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教育中,幾歲可以和孩子開始談錢?

家庭教育中,幾歲可以和孩子開始談錢?

首先,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掌握哪些財商知識?

以上這些標準,你的孩子都達標了嗎?

如果沒有,那身為父母的你就需要有所思考了。在孩子的幼兒期-少年期,是對孩子財商教育進行培養的黃金時期。我們應該如何規劃孩子的財商學習之路呢?

3歲看大:理財觀念的啟蒙

都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越小越好教。孩子小的時候,自我意識還不是很強,處處需要依賴父母,可塑形非常強,趁此時灌輸孩子一些觀念及行為模式,往往能夠收到最佳的效果。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階段父母要和孩子談的不是錢,而是生活態度和消費觀。

你是不是覺得,孩子不珍惜玩具,或是喜新厭舊呢?或者孩子變的越來越像小霸王,達不成心愿就滿地打滾呢?先別急著罵孩子,也許很多時候問題就出現在你自己的身上。這就是我們我說的:「身教勝一切」。如果媽媽是一個購物狂,每次帶孩子一起出門就只專註於買買買,又如何讓小孩子從小就能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呢?

4-6歲:花錢初體驗

4—6歲的孩子會逐漸注意到父母錢包里的紙幣和鋼蹦兒,能給自己買很多東西。在這個階段,父母應教育孩子正確認識錢的作用。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已經能夠認知錢的價值,父母此刻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錢不是憑空而來的,是要努力工作才能得到的」。

在現在這個處處都有ATM機的年代,天真無邪的孩子經常看到父母拿著銀行卡輸入幾個密碼就能有錢,日子一久,孩子很可能就會認為只要按幾個數字就有錢可以拿,就有東西可以買,卻不不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如果可以,家長們不妨可以試試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扮家家酒」的遊戲:媽媽準備一些鈔票,小朋友可以拿出自己喜歡的玩具、零食、布偶等,讓孩子自行定價、貼上價格標籤,在遊戲中買賣或者交換。

7-9歲:零用錢怎麼給?

零用錢怎麼給?這是個敏感的話題。

其實,零用錢在孩子財商教育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零用錢是培養孩子建立正確金錢觀的重要一環。所以,我們在這零用錢上應該分清「想要的」和「需要的」兩個點,需要的東西由父母買,自己想要的東西自己買。這是一種「慾望管理」的工具,如果孩子想要的東西價格太高,父母還可以趁此機會鼓勵孩子多存錢,讓孩子養成儲蓄的觀念。

(至於零用錢每次應該給多少及多久給一次的問題,我們會在以後單獨設立一期集中進行講解。)

10—12歲:學會儲蓄

對於10—12歲的孩子,家長首先地與孩子解釋清楚有關延遲滿足的道理:如果今天把錢用了,將來就不可能存得大額的金錢,也就不能買昂貴的飛機玩具了。究竟是今天把錢用來買餅乾開心,還是把錢存起來,下次買玩具開心呢?

多討論一些類似的問題,孩子就會明白,今天的節儉,可換來未來更大的快樂。

要想讓孩子儲蓄,首先要制定目標。有了目標才有存錢的動力,並能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儲蓄的快樂。父母可以幫孩子買一個儲蓄罐,跟孩子一起來存錢,如果孩子的儲蓄目標遠大,最好選擇一隻只可打爛不可打開的儲蓄罐,這樣孩子每次取錢都要有十足的決心啦!

財商教育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它不僅僅是教給孩子有關金錢的知識,而是通過金錢,讓孩子學習在社會上生存的智慧。對於父母來講,也是在新的社會生活中所必學的知識。時代正在以飛快的速度變化著,不僅僅是孩子,大人也需要不斷的學習。這才是如今被時代需求的金錢教育。

有的小朋友只知道去便利店可以買好吃的,但不知這些東西都需要等價的金錢交換,以至於有時候會迷糊地拿起自己心儀的零食便走;有的小朋友會向父母哭鬧,要求全權處理自己的壓歲錢,他們覺得:「這些錢都是長輩們給我壓歲的,那就是屬於我的」;有的小朋友覺得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長大後變得奢侈揮霍,絲毫不懂珍惜。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遇到過以上情況。如果有,你們想過原因嗎?園長媽媽告訴我們,其實原因就是這些孩子從小就缺乏錢的概念。當父母們在孩子並不知道錢的概念、錢的價值、以及錢的來源的時候,不予以此方面的培養,孩子就有可能會做錯事哦。

那麼,隨著三歲以後孩子對錢的需求漸漸明確,父母們怎樣向孩子正確傳遞錢的概念呢?

觀點如下:

首先,當孩子開始有概念的時候,就讓他知道出小區要交停車費、去便利店買東西要給錢。要讓孩子知道,巧克力和牛奶都是要花錢買的,不然孩子很容易沒有這個概念,會犯錯誤。

其次,要讓孩子知道錢到底是誰的,錢當然是父母的。能給到孩子的無非是逢年過節人家給他的禮金,或者說他表現好的時候得到的獎勵。但話說回來,別人給孩子的獎勵,也是從父母親這裡掏出去的,因為父母親得回禮。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錢是父母的,父母有錢、不代表你有錢,父母有錢、不代表你可以隨便花錢,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讓孩子覺得:「你的錢等於我的錢、我的錢還是我的錢,反正你的錢以後還不是會留給我,所以我可以不努力啊,我可以想幹嘛幹嘛」

第三,父母切不可在孩子面前鋪張浪費,父母的所有行為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不要給孩子很奢侈的印象。不要輕易給孩子買禮物,除非是重要的日子或者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情。(Ps:給孩子的禮物,能動手做就動手做,反而更有意義。如果要買,也最好是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送他必需的學習或生活用品。)

第四、帶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讓孩子明白他都在哪裡花銷,讓孩子自己記錄自己的花銷,讓孩子知道任何的花銷都是有許可權的。

第五、父母親一定要提醒孩子,有時候不一定非得花錢才有滿足感,你可能是拿錢去幫助別人,你可能做了一件幫助別人的事情。用錢買來的價值,能夠讓你得到快樂和滿足,才是真正的意義。培養「財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當個好媽媽 的精彩文章:

TAG:學當個好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