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現代軟體測試新七大原則

現代軟體測試新七大原則

導語

熟悉軟體測試理論的都知道,在軟體測試領域有軟體測試七大原則(可參見ISTQB測試基礎大綱)

測試顯示缺陷的存在,但不能證明系統不存在缺陷

窮盡測試是不可能的,應設定及時終止的條件

測試應該儘早進行

缺陷具備群集特性

測試的殺蟲劑悖論

測試活動依賴於測試背景

測試存在二八原則(原第七原則是無錯謬論,較有爭議)

但這七條原則已經提出近二十年了,隨著現代軟體研發思想和流程的發展變化,原有的一些經驗和原則可能不再適用。Alan Page和Brent Jensen提出了現代軟體測試的新七大原則,Melissa Eaden則對此做了進一步的闡釋。本文在此轉譯,供同業參考

現代測試目標聲明

加速可交付質量的達成(Accelerate the Achievement of Shippable Quality)

現代測試原則是從敏捷測試自然發展而來,通過這七項原則,測試人員將從傳統的質量負責人向質量大使身份轉換(提升交付質量、提供價值並傳播質量文化)

1. 以推進業務為先

在敏捷團隊中,測試人員常被視作成本中心。但優秀的測試意識 對產品特性來說是產生價值而不是產生成本。現代測試者對團隊來說是價值提供者。價值更多是指能帶來商業價值或者守護產品底線。現代測試者總是能從客戶角度思考產品並以數據驅動行為。他們熱衷提升效率並期望加速產品的發布並儘快為客戶提供價值。

2. 為團隊提速,通過精益思想和約束理論等模型來幫助識別、優化以及從系統中移除瓶頸。

測試人員將較少執行測試,而更多地去推進質量。開發人員自身將更多地來執行測試。測試人員會向開發人員傳輸測試方法和思路以更多地實施好單元測試,模塊功能測試。測試人員將更多關注在系統整體集成和其他複雜的測試上。通過結對而非獨立工作能讓團隊在編碼階段就發現更多問題而加快質量信心的建立

3. 是團隊持續提升的生力軍。更多是幫助團隊優化、融合來走向成功,而不是充當安全防護網來捕獲錯誤

通過將基礎測試工作過度到由開發人員來執行,測試人員承擔教練和引導測試成果的工作,會提升整個團隊的質量。測試人員不再被認為是最後的質量防線,而是從產品推出和客戶滿意上從最開始就發揮作用

4. 深刻關切團隊的質量文化,教練並引導團隊順暢地過度到成熟地質量文化團隊

對於建立成熟的質量文化來說,打造社區比將測試人員割裂開來工作更加重要。通過合作、創新,社區成員會一起為產品提升進行討論並建立共同意識。在社區中分享知識、實踐,鼓勵互助而非遇到問題獨自鑽牛角尖。

5. 相信只有客戶才能夠判斷或評估產品質量

引入客戶意見在現代測試實踐中非常之重要。無論是收集客戶反饋或是直接、間接地從客戶處得到分析數據。這對於任何一個以服務客戶,堅守質量原則的團隊或公司來說,都是最直接用於判斷產品未來是否符合客戶預期的途徑。

6. 廣泛使用各種數據來深入理解客戶使用場景並據此來減少產品預設及實際業務表現的差異

現代測試中各類數據是關鍵。沒有數據,就無法估測客戶在做什麼、關心什麼。長期來說,沒有人使用的功能或並不想使用的功能提供不了任何價值。獲取有效數據非常重要。理解和分析收集到的數據,並平衡收集數據和使用數據的重要性。數據可以創建一個持續的、預測的信息反饋環,從而縮小產品假設和實際業務之間的差距並讓團隊確定行動方向。

7. 把測試的方法和能力擴展到整個團隊,並認同團隊會逐漸減少或取消專職的測試專家存在

以後測試人員應該都轉做開發么?並不是,把工作聚焦在具體任務上,更多地去利用工具或者學習技能去更好地幫助業務成長而不是轉變成開發技能。成長為專業的多面手,引導質量文化,積極學習並擁抱變化

結語

以上主要是轉述原作者的解讀,從我的觀感來說,是比較貼合軟體研發發展要求的,也是當下軟體測試發展的趨勢。但是現狀和理想的差距還很大,完全按這個思路來推進實際軟體測試還比較困難。對於測試這個崗位上的個體來說,可以早些跳出崗位的圈子,更多從測試職能上看測試工作,更多從質量角度發展和產品共同成長的能力而非局限在低價值的功能檢測和驗證上。

另外關於基礎功能測試執行交給開發人員來做是有道理的,開發人員執行測試有其先天優勢,首先他熟悉代碼,而且如果測試思想儘早輸入,在開發層面上就可以避免大量的無謂驗證工作。比如:測試人員後期介入,設計的很多異常場景,可能在開發過程中通過一個exception捕獲就可以處理,從成本和效果上,前期的測試思想輸入比後期再做大量無謂設計、執行更加高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草說測試 的精彩文章:

TAG:秋草說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