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豆瓣8.7,這部低調國產紀錄片絕不輸BBC,美爆的鏡頭後面,卻是900000個被拋棄的故鄉

豆瓣8.7,這部低調國產紀錄片絕不輸BBC,美爆的鏡頭後面,卻是900000個被拋棄的故鄉


藉由這份備忘,


與過去促膝長談。




請記住我


Remember me



《了不起的村落2》來了,和第一季一樣,美爆了80、90後的朋友圈。




從東北的大山深處,到台灣的島嶼風光,再到新疆的雪域高原,無數網友看完後驚呼:

 原來在我們不知道的角落裡,還有這麼美的地方






你知道台灣東南方


有座叫「蘭嶼」的小島,


藏著李安都迷戀的「丁字褲」部落嗎?





你知道其實中國也有「聖誕老人」,


在敖魯古雅的森林深處,


守護中國最後2000隻馴鹿嗎?





你知道在黃山上的雲端之上,


活著一座宮崎駿都畫不出的天空之城嗎?





過去十年,中國有900000個村落「人間蒸發」,你可能從未聽說過它們,也即將再也見不到它們。




於是,有這麼一幫90後,開始了一場和時間的搶分賽。






他們沿著「消失的地圖」,

耗時5年,跨越30多個省市,

將這些村落在消亡之前記錄了下來,集合成一部微紀錄片——《了不起的村落》。


 





每集只有短短十分鐘,豆瓣網友為它打出8.7的高分,甚至評價它為「年度最佳」!


 



但你如果仔細聽旁白,卻再也無法忽略掉美景之下,戳心的數字。


 



中國最後的馴鹿村,只有14戶人家還在守著森林與馴鹿;


禾木村是最後三個圖瓦人部落之一,作為其中最大的一個,只有251戶人家,725個人;

木梨硔村是黃山唯一不通公路的地方,住著52戶人家,166個;


......


 


猶如開出了一張冰冷的「高危通知單」,村落的消亡終究只是時間問題。


 


但就像記錄片總導演黎振亞說的,「我們能做得不多,就是為生我養我的土地做個存檔。

歷史和社會的發展無法阻擋,但我們應該記得自己從哪裡來。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不隨時代的洪流而走,堅守原地,遵循著千百年來祖先留下的生存法則。




大興安嶺森林深處最後一個馴鹿村,


敖魯古雅的鄂溫克族人,


守護著中國最後2000隻馴鹿。


他們用多種草料混合點燃的白煙,


以不成調的呼喊在山林間形成的迴音,


召喚跑丟的馴鹿回家。





在少年派的取景地台灣蘭嶼,


男人負責做拼板舟,潛海捕魚,


女人則在家織布,


給男人準備祭祀時穿的「丁字褲」,


男捕女織是這個島上的生存哲理。




做了一生船夫的花鳥島上的爺爺,


即便女兒擔心自己年紀太大出海危險,


把船賣掉之後,


仍舊倔強地一塊塊拾來島上的木頭,


親手造出一艘不信命的船。


「一個漁夫沒有船,是很丟臉的事。」





自然會有年輕人,抬高下巴,埋怨他們頑固不化,不懂效率,卻未曾推敲過,

正是這些幾百年如一日的尋常,締造出人們賴以生存的,不平凡的智慧。




住在海島上的蘭嶼人為了抵禦海風,


建造了出了獨有的地下屋,


保護者著族人們出世簡單的生活。





黃山木梨硔村在山脊上


一字排開的房屋布局,


其實是為了讓山風穿堂而過。


從前家裡的窗門推開即是懸崖,


便學會了用毛竹搭起天梯一般的曬台。





他們的生活雖不及城市便利,

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便也是亘古不變的,最單純也最美好的活法。




蘭嶼島當天打撈的飛魚,只用海水烹調,


配以紅薯、芋頭等主食,


就是一桌好飯菜。





新疆禾木村人的冬天,


有了一壺牛奶酒和一大鍋子羊肉,


便熱氣騰騰的展開了。





木梨硔人最愛的零食,


摘了青柿,用山上獨有草藥與茶葉熬汁


浸泡過後就成了外面吃不到的脆柿。




他們依靠辛勞付出,換來大自然的回饋生活,這一蔬一飯,看得見摸得著的食材,即使用最簡單的方法料理,恐怕是米其林餐廳也學不來的人間至味。






真心換真心,村民們感恩自然的饋贈,也時刻敬畏生靈。


 


馴鹿村民打獵,


從不趕盡殺絕,有十個,也只取五個,


母鹿全放走。



 



漁民阿智每次捕魚,


也都會把一半放生。


「我們吃得飽就好,要讓海洋休息。」





做列巴的阿姨,


冬天燒火取暖,只撿枯葉、斷木,


從來捨不得砍新鮮的樹。




在4500米的高原海拔上,


花一天時間才能淘到一根蟲草,


也不能忘了「索取」之後,


向山靈禱告。



 



他們精心使用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接受自然的每一分饋贈,但從不逾越相互依存的底線。




祖先留下來的哲學,這些了不起的村民,無論何時都沒有忘記。



 





但,村落之所以叫村落,更重要的是聚集在一起的那群人。




老人早已習慣並信奉著傳統的生存方式,年輕人卻更迷戀外面世界的新奇。


 


在留下與離開之間,每一個村落,幾乎都面臨著這樣的矛盾與掙扎。


 





離開,是大部分年輕人的選擇。


 


馴鹿村的村民柳霞,丈夫剛去世,家裡馴鹿也沒找回來,兒子早已厭倦的這片從小看到大的森林,一心想離開,去城裡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能理解母親,卻不想承受馴鹿人的命運, 母親想他能留下,卻直到留不住啦。




誰又有錯呢,誰都沒錯吧。






最後,只好用一句小心道歉和一聲「慢點走」的揮別,為過去與未來做一次的和解。


 






也有人被故鄉羈絆著,選擇留下來的年輕人。


 


阿智見過父親落淚的樣子,哼著熟悉的歌謠,唱著唱著就哭了,「

在不同季節里種植農作物都有豐收,當我面對大海,那裡曾經捕撈飛魚及鬼頭刀痕迹,從年輕到老,期待未來年輕一輩,他們守護海洋魚傳統捕魚技能。」




父親是想起了年輕時,坐在拼板舟,生在海洋里的自己。






有的小孩開始跟大人學做拼板舟,


有的嫌棄丁字褲丑的,


試著穿上了母親做的丁字褲,


只是簡單的小事,


卻能讓家人高興好久。





新疆禾木村的姑娘,


雖然是因為母親生病回來幫忙,


但她卻說,即便離開,終究還是回來,


因為捨不得離開這麼美麗的地方。





在鋼筋水泥中呼吸困難的小陳,


選擇回到故鄉福建東壁村,


在面朝大海的地方,


經營一家小而美的民宿。





他們或許開始發現,原來珍惜自然的饋贈,花力氣努力生活,這裡就是嚮往的遠方。


 





老人們都說,年輕人留下來,村落里累計百年的東西就可以傳承下去。


 


雲南瀾滄古達保的村民,


拿起吉他就能唱歌。


姑娘們覺得留在寨子里,發揚民族文化,


是最快樂不過的事情,哪裡都不想去。




湘西坪朗村的苗鼓老師,


把自己的老師傳下來的鼓棒,


交給了班上表現最好的學生,


這聲聲鼓點,打響的是時間但不走的印記。 





最年輕的東巴文化傳承者,



留在瀘沽湖邊一個叫「達祖」的村落,


緊緊抓住消逝的東巴文字。


這裡的智慧足以裝下他們所有的夢想。





在時代的變遷里,大多數村落將無可奈何地走向消亡,

但在紀錄片里,我們也驚喜地呈現了「空心村」地另一種可能。







富春江畔的東梓關村,


因為青年設計師孟凡浩的到來,


讓垂敗的村落,煥發出嶄新的姿態。


他設計的回遷房,讓東梓關村成了「網紅」。





這個曾經只剩老人的破房子的村子,


又有了濃郁的鄉音和往來的遊人。





新與舊在這片水墨畫里暈染交融,過去與未來,也不再是互相對抗的力量。




傳統的生活也好,古老的智慧也罷,在他們進入博物館之前,都該由活著的人們來守護。




像了不起的村民那樣守護家鄉,或者像紀錄片這樣留存下這份「 昔

日輝煌的備忘錄」。


 



 


有人說,在這部紀錄片里看到的是「人與土地相依相偎的情感」。




我們這一代,大都是沒有家鄉的人。


 


小時候在家鄉長大,長大後一心想要去更大的城市,嚮往更精彩的世界。







再回過頭看,覺得小地方的人緩慢、落後,不及城市裡的機會多,有更有趣的人事。




直到被鋼精水泥的大樓,局促的出租屋,壓得喘不過氣來,才開始惦念起故鄉熟悉又柔軟的情誼。




世界再怎樣變化,中國人骨子裡脫不了的,是故鄉情。


 


因為每個人最初都有它的故鄉塑造,鄉土蘊含的力量,終有一天會成為你的羈絆,在你成長智慧中,或在離開之後。



圖片來源於紀錄片《了不起的村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有獎調查

?? 

 #一分鐘@開始吧




一分鐘,一顆正常成年人心臟跳動60~100下;


一分鐘,中國有33個新生兒誕生......




一分鐘內能發生太多事兒,這4年來的每一分鐘,開始吧都在用「報復平庸」的視角發現溫暖有趣的人、事、物,創造了

上百篇10萬+




現在,我們希望借用您寶貴的

一分鐘時間

,填寫一份對我們至關重要的問卷,優化您在開始吧的閱讀體驗。




問卷結束您也可以選擇掃碼添加

開始吧工作人員阿K

二維碼,

我們將隨機抽取50位粉絲回饋精美禮品




此次調查將在本月底結束,結束後我們將私信獲獎者,儘快將禮物寄送給大家。




掃描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或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問卷填寫界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始吧 的精彩文章:

他用10家小店,牢牢勾住帝都人的心!全因打破一個謠言,蘭州拉麵才不是蘭州的!
他用一根鋼絲,徒手排雷20000顆,這個中國農民,「送命」22年,救活了垂死的故鄉

TAG: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