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有人封他為神,有人只當他是搞笑表情包,這個最被誤解的天才,正在用音樂悄然改變世界

有人封他為神,有人只當他是搞笑表情包,這個最被誤解的天才,正在用音樂悄然改變世界





本文轉載授權自開始吧旗下自媒體:有束光(ID:onelight01)






他是「當今這個時代最天才、最閃亮的鋼琴家」,也是《吐槽大會》上滿口東北話的話癆段子手。有人將他奉為男神,也有人熱衷於分享他的各種表情包。




在郎朗的身上,你會看到很多相互「矛盾」的特質。但這些「矛盾」在他身上並不違和,反而產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好像從不在意別人怎麼看他,「當鋼琴家走下舞台回歸生活的時候,他就是個普通人。」









「如果不彈鋼琴了,你最想做什麼?」




「當個脫口秀演員!」




當郎朗說出這個答案的時候,司馬終於明白他為什麼會去參加《吐槽大會》了。







鋼琴胖子?那乾脆自黑一把,激勵自己多多跑步唄~




颱風誇張?呵呵,不信同台pk一把,要是觀眾認為你們更好笑,算我輸。




吐槽起譚維維更是不留情面,毫不顧忌形象地,當眾一展「死亡歌喉」。




這就是一個被鋼琴事業耽誤的天才段子手啊~







沒有見到郎朗之前,我也很難想像這樣一位享譽國際的鋼琴家,私下裡竟會是如此的謙遜和幽默。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他的健談,那必定是「話癆」,而且郎朗的語速還特快。層出不窮的段子,時不時飄出的濃郁東北口音,都令眼前這位鋼琴大師顯得十分的萌萌噠和接地氣。







他會在聊天時使用自己的表情包


(當然是比較美的那些)


發照片的時候偶爾也會p圖。


他甚至會在微博詢問網友


「北京哪裡有正宗東北酸菜」。


(後來自己在一個飯館裡找到了)


種種行徑真的很難讓人把他和


一個彈奏古典音樂的鋼琴家聯繫在一起,


偏偏他就是如此。







於是,大多數人沉溺在他的誇張里,甚至跑到知乎上提問「為什麼郎朗這樣的鋼琴水準會很受歡迎」?





一位匿名的知乎用戶這樣回答:




這種問題,就跟劉翔不就是跑得快點,姚明也就是長得高,章子怡不過碰到好導演了運氣好之類的類似。


本質上就是一種反智主義,認為別人的知識技能經驗都來得輕而易舉。







所謂夏蟲不可語冰,沒見過高山,自然不知道攀登的艱難:




2歲因《貓和老鼠》里湯姆貓的鋼琴表演愛上鋼琴,無師自通彈出《敢問路在何方》的基本旋律;




3歲開始接受專業教育,教授他的朱雅芬教授誇他「生來就是為了彈鋼琴的」;




8歲離開瀋陽,到北京求學,一路斬獲大獎無數;





年幼的郎朗和小夥伴在家練琴




14歲考入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





17歲在美國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節」世紀慶典明星音樂會一戰成名,此後與郎朗合作的都是國際頂尖樂團,在無數個國家級別的重量級場合進行演奏。




但在郎朗身上很難看到年少成名的傲氣,儘管郎朗真的很有資格說出這四個字。







現在的郎朗,如此習慣人們對於他「表情包」的調侃。他們說「郎朗一旦彈起琴來,就馬景濤附身」。




他比人們笑得更厲害,「我在表情包界應該是比較高的段位了吧。」






在郎朗這裡,人們驚奇的發現,古典音樂也可以自由活潑、熱情浪漫,甚至是一枚行走的表情包。




對郎朗來說,他真的不介意被做成表情包。


表情不過是演奏的一小部分,


當鋼琴家真的融入到曲子中時,


一切外在的表現不過都是真情流露。







但他並不是從小就這樣。




以前的郎朗也是一本正經地彈琴。直到在一次比賽里,看到一個外國人隨著音樂自由擺動自己的身體,他被這種熱烈的演奏方式鎮住了。




在練琴時,他嘗試著加入一些豐富的表情去體會情緒的變化,激動或沉思,難過或開心,都成了固定曲譜上程式化的表演,那時候他以為自己做的很好。




直到在美國上大師課時,才被老師點醒。「我看到你彈琴的時候笑了,可你的琴聲沒有笑。」





教別人彈琴時的郎朗




琴聲,怎麼能笑呢?




「練琴的時候一定要練心,一定要把鋼琴當作一個有生命的東西,也不要把曲譜看作一 個個死的音符。天馬行空的把琴聲想像成各種好玩的東西,然後樂在其中,琴聲也就跟著笑了。」




那時候郎朗才明白,表情不只是在臉上,更重要的是在手上。




手裡得有活兒啊。

」這是他每年敢在全世界開120多場音樂會的底氣,而且每場門票都很快就會被搶光。







在音樂會最密集的那幾年,



郎朗每年要舉辦150場左右,平均2.5天一場。


他笑稱自己是一個坐飛機上班的上班族。


除此之外,他還要乘坐輝昂來往國內各個地區,


參加各種活動,


為推行音樂公益事業奔走。







但你很難看到他累的時候。




出現在大眾面前的郎朗,無論什麼時候,永遠是一副「打了雞血」的狀態,即便努力捕捉,也很難從他的大眼睛裡,看到一絲疲態。





他在一次訪談里說,「我彈琴的時候什麼事都忘了,根本不會有累的感覺。今天跟柏林(愛樂)、後天跟波士頓(交響樂團)、過兩天跟維也納(愛樂)、再過兩天跟費城(交響樂團)合作,這種人生太美好了!小時候在小黑屋練琴的時候,一直在想人生能不能達到這一天。當你真的有這一天了,還不只是一天,肯定會有點不能自拔。」




這樣的感覺,真是像極了一個正值青春期的男孩,對自己愛的事物,永遠有著用不完的精力。





音樂會上嗨起來了!




從郎朗的照片和視頻里,



你會很容易想到一個詞——萌。


也許是因為他總是透著純真的大眼睛,


也許是因為肉肉的臉蛋增添了萌感。


總之,他的萌不是刻意營造出來的,


而是從骨子裡透出的那種稱之為「少年感」的萌。







當這種氣質出現在郎朗身上的時候,有點難理解,但又覺得十分有趣,尤其在當你了解了郎朗的童年之後。




他的求學之路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天才少年,一路開掛」。相反,他有一個自己稱之為「高密度」的童年。




人們往往只看到少年天才的一面,卻忽略了所謂天才都是「天天練習,才能成才」。





郎朗童年照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郎朗7歲那年。他一天的練琴表是這樣安排的:





早晨:5:45起床,練一小時琴,7:00上學;


中午:回家吃飯15分鐘,練琴45分鐘;


晚上:放學後,練兩小時琴;


晚飯時可以看動畫片,但晚飯後要先練兩小時琴,然後再做作業。


除此之外,在節假日和寒暑假期間還要加倍練習,每天的時間幾乎都被鋼琴佔據。




別忘了,這樣的生活,他幾乎從3歲就開始了。




郎爸奉行

虎爸式教育。他

把所有的希望都壓在郎朗身上,「必須拿第一,必須成為一流的鋼琴家。」為此付出任何代價都是值得的。





郎朗童年照




為了讓兒子成才,郎爸甘願放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獨自陪郎朗在北京一處筒子樓租了一間10平米左右的房間,唯一的工作就是看著兒子更努力的練習彈鋼琴。全家開銷全憑在瀋陽的郎媽一人的薪水。




那段日子是郎朗的童年記憶中最為黑暗的時光,除了練琴,一無所有。




他每天凌晨5點開始練琴,感冒發燒也不中斷。因為隔音太差,曾經有人在他練琴時往他家門上砸了一個裝有消毒水的玻璃瓶。





郎朗曾在自傳里寫道:「我從來沒有享受過一刻童年,只有試圖成為一個成年人的痛苦的努力。」




郎朗的自傳里清楚地記錄了與父親最大一次的衝突,也是後來被傳播最廣的那次。





在被「發脾氣老師」拒絕後的那個雨夜,郎爸完全失去了控制。




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郎朗更加瘋狂的練琴。「你一定得像活不過明天那樣地練琴。你必須練到每個人都能看到,沒有人有理由拒絕你,你是第一名,永遠會是第一名。」








但也就是那天晚上,因為合唱團排練延長,年幼的郎朗晚回家了一個半小時。可所有的解釋在父親眼裡都不過是謊言,他一直緊繃的弦,斷了。




「你是個騙子,你是個懶蟲!你太不像話了。你沒理由再活下去了,一點理由都沒有。」那一刻,父親想做的是拉著他一起死,要麼跳樓,要麼吃藥。




那個時候的郎朗,不過是個九歲半的孩子。







因為這次爭吵,郎朗三個月沒有碰琴,直到後來在二叔和朱雅芬教授的開導下,才開始重新練琴。並且一如既往地勤奮。





在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讀書時,郎朗練琴的勤奮程度,使得學校破例延長了琴房開放時間。




直到今天,不管工作多忙,他每天都要保證至少2個小時的練琴時間。







雖然郎爸當年的教育方式令郎朗倍感壓力,也在後來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但在現在的郎朗看來,「如果沒有我爸,肯定沒有今天的我。」




「無論做什麼,人要有追求,只要堅持,一定能取得成功。」





郎朗獲得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很多高壓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里往往有著很沉悶的一面,但郎朗沒有。




因為他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師。他們教他放下功利心,學會享受音樂的快樂,他們挖掘他內心熱情活潑的一面,把他從清冷孤獨的古典樂中釋放出來。




他們教會了他要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熱情、幽默和兒童一般的好奇心。




郎朗愛玩,愛講笑話,只要看到新鮮的東西,眼睛裡流露出的好奇,比年幼的孩童有過之而無不及。




抖音、知乎、直播、微博……時下的自媒體,他玩的也許比很多90後,00後都要溜。





他在抖音上用香蕉彈鋼琴





即使是在忙碌的巡演轉場中,


他也會利用在車上的時間,


打開輝昂座椅自帶的按摩功能,


聽聽有聲書、流行音樂、脫口秀來放鬆自己。







與自稱擁有「少年感」的年輕人不一樣的是,郎朗的「少年感」里有著一種成年人世事洞明的通透。他總能一眼看清生活的本質,探尋到最真實的自我。




「音樂成就了我,而現在的我,要用音樂成就更多人。」




在他的微博介紹一欄,「聯合國和平大使」放在了「國際著名鋼琴家」的前面,雖無主次之分,卻為未來打開了無限的可能。







2004年,郎朗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的身份探望坦尚尼亞飽受疾病、飢餓和貧窮困擾的兒童。




從那時起,他發現他的生活里除了鋼琴,還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2008年,他在美國紐約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益基金會——「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讓更多的孩子走近音樂,走近鋼琴。重要的是以音樂為載體,給孩子們帶去快樂和自信。







他組織慈善義演,



為貧困地區的學校建立音樂教室,


捐贈鋼琴,發行教材,


還利用各個新媒體平台開辦免費的鋼琴課程


他減少音樂會的場次,


卻增加了公益音樂會的數量。


……





《和郎朗學鋼琴》教材發布



和「郎朗音樂世界」的孩子們在一起




他總說這是推行公益音樂最好的時代,為此他將不遺餘力的將這件事繼續下去,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帶動更多的人參與。




5月6號,郎朗在北京舉辦了一場

輝昂車主之夜郎朗私享音樂會

。舞台上的他雙目緊閉,頭微揚,如同享受下午茶一般的悠閑。他的手指以不可預見的速度在黑白琴鍵上自由跳躍,把千姿百態的音符匯成一股夏日的清泉。




他與「郎朗音樂世界」的孩子一起演奏,與車主的孩子一塊玩音樂,他始終在用自己的方式傳播音樂,傳播快樂。







輝昂車主之夜郎朗私享音樂會上的郎朗




郎朗以前說,父母給他取名時,希望他成為一個明亮、開朗的男孩,所以在郎之後就又多了一個朗。




明亮、開朗、熱情,如今的郎朗不就是這樣嗎?




與他談及往事,他從不會使用「遺憾」「後悔」這樣的字眼。只有一次的人生,與其留著時間後悔,不如抓緊時間去做想做的事。







《吐槽大會》上,李誕調侃郎朗時這樣說到,「我們能嘲笑郎朗,其實是郎朗給了我們嘲笑他的機會。」




能自如笑對人生的人,都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仍願意對生活懷著滿滿當當的愛的人。




有人曾說,我們這個時代的年青人都是「且喪且前行」。但在郎朗的身上,我們讀到了一種名為「希望」的東西。





本文圖片來自輝昂,微博@郎朗,


以及網路,版權歸其所有




「我覺得你真的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鋼琴家,



我希望你也能一直彈琴給很多的人聽。」






 猜你喜歡 


走出畸戀,張靚穎牽手馮珂伴郎。大快人心!


《愛情公寓》十年:曾經愛過的人,如今都怎樣了?


「你好,我是你男友的1088號女朋友。」




喜歡十三姨


請轉發到朋友圈








點個贊


變美變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92歲芭芭拉·布希去世,嫁給總統生了總統,百萬人因她得到愛與識字的機會
兩人相愛幾率只有0.000049,可你千萬別把閨蜜養成小三

TAG:首席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