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樓前那座報刊亭》

《樓前那座報刊亭》

樓前那座報刊亭

宋曉媛

樓前的那座報刊亭矗立了已有十餘年。每每回家途中經過它油漆斑駁的鐵皮軀殼,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許多年前,我每月準時出現在這裡購書的情景。

那一天,加班到很晚,我拖著疲憊的步伐一點點地向家挪去。到了路口,我猛然想起今天是雜誌更新的日子,看著已經降臨的暮色,我抱著點僥倖向著報刊亭加快了腳步。遠遠地看到報刊亭的小窗戶里透出燈光,懸著的心這才放下來。報刊亭已經打烊了,主人正在掛上窗戶的擋板,準備回家。看見我來,女主人停下了手裡的活,一轉身鑽進那個小亭子里,問我要買什麼書。我為自己耽誤了她的休息時間而感到萬分抱歉,她卻渾不在意地沖我擺擺手,說:「反正我回家也無事可做,在這還能多打發些時間。」

幾經周轉,報刊亭的主人換了又換。最後一個主人是一位中年男子。個子不高,瘦小的身材,時常搬個夾掰子坐在報刊亭門口,偶爾擦一擦他騎的那輛破摩托車。他在這裡待得時間最長,幾乎是看著女兒長大的。

由於經常買雜誌,這個中年男子認識了我們,還「特許」女兒進到這個小小的報刊亭里挑書。每次看到女兒瞪著大眼睛,望著掛滿各類書籍的牆壁,認認真真地挑著她喜愛的書,我的心裡總是生出一些寬慰和欣喜。

報刊亭一直陪伴著我和女兒走過了她的童年,它不僅為女兒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那窗縫裡透出的暖黃色的燈光也成了我回家路上每日必看的風景。不記得具體在哪一年哪一個月,只記得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季,女兒放學回家,滿心歡喜地朝著報刊亭奔去,報刊亭卻沒有像往常一樣開著,一扇捲簾門將大半個報刊亭遮起來,冷漠地拒客千里。沒有在出刊日買到書,女兒有些悶悶不樂。

漸漸地,報刊亭不怎麼開了,常常是開半日,休兩日。好像是瀕死的老樹艱難地生長著,每一次吐葉都耗盡全身的力氣。在一天傍晚,我特地去了一趟報刊亭。它身上已經積了好多雪,那扇總是帶給我溫暖的小窗也一併地被掩埋了,完全看不出它原有的顏色。主人正鎖了門,準備騎上自己的摩托離開。見我問他報刊亭時常不開,是否有何苦衷時,中年男子面露難色,向我講了原因。原來,他和妻子都沒有正式工作,報刊亭收益微薄,入不敷出,孩子上高中了,需要更多的錢,他不得不去找別的工作,報刊亭只能放下,正在聯繫出兌。

對於報刊亭即將停業的境況,我早有預料,但是真正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裡依舊五味雜陳,只覺步履沉重。

過不幾天,報刊亭貼出了出兌告示,正式關了門。這間報刊亭里的燈火氣息最終還是被積雪壓垮,衰弱彌散了。

看著那張印著出兌兩個大字的紙,我的心裡總是存著希冀,希望它可以馬上找到一個新主人,又或者哪一天,中年男子再次把它打開,點起那盞其實並不明亮的小燈。

可惜,都沒有。

它好像被人遺忘了,成為這座城市裡一堆多餘閑置的鐵皮,靜默地立著。從徹底停業到今天,略略算去已有五年了。

我和女兒每每路過那裡,都會心照不宣地掃一眼那個綠綠的鐵皮屋子。那捲簾門前地上的兩塊青磚有些老了,沒有以前稜角分明的整齊,反而更突顯了它的落魄。我們曾經多少次站在上面,等著窗口遞出那一本喜愛的雜誌。那個綠綠的老鐵皮屋子,是否記得當年的小女孩,她現在已經長得很高了。

歡迎您關注我們

長按左側二維碼,即可識別關注

內容策劃:吉化北岸風文學沙龍

活動執行:武聰穎

運營編輯:於博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岸有風吹來 的精彩文章:

2017年「春天詩會」特輯

TAG:北岸有風吹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