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零售的哲學》的筆記與體會

讀《零售的哲學》的筆記與體會

大概是四月份的時候,我閱讀了《零售的哲學》這本書,是711的CEO鈴木敏文所寫。最近我又在看另外一本講零售的書,於是感到有必要將自己閱讀的體會記錄下來。如果你有興趣,歡迎交流~

經營一個行業的成功是否有絕對的法則?

答案似乎是沒有。

社會生活的世界異常複雜,各個細節都可能對事業的成功或失敗產生影響。

本書序言之中說道:「如果家庭人數不斷減少,每天就不必購入大量物資。老年人和全職女性增多,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去距離遠的地方購買生活用品,想要就近購物的需求也會大幅上升」。

對於經營方向的判斷就是源於這些生活之中所體現的情況。

比如說,「加量不加價」,固然是一種對顧客來說很划算的方式。但是在少子化、老齡化、單身化的今天,這種促銷模式就並不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方式了。

店鋪大小是否重要?

經營的核心是方式方法,核心因素是產品的品質和內容,與店鋪規模的大小並無直接聯繫。

我此刻還在閱讀另一本書,裡面總結了這樣一句,非常到位:縱觀數千年的零售業演變史,無論是零售店、店鋪,還是商品、貨幣,其形態都經歷了一個「無—小—大—小—無」的過程。

之前看的一些研報里,寫大店模式是優勢;711則是在超市興起的時代開起小店但是獲得成功;電商則直接將實體的店面變成無。

那麼,究竟哪一種更加先進?更加正確?我想,核心就是經營的成功與店鋪的大小無關,重要的是所銷售的商品與店鋪的規模相適應。

如果在一個人流量密集的社區里開一家大超市,那麼所售賣的商品應該是能滿足人們日常的同質化需求,而在大超市裡售賣小眾產品就會提高運營成本,但是收益卻不高。如果開便利店,那麼重點就是商品的SKU數大量減少,那就必須選擇高品質、最受歡迎的必需品。如果是線上的店鋪,那就有兩種經營思路,一種是物流足夠好,成本足夠低,享有價格優勢,那麼就可以像線下的大超市一樣售賣多種產品;另一種是沒有足夠強大的物流網能夠在效率上競爭過線下店面,那就選擇長尾的小眾產品,因為出於倉儲等成本的考慮,這些產品是線下門店裡不提供的,但是實際上它們的SKU數量足夠多,少量多類,仍然可以撐得起一家店。

為什麼大多數同類型商店的選址和規模都大同小異,但是業績會存在顯著區別?

結合本書的觀點,以及我自己的思考,我認為,可能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1、雖然人流量類似,但是人口構成可能不同

2、同品牌店面選址密集有利於提高在本地的口碑,比起分散選址更有宣傳優勢

3、產品品類和質量不同

4、供應鏈建設不同

5、一線員工是否熱情的投入工作、做出良好的工作反饋不同

產品代工是否會造成質量降低?

引用本書第四章的一段——

我們幾乎沒有向任何一家投過資金。不僅是工程,我們也從未投資過新品的生產設備。生產工廠的使命是為便利店製造高品質的產品,如果產品暢銷,加盟店盈利,訂貨數量自然直線上升。而訂貨數量增加了,生產方的利潤也會水漲船高。這種相互獨立的關係,讓廠家時刻保持緊張感,自覺以嚴格的眼光審視產品的研發情況。

當經濟低迷的時候,應該為低價而犧牲品質嗎?

不應該!

低價會讓顧客形成衝動性的消費,但是如果沒有建立在品質的基礎上,則必將失去顧客二次消費的機會。那麼,以後要靠什麼來博取顧客的眼球呢?

最後一個問題,零售業究竟是什麼?

我個人的體會——就是構建一個「製造+配送+銷售」的體系,滿足顧客「購物+娛樂+社交」的需求。

掃碼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克里斯萌 的精彩文章:

TAG:克里斯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