台演出京劇折子戲、最後索性拜在江南名旦洪雲艷先生的門下(這就是我稱他為師弟的來由),成為一個與京劇界有淵源的「票友」。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宋燁《文姬歸漢》之蔡文姬劇照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宋燁《鎖麟囊》之薛湘靈劇照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宋燁《四郎探母》之蕭太后劇照

外行人看票友唱戲,會認為無非是一種自我娛樂,而對於喜歡戲的人來說,那是一門和書法篆刻一樣學不到邊的藝術,因為戲裡面也有無窮不盡的「講究」。比如說,要唱得字正腔圓,就要懂得四聲音韻;要想登台演出,更是需要訓練「手眼身法步」,這些都是時間和智慧的投入。更有如宋燁者,唱一次戲便要做一身適合自己的「行頭」,行話叫做「私房」行頭。京劇的行頭做工考究的都是價值不菲的手工工藝品……由此可見宋燁之於京劇已經不是蜻蜓點水。有一次去到他的工作室,他那套高級音響里正在播放言菊朋的老唱片。那些唱片都有將近100年的歷史,甚至聽上去有點絲絲拉拉不甚清晰,但是言菊朋的「老譚派」聽上去還是格外蒼勁古樸,如同用久了的紅木傢具一樣,給人感覺特別的古色古香。記得多年前,宋燁應邀在北京演出京劇程派名劇《文姬歸漢》,蔡文姬歸國途中,夜聞胡笳之聲,感懷身世,寫下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劇中將第十四拍譜成一段悠長深沉的「二黃慢板」。隨著「身歸國兮兒莫之隨」的唱腔開始悠然出口,宋燁執筆揮毫,且唱且書,一腔憂憤盡出筆端。能把書法和京劇如此完美結合併融會貫通,那需要在喜歡、講究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層功力了。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青田石京劇曲牌嘉名組印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青田石京劇曲牌嘉名組印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一切都是因為喜歡——書法篆刻家、京劇票友宋燁

這次去蘇州,在宋燁的「蘊廬」又見他的新作:十枚京劇曲牌名篆刻,一式的青田石,選取吉祥京劇曲牌名入刻。十個詞牌名所篆字體各不雷同、各具姿態。把京劇曲牌名篆成印章,這是他把書法篆刻與京劇作了又一次完美融通。我曾見過宋燁將他最喜愛的程派私房京劇劇目篆刻成一個系列的印章,大約有二十幾齣戲,可謂自出機杼、獨具匠心。對於一個鍾愛京劇的書法篆刻家來說,不知道刀尖與石頭接觸的時候,腦子裡是不是也會有絲絲縷縷的京劇聲腔、或者京胡的聲音?如果說唱《文姬歸漢》是把書法融合到了演戲裡頭,那麼這些京劇劇目、曲牌印章,就是將京劇元素滲透到了書法篆刻裡面。這些看不見的東西積累沉澱,會不會使宋燁的作品(不管是專業的書法篆刻,還是業餘的唱戲)更加具有耐人尋味的與眾不同?

成功的藝術家通常得益於「功夫在詩外」,說明一個藝術家之視野需要寬泛。然而詩外的東西太多,五光十色淺嘗輒止未必於詩有益。愚以為真正起作用的,必然是那些自己「喜歡」的、下過「功夫」的詩外之物,猶如書法篆刻家宋燁之於京劇那樣。

2018.5.25.於等閑山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