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游金山寺,蘇東坡的絕妙好詩

游金山寺,蘇東坡的絕妙好詩

粵語吟誦(鄒金燦)

游金山寺

作者:蘇軾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卧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警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這是蘇東坡的一首古風,寫得非常好,不是一般的好。

每當心情煩惡的時候,我常常會吟誦到這首詩——躺沙發時,洗澡時,行走在人海時——都可以進行。

曼吟完畢,煩惡的感覺,會消解一些。

東坡的作品中,文章比詩好,詩又比詞好。在詩裡面,古風又比近體好,因為他的才氣太大,而古文和古風這兩種體裁,有較多的騰挪空間,供這些人噴薄才氣。

當然了,這只是寫詩人常見的觀點,因為在文學史中,被論述最多的往往是東坡的詞。也就是說,蘇詞成就高過蘇詩,是文學史編修者的共識。

也不能說這種觀點是錯的——近年來,我對論斷他人觀點對錯這件事,興趣是越來越低了。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被尊重的,潛意識中都會捍衛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在這樣的前提下,在「對錯」論說上糾纏,屬於浪費生命。

不過,生活倒是讓我越來越知道,「是非」兩個字的重要性。

比如說,東坡的詞,自然是非常具有特點的,不然就不會引起那麼多的議論。但是要說到對後人的影響——尤其是在寫作方面的影響——蘇詞比不上蘇詩。

在宋代的文獻中,蘇軾與黃庭堅的詩是並稱的,宋代的「蘇黃」,相當於唐朝的「李杜」。至於東坡的詞,儘管佳作很多、影響也很大,但地位沒有他的詩高。一直到清代,都是這種情況。這個情況,就屬於「是」。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說蘇詞的成就高於蘇詩,這種對數百年公論置若罔聞的做法,顯然就屬於「非」了。

東坡的詩風是接近李白的,他有李白的俊逸,同時又比李白「硬朗」。

李白的詩,自然有其絕勝之處,但是讀多了,終嫌變化少了些,有些甚至有明顯的注水痕迹。

東坡的詩集,不能說沒有水分,因為寫得也實在太多了,存詩有2700多首,李白才1000首左右。

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時常看到東坡刻意出新的意圖,這就是上文「硬朗」一說的來由。

就像這首《游金山寺》,裡面有幾處急促的換韻,顯然是故意為之的,只要一吟誦就能夠發現節奏奇特,讓人印象深刻。

至於其他的尖新表述,在他的詩集里,可以說是不勝枚舉了。

吟誦的好處之一也在這裡,能夠幫人感受到作者微妙的創作用心。

詩歌詩歌,詩非歌不能盡其妙也。如果它只是作為紙面上的文獻而存在,那麼風味就喪失了一半。

細節見大端。我們有理由這樣認為,僅就創作這件事而言,同樣都是絕世天才,蘇軾對自己的要求,要比李白對自己的要求嚴格。

這並非在為這兩個人分高下,畢竟這個世界的一個真相是:愈是號稱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愈是在現實中不能做到。

好在,東坡並沒有這樣自我號稱。他只是在灑落而不失法度的狀態中,一生心安。

轉賬支持原作者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衫社 的精彩文章:

TAG:青衫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