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學大師季羨林:深深依戀的三位女性

國學大師季羨林:深深依戀的三位女性

來源|齊魯網

年輕時的季羨林

母親去世時不在身邊

是季羨林心中永遠的痛

季羨林的母親也是窮苦人家的女兒,娘家姓趙,就住在離官莊五里的一個村子裡,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不識字,活了一輩子連個名字都沒有。季羨林6歲以前,同母親朝夕相處,母子之間的感情至厚至深,至博至大。

季羨林幼年時候和母親形影不離,母親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有時候,母親到地里去摘綠豆莢,季羨林便跟著母親到地里去。在綠豆地里,季羨林在母親身後跑來跑去,不停地問這問那。母親總是一邊摘著豆莢一邊耐心地回答他的問題,臉上露出慈愛的笑容。有時,他想和母親比賽誰摘豆莢快。儘管他全神貫注,使出全身力氣去摘豆莢,想超過母親,結果他還沒摘到半筐,母親的筐里已經滿了。失望之餘,他細心觀察,發現這裡面也並沒有什麼奧秘,關鍵就在母親那一雙長滿老繭的手上。從那以後,母親那雙長滿老繭的手,就在他心裡佔據了重要位置,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只要一想到母親,那雙長滿老繭的手便浮現在眼前。

有一年夏天,季羨林揀到一小籃麥穗,高興地遞給了母親。母親把麥穗磨成麵粉,貼了一鍋麵餅子。季羨林越吃越想吃,吃完飯以後,他又偷了一塊吃,讓母親看到了,追著要打他。季羨林連忙逃到房後,往水坑裡一跳。母親沒有法子來捉他,只好站在水坑邊上,看著兒子站在水裡,把剩下的白麵餅子津津有味地吃完。最後,母親也笑了。

季羨林6歲就離開生母,後來有兩次短暫的會面,都是由於回家奔喪,呆的時間都很短。想著母親多少日夜遙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他發誓要在大學畢業後贍養母親。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他上大學二年級時,母親就去世了。「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此後數十年,季羨林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耄耋之年,面容已經模糊的母親仍頻來入夢,季羨林「總是老淚縱橫,哭著醒來」。

當然,季羨林有將近13年一直住在叔父嬸母家裡,是叔父嬸母把自己撫養成人的。為此,他從來不曾忘懷。

伊姆加德

永遠的愧疚

為德國那位痴心女子

季羨林在哥廷根留學的艱難歲月里,有一件事情曾給他帶來過前所未有的幸福與快樂。

在季羨林住的同一條街上,有一家叫邁耶的德國人。邁耶夫婦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大小姐叫伊姆加德,活潑可愛,尚未嫁人。季羨林當時不過三十上下,年輕英俊,待人謙和有禮,正在讀博士學位,又說得一口流利的德語。邁耶一家人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季羨林常去他們家作客。

當時,季羨林正在寫博士論文。他用德文寫成稿子,在送給教授看之前,必須用打字機打成清樣。可是,季羨林沒有打字機,也不會打字。伊姆加德小姐表示願意幫助季羨林打字。這樣一來,季羨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幾乎天天晚上到她家去。季羨林的論文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文字,又修改得很亂,對伊姆加德小姐來說,簡直像天書一樣。因此,伊姆加德小姐打字時,季羨林必須坐在旁邊,以便諮詢。往往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季羨林才摸黑回家。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季羨林和伊姆加德小姐之間漸漸產生了感情。他們常常一起散步,看電影,買東西,走遍了哥廷根的大街小巷。伊姆加德美麗的姿容、悅耳的語聲、嫣然的笑容,使季羨林怦然心動。同樣,伊姆加德也流露出對季羨林的愛慕之情。為此,伊姆加德常常跑到學校去看季羨林,並開始關心他的起居生活。伊姆加德的來訪和關懷,使季羨林這個很少與女性接觸的異邦青年在戰爭的離亂中感覺到生活豐富多彩、充滿詩情畫意的另一面。

但是,每當季羨林回到寓所,內心便充滿矛盾與痛苦。他想,自己是一個有妻子兒女的人,儘管那是一場沒有愛情的包辦婚姻,但他也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如果他敞開自己的胸懷,讓愛情的激流涌瀉出來,和伊姆加德由相愛而結合,自己未來的生活大概會是幸福美滿的。但那樣做,不僅意味著對妻子、兒女的背叛和拋棄,也意味著把自己的親人推向痛苦的深淵。這是違背他所受的教育和他做人的原則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幸福與痛苦、歡樂與自責的矛盾心理,一直折磨著他。最後,他終於決定,為了不傷害或少傷害別人,還是自己來咽下這顆苦果。

1991年,80歲的季羨林在寫長篇回憶錄《留德10年》時,首次披露了他50年前這段鮮為人知的愛情經歷。季羨林寫到:「我就是懷著這樣的感情離開邁耶一家,離開伊姆加德的。到了瑞士,我同她通過幾次信,回國以後,就斷了音信。說我不想她,那不是真話。l983年,我回到哥廷根時,曾打聽過她,但杳如黃鶴。」

然而,故事到此還沒有結束。據說近年來,有人專程到哥廷根遍尋伊姆加德小姐的下落,最後終於找到了她。今天的伊姆加德小姐,已是滿頭銀髮的老人,然而精神矍鑠,風韻猶存。她終身未婚,獨身至今,而那台老式的打字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

季羨林夫人彭德華

永遠的思恩

為那個樸實無華的糟糠之妻

季羨林的老家清平有早婚的習俗,早在18歲那年,他作為季家的獨根苗而身上負有傳宗接代的重大任務,受叔父母之命、媒約之言,季羨林結了婚。按常情,一個18歲的青年學生,正值青春年少,學業初始,對未來懷著無限憧憬之時,一般是不願有家室之累的。但是,以季羨林當時寄人籬下的處境而言,是絕對無力反對這樁包辦婚姻的。所以,當叔父提出婚事時,他只得服從,接受這件「叔叔送給的禮物」。

妻子彭德華比他大4歲,她的家庭也不是富裕之家,大體與季家門當戶對。彭德華小時候只念過小學,大概也就能認千八百字。婚後,他們先是有了女兒,取名婉如。1935年,又有了兒子,取名延宗。

這樁包辦婚姻,毫無愛情可言不過在季羨林眼中,彭德華是一個典型的東方女性:「上對公婆,她真正盡上了孝道;下對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應做的一切;中對丈夫,她絕對忠誠、絕對服從、絕對愛護。她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孝順媳婦、賢妻良母。」

妻子雖然文化不高,只念過小學,對季羨林搞的這一套學術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意義,也從來不想知道。但是,她是一位賢妻良母。她對季羨林關懷備至,對子女也做到了慈母應做的一切。她同嬸母一起,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條,使季羨林沒有一點後顧之憂,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治學中去。季羨林曾經描繪過這樣一個場景來說明他家的幸福生活。他寫道:「有時候家人朋友團聚。食前方丈,杯盤滿桌。烹飪都由老祖(嬸母)和德華主廚。飯菜上桌,眾人狼吞虎咽,她們倆卻往往是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著我們吃,臉上流露出極為愉悅的表情。」對這樣的家庭,一切譽美之詞都成了多餘。

1994年春,彭德華去世,季羨林陷於悲痛之中。如今,他時常會望著先己而去的妻子的遺照老淚縱橫。在《寸草心·我的妻子》一文中,他這樣寫道:「如果中國將來要修『二十幾史』,而且其中又有什麼『婦女列傳』或『閨秀列傳』的話,她應該榜上有名。」

各位進群的讀者

請添加水煮君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中國十大美女間諜的結局 命運多坎坷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