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開始」的反思

對「開始」的反思

在自己沒有認識到開始的時候,某些事情已經開始了。

人生命的盲區,不僅在於人常常忘記人生的開始是被環境深深影響的,也在於人在孩童時期,無法靠自己選擇開始。可悲的不在這裡。真正可悲的一點是,很多人長大後在接觸了新的觀念和信仰體系後,依然拒絕對自己的「開始」進行深刻反思。人對生命、世界、價值和信仰的理解,不能不被所在的家庭、學校、社會、歷史和文化傳統所塑造。那麼,我觀念里接受的這些東西,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荒唐的?成年後,很多人沒有能力回頭去省察自己童年的開始,因為不進行深刻反思與省察正是當下教育的一部分。

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個個都摩拳擦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微觀的、具體的事情上,看來人還是挺重視開始的。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這個「開始」是有前設的,這個前設就是人生猶如不贏即輸的戰場,一定要讓孩子贏。在家長的潛意識解讀里,所謂「不能輸」就是意味著好學校、好工作、好收入。為什麼家長的訴求,不是「不能讓孩子壞在起跑線上」呢?環顧社會現實,多少「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人生半途跌倒在惡行與敗壞上?

今天很多人的追求也是社會文化的產物。中國人向來有耕讀傳家的傳統,不讀書難富貴,看重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光耀祖宗。忠信孝義也往往被當成「得福」的手段。有時又寄托在「時運」來臨,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或者,訴諸五行八字前定的命運,很多人還受佛教輪迴思想影響。等等這些固有觀念,使中國人很少反思「開始」意味著什麼?在被要求盲目聽話、順從氣氛中長大的孩子,成年後便喪失了懷疑自己的膽量與勇氣。很多時候,人生不明不白地開始,也糊糊塗塗地結束。

人生有許多無意識的開始。人生觀念與信念的形成也是如此,都是在環境中被人影響、教導與暗示的結果。你何時開始被「無神論」支配呢?仔細想,都是在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在你除了吃喝拉撒睡不太能幹別的時候,父母、伯嬸的言行就已經影響你了,或無意或有心。沒有哪個孩子在會走會跑了後,自己指著天蹦著高,說沒有神。

信耶穌不僅是關於將來得永生的事情,也是一件關於現在如何開始的事情。耶穌說:「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啟示錄》22:13)耶穌基督所帶來的信仰觀念體系,特別是神的兒子道成肉身,以十字架上的死替人贖罪,三日後死里復活等核心觀念,是基督信仰起點性的內容。在我們中國人看來,相信這些是荒唐的。但是,在我們文化的集體意識和民族情感里,並不排斥這些。人們津津樂道「天女下凡」的故事。在漢語里,有「替罪羊」這個成語,在現實與想像中,當人犯錯釀成大禍的時候,都期待有一個替罪羊,替自己受禍。在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美好故事裡,兩人死後化蝶,生機再現,在翩翩起舞的花叢中,讀者才從他們的悲情結局中,多少得以舒心與暢意。一對美好姻緣,最後只是死加死,看的人都鬱悶死了。從某個角度看,化蝶的意象是國人對生命復活的盼望,對生命生生不息的期待。

我們裡面的這些願望與情感,都是真實的,沒有人斥之為荒唐。為什麼文學版的故事滿足我們的內心需要,我們可以欣然接受,而現實版的福音故事來到我們中間,我們卻嗤之以鼻呢?是我們生活在殘酷的社會現實中太久了,以致失去了任何真正的信心?還是我們的心靈場景已經被傳統觀念糟蹋的凌亂不堪,失去了正視福音的勇氣和能力?從未開始某事,就失去了經驗它的機會,在信仰上也是如此。

耶穌是一個新生命的啟動者。作為神的兒子,祂「下凡」到人間,以耶穌基督之名最終死在十字架上,成為贖罪羔羊;死後第三日從死里復活,給懼怕死亡的人帶來新生命的盼望。倘若嘗試新事物,可以打破人固步自封的心態,那麼嘗試一個新的信仰體系,豈不更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境界嗎?

起初,神創造天地。(困敬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宏基督救恩之道 的精彩文章:

TAG:宏基督救恩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