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起底海底撈神話一年凈賺12億,真的不差錢嗎?

起底海底撈神話一年凈賺12億,真的不差錢嗎?

品途解讀:盛世之下仍存危機。

文字/謝偉

製圖/郭俊虎

海底撈,在中國是個如同神話般的企業,其「變態式」的周到服務,讓很多消費者都印象深刻,以至於有人調侃其細緻程度為「是地球人就拒絕不了」。此前一直「被上市」的海底撈,這次終於要登陸資本市場了。

財務狀況良好 但真的「不差錢」嗎?

屢次被傳「上市」之後,海底撈終於走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衝刺港股。根據招股書顯示,海底撈2017年營收達到106.37億元,近三年複合年增長率為35.9%,利潤更是從2015年的4.12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1.9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0.5%。

翻台率也遠超同行,從2015年的每天4.0次增長至2017年的5.0次。穩定的翻台增長率也保障了過去三年同店銷售額約14%的增速。

海底撈的收入構成也非常清晰,三年間餐廳經營帶來的直接收入均超過97%,最新財報顯示,2017年,海底撈97.6%的收入來自餐廳經營,2.1%來自外賣業務,另有0.3%的收入來自銷售調味料及食材。

截至2017年末,海底撈的餐廳數量已增長到273家,並且2018年預計新開店180——22家,招股書顯示,海底撈餐廳一般能在4個月內實現盈虧平衡。

在2015年及2016年,海底撈大多數餐廳6到13個月便可收回成本,比行業平均所需時間縮短了一半。海底撈門店的數量增長,在2015年以來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尤其是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從18家增長到69家,增長了283%。

財務狀況穩定,但海底撈真的就是「不差錢」么?那麼傳聞上市已經好幾年的時間,為什麼最終選擇在這個時候赴港上市呢?原因是為了持續擴張。

招股書稱,此次海底撈預計上市募集資金的60%用於開店擴張計劃。海底撈在最近兩年擴張的趨勢明顯,餐廳數量相比於三年前基本翻番,並且2018年還要大規模開新店,這就會帶來巨額的流動負債。

海底撈開一家新店要多少錢?答案是800-1000萬元。相對於2015年4億左右的資本開支,大規模開店的海底撈在2017年的資本開支已經高達15.18億,按此標準,要實現2018年開180-220家新店的願望,還需要20億左右。

所以說,財務狀況如此優質的海底撈,因為要支撐快速擴張的需求,「不差錢」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從四張桌子的小店到資本帝國

1971年出生在縣城的張勇,從小家裡就比較貧窮,再加上初中成績並不突出,所以他沒有上高中,而是在一個技校學電焊,18歲畢業後,成為了四川國營拖拉機廠的一名工人,當然這個專業和餐飲並沒有任何關係。張勇先後試過博彩生意、油票買賣,但均已失敗告終。

張勇與海底撈的故事要從1994年開始說起。1994年,張勇與其他3個朋友打了四個火鍋桌,便開創了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

對於火鍋,張勇一竅不通,不懂廚藝也不會做飯,更不會炒料、熬湯,都是買本書現學現賣的,不得不佩服張勇這個「門外漢」的勇氣,火鍋味道一般,自然生意冷清,但是卻能拉住回頭客,這是為什麼?就是靠海底撈至今的生存秘訣——服務。

創辦海底撈的四個人,分別是張勇、舒萍、施永宏、李海燕,當時各佔25%股份,後來張勇和舒萍、施永宏和李海燕分別結婚後,兩對夫婦則各佔50%股份。

2004年,張勇提出讓自己的妻子舒萍和施永宏的妻子李海燕離開公司,只做股東。張勇隨後又在2007年讓施永宏也離開海底撈,並以原始出資額的價格從施永宏夫妻手中購買了18%的股權。

2009年,靜遠投資成立,張勇出資2080萬元,占股52%,舒萍、施永宏、李海燕分別出資640萬元,各占股16%。靜遠投資出資6250萬元成為海底撈第一大股東,占股50%,並且這種股權結構延續至今。

海底撈目前的商業版圖已經包括港股上市公司其火鍋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新三板冒菜公司優鼎優、供應鏈蜀海微海餐飲管理培訓公司、蜀韻東方裝修公司等,並且張勇是雲鋒股權投資中心、海悅投資、海景林羲域投資中心的間接出資人之一,這些公司的關聯方有騰訊商業、巨人網路、科大訊飛、韓都衣舍等公司,和邦股份招股書上的股東蘭里也有海底撈的身影。

頤海國際的最大股東即是海底撈的張勇,任職非執行董事,而海底撈也是頤海國際的關聯方加大客戶,並且海底撈旗下的蜀海供應鏈還為頤海國際服務,頤海國際將其商品提供給蜀海供應鏈,再由蜀海供應鏈提供到餐飲企業。

海底撈商業版圖的另一塊重要拼板就是新三板掛牌公司優鼎優,其實際控制人就是張勇的弟弟張碩軼,1973年出生的張碩鐵曾任海底撈上海片區經理、老豆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位,於2015年7月成為優鼎優執行董事、總經理,2016年7月擔任公司董事長。

到2017年4月優鼎優掛牌時,靜海優鼎持有公司45.90%股權,珠海高瓴持有公司44.10%股權,優鼎壹號持有公司10.00%股權,而張碩軼擔任靜海優鼎、優鼎壹號執行事務合伙人,合計控制公司55.90%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張勇的「資本帝國」已經形成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海底撈建立了一系列產業鏈關聯公司,帝國雛形基本形成。從海底撈分拆出來的頤海國際,成為海底撈系企業中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

隨著海底撈赴港上市,張勇夫婦的個人財富也將快速增長,目前張勇、舒萍夫婦持有海底撈62.7%股份。根據2017年胡潤百富榜榜單,張勇、舒萍夫婦以5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825位。

如果海底撈未來成功上市,海底撈的市值可達到358億元,屆時張勇、舒萍夫婦所持市值有望達到225億元,這一數字可以排到2017年胡潤百富榜榜單的第129位。

6年漫漫上市路 為何選香港?

海底撈首次被傳上市是在2012年,當時四川簡陽市政府官方網站公布了一份海底撈上市輔導計劃,曾引起轟動,但後來卻沒了下文。此後,基本每年有海底撈要上市的傳聞流出,拿最近的一次來說,今年4月傳出海底撈赴港上市的消息,而公司還是和往常一樣,出面闢謠。

直到5月17日,海底撈正式對外公布IPO招股書,才算有了實錘。從首次被傳上市至今已過去六年,這一份遲到六年的招股書,其實也反映出了餐飲企業IPO困難重重的行業現象。

這跟餐飲行業的性質脫不了關係,行業透明度不高、銷售額彈性大、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等等。

與此同時,餐飲業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員工流動性極高,海底撈10%的流失率已經堪稱行業奇蹟,基於這一狀況,在勞資關係、稅務監管方面,存在諸多難題。

那麼海底撈為什麼選擇H股而不是A股呢?大概是出於兩個方面考慮,港交所截至2017年上半年共有24家餐飲企業,中式快餐和中式正餐的平均市值較高且品類佔比最大,香港資本市場對於傳統的中式餐飲更為認可,市盈率上中餐超過平均值。

其次,就是A股市場對餐飲企業的IPO一向比較「不友好」,海底撈選擇繞道香港,算是減少了風險,而且自身的體系中,底料品牌已在香港實現了上市,具有完整IPO閱歷及資本運營經驗,把握更大一些。

盛世下的危機

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的海底撈,同樣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首當其衝的是食品安全問題,海底撈此前已經犯過錯誤被抓了現行,後廚「老鼠橫行,簸箕在洗碗池飄蕩」的視頻在消費者心中仍是一個結。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2月,海底撈在新加坡的一家餐廳因徒手處理食物及銷售不潔食品被暫停營業兩周。

當然,海底撈的公關與其服務一樣強大,憑藉合理的處置和態度,這些負面事件並未給海底撈帶來過多影響,但是這不代表可以在食品安全上放鬆警惕,因為消費者的信任是有限的。

通過2017年海底撈的經營情況可以看出,1.06億人次的顧客總量,和88.2%的回頭客,足以說明,消費者的信任,是最核心的因素。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標註原文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別了夏利!「國民神車」賣一輛賠2萬,巨虧16億落幕
機器代替人工,傳統咖啡店會「關門大吉「嗎?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