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悟讀論語修身處世,一誠之處更無餘事

悟讀論語修身處世,一誠之處更無餘事

悟讀論語〔035〕

修身處世,一誠之處更無餘事

生活中,你常有「改天請你吃飯」、「改天再說」、「改天聚一聚」、「改天我一定去」……結果呢?改天再聊成了就此打住掛斷電話、改天再聚成了轉身就走、改天再說成了另做打算的忽悠!

我們感嘆,若是真朋友,能不能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從此不再「改天」,就今天,吃吃,聚聚,見見呢!

魏晉時的卓恕,為人篤信,言不食諾。他曾從業回上虞老家,臨行時與大傅諸葛恪有約,某日再來拜會。到了那天,諸葛設宴專等,赴宴的人都以為從會稽到建業相隔千里,路途之中很難說不會遇到風波之險,怎能如期?可是,「須臾恕至,一座皆驚」!

「誠」是一個人的本,待人以誠,信義為要。心不誠靈,行則不通,事則不成。苟子說:「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智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子為尊矣,不誠則卑。」

明代詩人朱舜水說:「修身處世,一誠之處更無餘事。故曰:君子誠之為貴。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舍誠而能行事也;今人奈何欺世盜名矜得計哉?」

由此,誠是人之所守,事之所本,只有做到內心誠而無欺的人,才是能自信、信人並取信於人的人。

「信」是會意字,「人」「言」合體。《說文解字》把信和誠互為解釋,信即誠,誠即信。古時候因為信息交流沒有手機,發不了簡訊,沒有電話,無法通話,沒有網路,無法QQ聊天,通常是託人帶個口信,而傳遞口信之人必須以實相告,這就是「誠「或」信「的本義。所以,如果這個捎口信的人不能做到「言必信,諾必誠」的話,那後果會是多麼的嚴重啊!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將與他人、與社會交往須將誠信作為立身之本!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孔子說:「一個人如不講信用,他又如何立身處世呢?如果大車沒有套橫木的輗,小車沒有套橫木的軏,那怎麼可以行走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輗和軏是古代車子上的車杆子。大車是牛車,輗就是牛車上一根用來套在牛肩上,中間的大梁子;小車是馬車,軏就是馬車上掛鉤的地方,這都是車子上的關鍵所在。孔子比喻作人也好,處世也好,為政也好,言而有信才是關鍵所在,有如大車的橫杆,小車的掛鉤,如果沒有了它們,車子是絕對走不動的。

古往今來,關於信用的生動故事不勝枚舉。孔子在另一個地方曾對子貢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對「信」的強調,讓我們聯想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說真的,往往說得最多的、強調得最重的,也是問題最大的。背信棄義與講信用從來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它們穿越古今文化,跨過歷史長河,直到今天,依然與我們同在。

在今天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背信棄義與講信用的矛盾反而更加突出,以致國家不得不通過立法將那些不守信用的人立為「失信黑名單」。

《論語·為政第二》篇內容索引

17.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8.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9.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1.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22.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23.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4.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25.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6.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27.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8.子曰:君子不器

29.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平在線 的精彩文章:

悟讀論語為什麼「唯法是圖」行不通

TAG:天平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