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極簡講述中原大戰:若不是此人拒不增援馮玉祥,中央軍就扛不住了

極簡講述中原大戰:若不是此人拒不增援馮玉祥,中央軍就扛不住了

原標題:極簡講述中原大戰:若不是此人拒不增援馮玉祥,中央軍就扛不住了



文/協虎團隊 三金


所謂中原大戰,一言蔽之就是近代史上最大的軍閥混戰,其規模之大,足可稱為一次由軍閥發起的全面內戰。在這場持續6個月的戰爭中,反蔣同盟與蔣介石集團共計投入140餘萬人,傷亡將近30萬人,波及冀、魯、湘、桂等20餘省,消耗軍費5億元。正因為這場內戰,使得剛剛邁向現代化國家道路的中國再一次遭到重創。


戰爭的起因說來也簡單,不外乎兩個字:「裁軍」。


1928年6月,北伐接近尾聲。但是在歷經兩年的戰鬥後,當時的中國政府名義下擁有著超過220萬的軍隊。這一龐大的軍隊幾乎將政府所有預算佔用的同時,也使得大部分青年勞動力不能投身生產領域。可以說,這不單單成為了政府財政的負擔,也讓百姓不得安寧。就當時的情況來說,裁軍勢在必行。因此,在幾乎同一時段,蔣氏電告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人其著手準備裁軍的事宜。



▲馮玉祥(左)、蔣介石(中)、閻錫山(右)


不過,就當時國民政府的威望和軍閥自身的考量來說,裁軍一事如同天方夜譚一般。


首先,就北伐一事來說,如果沒有各路反北洋的勢力前來投靠,那麼國民政府北上的敵人可不單單只有北洋軍閥。因而可以說,北伐之後各路軍閥只不過是換了一身軍裝,接著在所謂的「民國」的名義下繼續搞派系鬥爭;這點,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也能見到,不然常德保衛戰和衡陽保衛戰也不會打得如此悲壯。


其次,對於這些名義上接受政府領導的軍閥而言,他們手底下的軍隊就是他們向中央政府要挾經費的資本。基於這個實際的考慮,他們更不會輕易接受裁軍的命令。



面對這宛若藩鎮割據的局面,當時的中央政府還是於1929年年初決定:裁軍至80萬,同時軍費縮減至全國稅收的40%。消息一出,各路軍閥嘩然。即便如此,軍閥們還是出席了裁軍的編遣會議。在會議上,蔣、桂、西北、晉系這主要的四大派系就裁軍事宜展開了激烈的談判,會中各方都想其它派系做出犧牲,而自身則保留更多的軍隊。在僵持之下,談判最終破裂。


會議結束後,首先發難的是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新桂係為了控制湖南,先將程潛軟禁,隨後指派本方人員主政湖南。但是,負責政務的何鍵、魯滌平二人不合,且魯滌平暗中投向蔣氏,因而後者便讓蔣介石向其部下輸送軍火,以備不時之需。但是此事被駐守該地的其他桂軍將領發現,魯滌平部隨即便被繳械,同時他本人亦被免職。


▲左為李宗仁,右為白崇禧


東窗事發,蔣、桂兩系矛盾激化。當年3月,擁兵20萬的新桂系與中央政府之間爆發戰爭,即「蔣桂戰爭」。3個月之後,在蔣氏的政治與軍事攻勢之下,這場戰爭以新桂系的全面潰敗而告終。兵敗之後,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首領不得已出逃境外。



處理完新桂系一事後,餘下的西北、晉系與中央之間的關係非但沒有緩和,反而出現了矛盾加深的趨勢。而桂系的這場戰役,也成為了壓垮現狀的最後一根稻草:畢竟,誰都不想步桂系的後塵。


同年5月,馮玉祥與蔣介石矛盾公開化;至11月,李宗仁等桂系將領與汪精衛一起通電反蔣。到了12月,又有唐生智、張發奎通電擁護汪精衛及閻錫山,另立中央政府。如此一來,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不過,此時派系領導人之間還沒完全撕破臉皮。閻、蔣二人在翌年2月份,往複發送電報長達1個月。在這期間,閻錫山要求蔣與其一同下野,交由汪精衛改組議會。這個提議對於謀求獨裁的蔣介石而言無異於對牛彈琴,其結果可想而知。


到當年4月份,眼見無法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各方決定訴諸武力。在那一個月的時間裡,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首先是蔣介石在平漢鐵路檢閱部隊,隨後閻錫山、馮玉祥及李宗仁分別在太原、潼關、桂平宣布就職,另組一個政府。更讓人意料之外的是,南京國民政府於4月5號對閻錫山下達了通緝令。如此一來,大戰便無法避免了。


1930年5月11日,中央軍率先發起進攻,揭開了中原大戰的序幕。按照戰前的規劃,反蔣同盟共計80餘萬人,分四路:李宗仁指揮桂軍,由廣西出擊,北上武漢;馮玉祥則率部由鄭州沿隴海鐵路、平漢鐵路東進徐州,並防守許昌以北地區,與桂系匯師武漢;而閻錫山就指揮晉軍由河北沿津浦鐵路南下進攻濟南,隨後與馮玉祥的部下合攻徐州,直指南京;與此同時,石友三從河南發難,配合閻錫山攻打濟南。


加上西北軍擁有重火力優勢,因而當時的反蔣聯盟可謂佔盡優勢。不過,戰爭最後的結果卻是出乎意料的。



上文說到,整場戰爭最先發起進攻的是中央軍。而在一開始,來自德國的軍事顧問佛采爾中將也是建議優先集中優勢兵力攻擊較弱的晉軍,再轉而攻擊其他幾個方向的反蔣聯軍。但是到了實戰的時候,中央軍卻是從隴海線主動出擊,攻打最強的西北軍。而這波看似冒然激進的攻勢,居然把西北軍打得難以招架。



原本,西北軍戰力彪悍、善於修築攻勢,又有騎兵、裝甲車、重火炮支援,應該能給中央軍一擊迎頭痛擊。但是在開戰之後,原先部署在該地的西北軍卻一路退至開封。強大的西北軍不進反退,這是為何?


原來,蔣介石為了取得勝利可謂不顧一切了。在這裡,蔣介石部署的熊式輝、陳誠、衛立煌、張治中等師都是其嫡系精銳,他本人更是直接來到距離開封三百多公里的徐州前線親自指揮。更重要的是,中央軍佔據著鐵路運輸和制空優勢,其中尤其是鐵路,使得中央軍能夠得到充分的後勤補給,而且免去了行軍之苦。



反觀另一邊,雖說這一片是西北軍的地盤,但是因為缺少運輸工具,西北軍的部隊只能依靠步行前往戰場。而且,他們只能自備乾糧,而補給方面那就是完全看運氣了。


本來應該往徐州方向打的部隊,被活生生的打得往後退,還是退到了離鄭州不遠的開封,這可把馮玉祥給急壞了。為此,他不得不立即做出調整,命令在鄭州一帶的機動預備隊孫良誠部立馬投入戰鬥。就這樣,隴海線一帶成為了中原大戰的主戰場,馮、蔣兩派在這裡拉鋸、鏖戰數月之久。


▲孫良誠


大戰進行到5月下旬的時候,隨著增援趕到,西北軍配合著重火力以及防禦工事給予中央軍迎頭一擊。在西北軍的猛攻之下,中央軍開始往來時的方向潰退。而蔣麾下的陳誠一部,更是幾度被圍,要不是憑藉著機槍火力優勢,只怕會被西北軍全殲。


與此同時,中央軍與西北軍在平漢鐵路(京漢鐵路)也展開了激戰。平漢鐵路位於徐州的西部,穿鄭州而過,若迂迴至此的中央軍拿下了這一段,那麼鄭州、開封兩地的西北軍只能乖乖投降了。同隴海線的戰況類似,開戰初期,中央軍在此地打出了一波咄咄逼人的攻勢,逼近許昌的同時,還遲滯了西北軍主力與晉軍主力匯合。



為了避免先鋒部隊被圍,馮玉祥不得不在這一地區投放鐵甲車隊,同時調來主力精銳以打通與晉軍的配合,他本人更是親自趕到里指揮作戰。


在重壓之下,負責該地戰事的中央軍何成濬部一路南退。到了6月13日的時候,何成濬已經從許昌等地一路退守到河南中南部地區的漯河,並在該地與西北軍展開了陣地戰。這時候,中央軍與西北軍戰力差距顯現出來。不單單是在平漢線,此時的中央軍可以說是全面潰退。



在津浦鐵路一線,是晉軍與中央軍的戰場。在這裡,反蔣同盟一改其他地方開戰時的弱勢。在傅作義的帶領下,晉軍一路南下,先後攻克濟南、泰安、曲阜等地,並且在6月末的時候強渡黃河。而此時,西邊中央軍主力正被西北軍壓得喘不過氣來,蔣介石本人更是差點在朱集車站被俘。此時,晉軍如果能配合西邊的攻勢、給予馮玉祥部下更多的補給,那結果就是中央軍落敗。


不過就在這個萬分緊急的時刻,南方出現的一個變因,使得天枰出現了傾斜。


按原計劃,李宗仁應率領桂軍自廣西北上,讓中央軍腹背受敵。不過,在湖南一地駐防的何應欽令部下在湘西阻擊桂軍。同時蔣聯繫上粵軍蔣光鼐,命其率3個師攻取湖南南部的衡陽。如此一來,李宗仁不得不於7月初開始退回廣西,而在此時,滇軍更是直接響應了南京方面的請求。


面對多面來敵,李宗仁只好放棄北上的計劃,草草結束這次戰爭。而南方的戰事,也就此結束。也因為這個變因,使得蔣能夠抽出足夠的兵力揮師北上,改變戰況。接下來,一如佛采爾一開始的建議那般,中央軍開始通過晉軍的防線打開僵局。



▲喬治佛采爾


在獲得足夠兵力之後,中央軍於7月上旬開始在津浦線正面攻擊晉軍。除了在陸上作戰,一部分中央軍還乘船登陸在青島登陸。在重兵之下,晉軍開始節節敗退。


就在這個時候,閻錫山的商人本質開始顯露了出來。與其說閻錫山是一個軍閥,不如說是一個精明、小氣的商人,而這般格局自然也反映在了戰場上。本來,如果他能指揮部下扛住中央軍的反攻,那麼在隴海線的西北軍自然能消滅在「口袋」當中的中央軍主力。但是閻錫山沒有,在此之前他都沒有給予西北軍足夠的支持,更何況此時一心只想著保存實力的他再去支援西北軍了。



▲閻錫山


其實,此時馮玉祥已於7月6日指揮部下發起總攻。激戰七晝夜之後,隴海線的中央軍岌岌可危,幾乎要從隴海線正面和歸德以南地區撤退。但因大雨連綿,河水泛濫,給養又得不到補充,晉軍亦沒有提供配合,在泥濘中前進的西北軍不得不停止進攻。這也使中央軍得到喘息,穩定了陣線。


到了8月初的時候,閻錫山眼見著自己在津浦線一帶全面潰敗,不得已才拿出了武器彈藥和糧食補給請求西北軍再次攻擊徐州。但此時,西北軍早已失去最佳的機會。


而隨著8月份漸進中旬,戰事更是十分膠著,無論是哪一方都無力發起全面的進攻。更何況,西北軍已然成為強弩之末,在爭奪歸德等地的拉鋸戰中,他們與中央軍傷亡共達20萬之眾,可謂整場中原大戰中最為激烈的交鋒。若是閻錫山願意早點為西北軍提供補給,那麼戰爭可能會往另一個方向發展,然而這一切都來的太晚了。



不過,在這個節骨眼上,唯有東北軍還未參戰。因而,誰獲得了少帥的支持,誰就能獲得東北軍的增援,進而真正左右整個戰場的局勢。


為此,一邊在中原激戰,蔣氏另一邊派人北上,直往關外的少帥那裡奔去。比起反蔣聯盟的扣扣點點,蔣氏直接拿出了500萬兵費,另籌公債1000萬元資助東北財政,同時許以高官和華北地區作為交換。



▲少帥張學良


在如此「誠意」之下,少帥最終決定擁蔣。而在此之前,中央軍已於8月中旬將晉軍擊潰,使其撤出山東。隨後,中央軍於9月份全力投入到對西北軍的戰鬥中。在蔣氏督戰下,中央軍更是在9月10號當天攻破了西北軍主力的正面陣地。隨後西北軍一路潰敗,逃出河南。


8天之後,少帥公開通電擁蔣,號召停止內戰。20號,張學良率數萬東北軍入關,直逼北京。至此,反蔣聯盟的落敗已成定數,閻錫山退回山西宣布下野。而曾經叱詫風雲的西北軍更是直接宣告解散,交由張學良改編。至此,中國近現代史上的軍閥混戰宣告結束。


▲29軍大刀隊,其前身即為西北軍


名義上說,中原大戰的結束也宣告了軍閥混戰的結束,形成了統一的局面,看似走上了近代化國家的發展軌道。但實際上,這場大戰之後,帶給當時中國的更多是創傷。正如開頭所說的,這是一次重創。


大戰期間,軍費開支5億元,使得破產農民四起,而激烈的交戰更是使得中原一帶的農業生產停滯,僅就河南一省來說,因戰事死傷達13餘萬人,逃亡在外者有118.5餘萬口,被軍隊拉夫者更達129.77餘萬。財產損失包括破及焚房屋在內,總計為65146.9萬餘元。


此外,在戰爭期間,陝西省更是遭遇了旱災,忙於交戰的馮玉祥當時無心救災,導致餓莩遍野,毫無生氣。這也使得西北軍將士大戰之後無人願意再回故地,使得馮玉祥眾叛親離。



▲馮玉祥


大戰之後,有人估計全部損失估計需10年方可恢復,但是虎視眈眈的日本人卻沒有給中國這個機會。一年之後,炮響東北,長達14年的抗戰就此拉開序幕。可以說,若是沒有中原大戰,沒有那死傷30餘萬的各路將士,沒有這一場消耗掉各方精銳的混戰,那麼抗戰初期,中國軍隊將有更多的精銳抵抗外族入侵。


如果沒有中原大戰強征壯丁、破壞生產,那麼抗戰期間中國政府也不至於捉襟見肘,無法給予部隊充足的補給。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因這一場不到一年的混戰,當時的中國政府、軍隊和百姓被榨乾了精力。尤其是那些無辜的、渴望和平的普通國人們,他們對於一個獨立國家的希冀更是在將近三十年之後才得以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虎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為打贏人口僅10萬的小國,美國出動4倍軍力,戰後被全世界罵慘
揭秘真實的諾門坎戰役:二戰日本不再攻打蘇聯真的是被打怕了嗎?

TAG:協虎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