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14歲,市值10.2萬億!累計分紅近4000億

我,14歲,市值10.2萬億!累計分紅近4000億

2018年5月27日,中小板迎來了14歲生日。

14年前,一個面向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板塊在中國應運而生。14年後的今天,這裡已成長為培養中小企業的一方沃土。

14年間,中小板不僅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騰飛,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制度探索作用,積極支持國家戰略實施、助力經濟轉型、更好地服務社會民生。

下面,時報君帶您回顧中小板14年成長史中的那些亮點。

一步一個腳印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自成立後,中小板便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有效的融資平台,發揮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良好作用。

數據顯示,14年來,中小板公司IPO累計融資5900億元。公司上市前一年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8.01%,上市後第一年迅速降為30.34%,充分發揮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支持直接融資的作用。累計1213家次的公司上市後進行股權類再融資,累計融資1.51萬億元。157家公司上市後累計融資超過3次,27家公司上市後融資超過5次。

監管與創新「兩條腿」一起走

金融創新與監管之間的矛盾需要平衡。在14年的發展史中,中小板始終堅持監管與創新『兩條腿』一起走路,推動資本市場不斷發展。

14年來,中小板制定了12個行業信息披露指引,持續完善監管規則體系。出台現金分紅、高送轉、停復牌、收購及權益變動、股份質押等規則,紮緊制度的籬笆,嚴防熱門題材投機炒作;累計向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發送監管函件23025件,及時向市場傳遞監管信息和從嚴監管理念,有效規範市場信息披露,築牢監管的第一道防線;累計作出公開譴責68次,通報批評248次,警示上市公司規範運作、督促中介機構履行好資本市場「看門人」的法定職責,維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凈化資本市場。

14年來,中小板始終高舉改革旗幟,積極發揮先行先試的制度探索作用,率先探索建立和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創新舉措,成為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試驗田」。率先建立中小板誠信檔案系統;率先完成股權分置改革,A股市場第一個全流通板塊誕生;率先實行募集資金年度專項審計、募集資金專戶存儲和三方監管協議等制度,引導上市公司合理使用募集資金;率先在退市標準中引入關聯方資金占用、對外擔保、公開譴責和市場交易等新的指標,豐富退市標準,完善了證券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推動退市制度改革……

平均每家公司研發收入比超3%

2017年,中小板公司的研發投入合計達到1147.22億元,較上年增長27.50%,平均每家公司研發投入1.3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19%,高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的研究投入強度達到2.5%的目標。

平均每家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超過3%,這只是中小板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縮影。

眾所周知,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高低是企業的「阿喀琉斯之踵」,中小板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主要渠道之一,通過資本與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相結合,相關公司極大地促進了自身的產品升級、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

累計實施完成重組方案近400家次 積極推動轉型升級

截至2018年5月20日,中小板累計實施完成重組方案近400家次,實施完成累計金額達7723億元。

其中,2017年以來,中小板公司積極調整思路,產業整合成為併購重組的主旋律。2017年披露的82單重組方案中,有53單方案為同行業產業升級或上下游併購,佔比65%。

79家公司自上市以來分紅率超過50%

14年間,中小板公司保持了積極回報投資者的優良傳統,一直堅持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

截至2017年,中小板公司合計分紅3966.47億元,占累計實現凈利潤合計額的28%。其中,自上市以來,現金分紅率超過30%的公司有295家,超過50%的公司有79家。

其中,2015年至2017年,471家公司連續分紅,年度現金分紅比例均超過30%的公司有49家。中小板共42家公司累計分紅額超過累計融資額,其中洋河股份、海康威視、寧波銀行分紅總額過百億。

2004-2017年中小板公司現金分紅情況

平均每年有66%的公司業績同比增長

說到中小板,亮眼的業績表現不得不說。

14年以來,中小板公司自上市以來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7.92萬億元,平均營業收入從6.6億元增長至42.9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4.32%;累計實現凈利潤1.25萬億元,平均凈利潤從0.39億元增長至3.0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15.83%。

更令人驚訝的是,平均每年有66%的公司業績同比增長,其中31%的公司業績同比增長30%以上,20%的公司業績同比增長50%以上。

中小板公司14年業績變化(單位:億元)

製造業公司佔比超7成,中小板成中國製造的優秀集群和中堅力量

截至2018年5月20日,中小板共有製造業公司685家,占公司總數的75%。

作為中國製造的優秀集群和中堅力量,近幾年來,中小板製造業公司借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引導資金迴流實業、嚴防脫實向虛」的政策指引下,業績穩中有升。中小板製造業公司2016年度、2017年度平均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9.56%和29.39%,平均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6.81%和21.71%,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均高於板塊平均水平,發展勢頭良好。

同時,板塊中諸如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創意產業等行業借力智能製造和轉型升級,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保持高速增長,成為新常態下經濟調速不減勢的穩定器和發展動力轉換的新引擎。

「從8到911」 中小板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14年前,8家企業選擇搭乘「中小板」號駛向未來,去實現他們的夢想。十四載斗轉星移,而今這艘航船上已搭載了911家上市公司。

截至2018年5月20日,中小板911家公司總股本7875億股,累計總成交金額173.86萬億元,股票總市值達10.2萬億元,約佔深滬兩市總市值的18.15%,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小板累計股權激勵方法覆蓋十萬人

中小板為公司提供了實施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的平台,積極引導公司與員工分享共贏。

截至2018年5月20日,累計有999家次公司推出股權激勵方案,激勵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等,累計超過十萬人。

其中,2017年,完成股權激勵授予的151家公司平均營業總收入、凈利潤分別為44.57億元和23.63億元,同比增長37.64%和34.03%,增長率高於板塊平均水平,反映出有效的激勵制度對業績增長產生的積極作用。

長風破浪十四載,承夢遠航濟滄海。從「1」到「10」,「寓監管於服務、以服務促發展」、「誠信之板」、「製造業之板」、「高成長之板」等一個個標籤闡述了中小板過去14年歷程的「守望與堅持」。展望未來,中小板將繼續堅定信念、不畏艱辛,為服務實體經濟、踐行國家戰略,實現「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中小板成立以來,你們與板塊的公司有哪些投資經歷值得回味投資經歷呢,歡迎投資者們留言,說說你與中小板之間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完善獨董制度仍有巨大改進空間
債市不平靜!多家公司信用評級被下調,年內債券違約頻現,且看解決路徑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