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宇宙中的恐怖廝殺,無處不在的「吞食」現象,所有天體皆捲入其中

宇宙中的恐怖廝殺,無處不在的「吞食」現象,所有天體皆捲入其中

現階段,太陽系中的天體大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和平共處」。但偌大宇宙中的天體並非一直如此和睦,天體之間時常產生「摩擦」,如黑洞、超新星爆炸、隕石碎片、輻射等現象層出不窮。

除上述「殺傷力」較大的宇宙現象外,天體之間或者星系之間弱肉強食的「吞食」也十分恐怖。

其中,最常見的是同類型天體之間的「吞食」,如恆星「吞食」恆星。美國一位天文學家曾發現過兩顆恆星「自相殘殺」的現象,這兩顆恆星雖然體積小,但質量卻比太陽還大,均屬白矮星,都已進入「衰亡期」。它們原本是一對雙星,靠得很近,相互圍繞對方做旋轉運動。

天文學家觀測發現,兩顆恆星中相對大一點的恆星一直在「吞食」比它小一些的那顆恆星。較大的恆星循序漸進地把較小恆星上的物質一點點剝離,以增加自己的體積和質量,直至最終將較小恆星剝削到只剩下星核。

其次,是不同類型天體之間的「吞食」,如恆星「吞食」行星。行星繞著恆星運行,並從恆星上獲得光和熱,但如果行星跟錯恆星,便會被其「吞食」。

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便在一顆周圍有兩顆行星的恆星HD82943的光譜中,找到它曾「吞食」行星的證據。研究人員使用高精度光譜儀分析HD82943,並將它的光譜與一顆特徵類似但周圍無行星的恆星相比較。

對比兩顆恆星後發現,HD82943的光譜里有鋰元素的同位索鋰6的譜線,另一顆恆星中沒有該譜線。恆星形成後星體內的鋰6很快便會燃燒耗盡,因此HD82943中存在鋰6十分不合理。相反,在行星中鋰6十分常見。所以,HD82934里的微量鋰6,是它可能曾「吞食」過行星的證據。

另外,「吞食」規模較大的是星系之間的融合。如橢圓星系便是由兩個旋渦扁平星系互相碰撞融合而成。

有研究人員,曾利用計算機進行過相關的模擬實驗。其過程是用兩級質點代表兩個星系內的恆星,將其分別置於兩個平面內,遵循一定的規律相向而行,引力作用下,兩個「星系」會逐漸趨於融合。

實驗結果證明,在一定條件下,兩個扁平星系經混合可發展成一個新的橢圓星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科學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罕見暗色斑紋海豚,捕食時喜歡排隊掃蕩,攻擊範圍達150米,極為震撼
科學家發現海底巨獸,在150歲時才能繁殖,壽命長達400歲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