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收復13縣!豫鄂邊區成為華中敵後堅強的抗戰堡壘!

收復13縣!豫鄂邊區成為華中敵後堅強的抗戰堡壘!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39年6月,根據中原局要求於最短時期內創立一支6000人以上新四軍隊伍的指示,陳少敏率以信陽挺進縱隊為主的豫南、鄂中數路抗日武裝在安陸與李先念率領的獨立大隊(最初為新四軍竹溝的留守部隊)會合,進行了統編,成立了新四軍豫鄂獨立支隊,李先念任司令員,陳少敏任政治委員(不久由陶鑄代理),下轄第1、第2、第3團隊和挺進團。7、8月間,又陸續組建了第4、第5兩個團隊。此後,該部在鄂中深入發動、武裝群眾,打擊日偽勢力,連續進行了京山新街戰鬥、西山戰鬥和大山頭反敵「掃蕩」戰等對敵作戰,極大地振奮了鄂中民眾的抗日鬥志。

李先念

由於游擊戰爭的擴大和部隊的發展,1939年11月,豫南、鄂中、鄂東黨和軍隊負責人在信(陽)、桐(柏)、應(山)、隨(縣)交界之四望山召開了會議,會上決定:撤銷豫鄂邊、鄂豫皖、鄂中三個區黨委,成立新的豫鄂邊區黨委,統一領導邊區各地黨組織和抗日武裝,並將鄂中、鄂東、豫南之新四軍部隊統一改編為新四軍鄂豫挺進支隊(1940年1月改稱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李先念、政治委員朱理治、參謀長劉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質斌,下轄6個團,3個總隊,共約9000人。

領導人合照

豫鄂邊區黨和軍隊的統一,極大地推動了游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1940年1月,豫鄂挺進縱隊配合第5戰區冬季攻勢,在襄花公路上伏擊敵汽車,與敵騎兵三四百人展開激戰,殲敵百餘。接著,又截擊了由皂市開向宋河的敵援兵。又在侏儒山(漢陽)與偽軍一部發生戰鬥,攻佔了敵幾個重要山頭,斃敵近百,使武漢日軍因之戒嚴三天。

日軍攻佔襄樊、宜昌後,中原局決定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向襄河以西敵後發展,以鞏固和擴大我鄂中陣地。中共中央也進一步作出指示,要求挺進縱隊「必須努力擴大自己,務求在一年內擴大到4萬人,主要的發展方向是路東(指平漢鐵路以東)」。據此,挺縱以主力轉向大洪山方向,再逐步向襄河以西發展。

豫鄂邊區情況

1940年6月,挺縱先後控制了安陸以西的白兆山和坪壩等地。坪壩為白兆山通往鄂中各縣的門戶,我軍控制該處後,對敵構成嚴重威脅。為此,敵於7至10月間先後3次出動兵力,企圖從我手中奪去坪壩。7月,日軍第3師團兩個大隊1200餘人,從安陸西北雷公店出動,沿公路向坪壩搜索前進,被我挺縱第1、第2團隊擊退,敵被斃30餘。9月,日軍第3師團又出動600餘人,改由小路隱蔽出擊。當地群眾發現後立即報告。我挺縱第3團隊先敵佔據有利地形,給偷襲之敵以迎頭痛擊,敵潰逃而去。10月,日軍第3師團再次出動步、騎兵100餘人,於深夜向坪壩我軍發起突襲,結果仍被擊敗。在此期間,我豫鄂挺進縱隊還在鄂中其他地區粉碎了日偽軍的頻繁攻擊,鞏固了鄂中抗日陣地。

據統計,自1939年春新四軍豫鄂挺縱開始作戰起至1940年7月止,縱隊共與敵作戰大小281次,擊斃日軍610名、偽軍1980餘名,繳獲武器大、小炮11門,重機槍34挺,輕機槍106挺,步馬槍5774支,手槍、駁殼槍、擲彈筒、手榴彈、防毒面具等軍需品若干,破壞公路1870里,大小橋樑192座,擊落敵機兩架,擊毀汽車18輛,砍電線杆3000根,破鐵路120段,毀大小鐵橋5座,並曾一度收復安陸、京山、應城、雲夢、應天門、隨縣、漢川、潛江、孝感、應山、經扶、黃安等13縣,豫鄂邊區由此進一步鞏固、擴大,逐步成為華中敵後堅強的抗戰堡壘。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義和團為何一定要趕走洋鬼子?此文說得最透徹
抗戰進入尾聲國軍竟然還有一次大潰敗:丟失146座城池,死傷士兵達幾十萬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