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寺廟的布局都是韋馱菩薩站在彌勒佛身後,面對著大殿呢?

為何寺廟的布局都是韋馱菩薩站在彌勒佛身後,面對著大殿呢?

如此翹楚的您跟同樣翹楚的家人們

傳說一:

中國有句俗話"進門拜彌勒,出門拜韋陀",彌勒的背後就是韋陀了。

關於彌勒佛和韋陀菩薩的故事是這樣的: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倆並不在一起,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宇。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香客甚眾,但他丟三落四,不善理財,致使入不敷出。韋陀菩薩管賬是把好手,但成天陰著臉,太過嚴肅,搞得香客越來越少,以至於香火斷絕。

佛祖查看香火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兩人放在同一廟裡,由彌勒佛負責公關,韋陀菩薩掌管財務。在二位的分工合作下,廟裡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傳說二:

梵文 Skanda,(室健陀)的訛略,亦稱韋天將軍,佛教天神。傳說姓韋,名琨,為南方增長天王的八大神將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將之首。

據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卷十,道宣夢見此神稱:「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磐,赦弟子護持贍部(即南贍部洲)遺法。」是如來佛祖選擇的護法菩薩。

韋馱亦稱那吒,梵文 Nalakuvara 或 Nalakubara 的音譯之略,全稱「那吒俱伐羅」,亦譯「那羅鳩婆」。佛教相傳是毗沙門天王(多聞天王)第三子,稱那吒太子。[佛所行贊。生品]:「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宋高僧傳。道宣傳]:道宣夜行跌倒,有少年扶起,問是何人,「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在[西遊記] ,[封神演義] 中人物。作「哪吒」。

[西遊記] 說他是玉帝部下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狀似少年,神通廣大,曾參與討伐孫悟空。[封神演義] 則寫他出生不久,就打死龍王太子敖丙,四海龍王奏准玉帝,來拿他父母,他為了表示自己所做所為與父母無涉,就毅然破腹,剜腸,剔骨肉,還於雙親而死。死後,其魂魄借蓮花為驅體,得以復活。後助姜子牙興周滅紂。此人物當由佛教經籍中的故事演化而成。其拆肉還母,拆骨還父,亦見於 [五燈會元]。

廟裡的韋馱菩薩是每一個廟裡對前來投宿掛單的和尚的一種暗示:雙手合十代表歡迎掛單者前來投宿掛單;拄杵的話代表不歡迎投宿掛單。

傳說三:

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是這個故事。他本來是站佛的旁邊的,就是看僧人破戒,他就是一杵打下去,韋馱菩薩的寶杵和三千大千世界一樣重。佛就說,你這樣打下去,我徒弟都沒了,所以佛要韋馱菩薩看佛面,佛陀慈悲嘛!

傳說四:

當初,古印度的佛教寺院,並非像後來我國專門供奉佛像的殿堂,而是附屬於釋迦牟尼墳院(又稱塔院)的祠堂。因此,古印度的佛寺中的塔,皆建於山門之內,大雄寶殿之前。也就是說,寺院即釋迦牟尼的墳院,舍利塔是釋迦牟尼的墳墓,大雄寶殿是釋迦牟尼墓後的亨堂。最早的佛寺建築,是以塔為中軸線的主體,其他建築則散落在四周。古印度的舍利塔(即釋迦牟尼的墳墓),建在大雄寶殿前面的中央處。所以,韋馱像供于山門背面,執金剛杵橫眉瞪目,警惕地注視著大雄寶殿前面的舍利塔,是表示忠實守護著佛祖的靈塔。

佛教傳入中國後,寺院建制逐漸發生變化,寺院成為專供佛像的亨堂,中軸線以殿堂為主體,而塔則建在附近。後來,大雄寶殿前面雖然已無靈塔,但韋馱站立天王殿背面的制度並沒改變,一直保留至今。

傳說五:

彌勒佛在寺廟的門口笑臉迎香客,韋馱菩薩站在彌勒佛的身後面對寺廟大殿,那是因為寺廟裡供奉有觀音菩薩,那是一種升華,是一種沒有違背在人間時承諾的相互守望,也希望這個感人的故事能凈化人們的心靈,傳遞一種美好,也是勵志。

佛生凈土,心往神馳,觀音庇佑,處處蓮花開;洗凈塵世煩惱絲,佛語相伴有緣人。

以上幾種傳說您更相信哪一種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陌上乾坤 的精彩文章:

解除封印、開光、歸位、合靈,究竟說的是什麼?

TAG:陌上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