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陸軍網路現代化計劃

美陸軍網路現代化計劃

作者:吳曉鷗,陸軍研究院

2018年2月1日,美國陸軍向白宮和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新的《戰術網路現代化戰略》報告,提出要精簡網路,提高可靠性以使網路能夠禁得起更多威脅的考驗,同時還要提高網路的機動性,並簡化作業流程。該報告認為,當與勢均力敵的對手相抗衡時,美陸軍目前的網路顯得「太複雜、太脆弱、機動能力不足」,並且尚未與聯合部隊和友軍實現互操作。陸軍認為傳統的需求生成和採辦程序是阻礙陸軍網路快速發展、持續更新且經濟上可承受的原因,主張採用快速原型機製造,以及商用和聯合部隊技術來應對這些挑戰。

美陸軍之所以提交該報告,是因為美國國會通過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規定,陸軍在提交該報告前對2018財年有關戰術網路的預算經費使用率不能超過50%。

WIN-T

根據該報告,美陸軍並不計劃放棄作戰人員戰術信息網(WIN-T)計劃。儘管陸軍決定在2018財年後將終止WIN-T「增量2」系統及其「動中通」能力,但與此同時制訂了一個WIN-T「增量1」的持續現代化與維護計劃,WIN-T「增量1」將提供「駐停能」通信能力,並已在全陸軍範圍內裝備使用。

2020財年將對WIN-T「增量1」進行能力升級,升級計劃包括: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來縮小尺寸、降低重量和功率消耗;通過部件更換來減少維護需求;通過融合WIN-T「增量2」技術來鞏固網路安全。

現役網路的終止、改進和核心網路的研發

在這份戰略報告中,陸軍詳細說明了其網路現代化過程中現役網路的終止、改進和核心網路的研發計劃,該計劃是陸軍為了重新分配2018財年預算而於2017年9月提交的需求建議。

中間層網路車載無線電和移動控制系統兩個項目將被終止,而這兩個項目的預算資金將被重新分流到「優先順序更高的網路現代化」項目中去。陸軍將停止為裝甲旅戰鬥隊、陸軍國民警衛隊多功能旅和所有的職能旅採購WIN-T「增量2」系統。「直到裝備下一代戰術網路傳輸系統」前,這些部隊將繼續使用WIN-T「增量1」系統。

2018財年陸軍將繼續為步兵旅戰鬥隊和「斯特賴克」旅戰鬥隊採購WIN-T「增量2」系統,同時將整合五角大樓主導的作戰試驗與評估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陸軍將進一步升級「藍軍跟蹤2」系統,科學與技術(S&T)研發工作將在2020財年或之後完成。陸軍還制訂了其他目標,包括開發通用作戰環境以簡化陸軍任務指揮系統,以及加快「高效功率生成與分配系統」的採辦進度。

該戰略報告還提到了一項正在推進的工作,即開發可靠的定位、導航與授時(PNT)功能。由快速能力辦公室和PNT項目管理辦公室共同研發的戰術互聯網測試與分析(TITAN)系統是一種戰鬥車載快反系統,計劃於2018財年進行初始作戰評估。陸軍還計劃為網路防護工具的採購增加資金,並加快企業網基礎設施的維修和現代化改進。

這份戰略報告非常重視由高級官員組成的跨能力小組(CFTs),他們為了獲得最高現代化優先順序別而組成了跨能力小組。陸軍認為通過跨能力小組的運作,不僅能夠縮短採辦時間,而且還能促進性能更優系統的研發。

跨能力小組實現了工業部門、士兵和指揮官之間的合作,這也意味著能夠提供「實時的作戰反饋」,而這些反饋信息則有助於新一代網路的研發。在2018年4月之後展開的駐地與作戰訓練中心的交替訓練中,陸軍計劃在「演示、試驗與快速原型機製造」階段投資1.8億美元。

陸軍計劃在2018財年「對具有聯合/盟軍介面能力的系統進行初始原型機製造和評估」,如「跳出」(MOJO)裝置或戰術無線電應用擴展(TRAX)軟體,以形成網路傳輸流。

其他優先計劃包括陸軍無線電的現代化改進,如在2018財年採購具有LINK-16數據鏈連通能力的手持式樣機,並計划進一步升級高頻無線電。陸軍正在努力提升網路態勢感知能力,計劃在2020財年確定裝備研發決議和可選方案分析。

戰略報告指出當前與網路相關的研發與科技工作的「近期工作重點是自動化與智能化、彈性通信、以及電磁環境下的態勢感知」。研究、發展與工程司令部和通信-電子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共同撰寫了一份評估報告,該報告將近乎勢均力敵的對手的電子戰能力作為對照「標杆」。陸軍已經對照這份報告,取消了那些不能滿足網路和電子戰威脅需求的研發工作。

在談到網路挑戰的廣泛性和緊迫性時,戰略報告強調陸軍部副部長和陸軍參謀部副參謀長目前負責網路現代化項目的監管。

戰略報告將陸軍的實施方案分為近期和長期目標。近期目標是指能在12~24個月內為「高優先順序部隊」達成的,其主要任務包括完成「改善指揮所生存能力和機動能力」的過渡方案;整合戰術網路傳輸;提供一套任務指揮應用組件以解決部隊層級間不兼容的問題;提升無線電和網路在應對電子戰和網路威脅時的生存能力;提高聯合部隊/盟軍的互操作能力,參加聯合火力和近距離空中支援。

通過對過渡能力的試驗和演示,陸軍旨在明確現行的哪些方案(包括商用、聯合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能夠滿足需要,哪些方案有吸引力但「適用性」還需進一步提高,哪些「能力溝」還需要更複雜的科技研發工作(由工業部門或政府主導)來填補。

陸軍的最終目標是全部陸軍都裝備現代化網路。

國防研究協會報告

陸軍的戰略參考和承諾受到國防研究協會(IDA)研究成果的影響和指導,其研究成果顯示陸軍網路不能滿足作戰需求。陸軍詳細分析了IDA研究報告的建議,並制訂出改進計劃。依據2016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五角大樓的價格評估與項目鑒定主管委託IDA製作了這份報告。報告給出的建議包括改進管理和需求生成模式、精簡體系結構、採用更先進的技術。

戰略報告概述了陸軍旨在解決網路脆弱性(在網路和電子戰環境中)問題的一系列計劃,包括制訂「彈性通信方案」:增強「單信道地面與機載無線電系統」(SINCGARS)波形和「網路中心波形」的抗干擾能力。此外,陸軍還在降低電磁信號特徵和頻譜模糊化方面進行投資,力爭研發和使用「非傳統波形」。

陸軍還在通過其他通信手段來增強通信彈性,措施包括:對空對地無線電網路進行試驗,改進「奈特勇士」手持式計算系統,裝備更多的TRILOS無線電和未來的TROPO無線電。

陸軍在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A-PNT)方面的工作也是為了解決IDA報告中提到的脆弱性問題,計劃採用階段性方案,從TITAN項目開始,在近期、中期和長期方案中都加入了更多的A-PNT需求,最後還解釋了其如何利用「軟體修復和系統供給的身份與登陸管理和自動化」來增強網路在競爭環境下的彈性。

陸軍對網路和頻譜態勢感知的改進計劃包括:為指揮官提供通用作戰圖,需求生成將在2018財年完成;電子戰計劃與管理工具的能力落實;部署更多的感測器;科技投資以提供在灰色地帶環境下的網路態勢感知。

陸軍計劃提升自動化水平以降低脆弱性,力爭能通過網路來選擇特定環境下的優先通信系統。

預備役部隊

戰略報告強調了現役陸軍與預備役部隊之間「互操作性和兼容性」的重要性,並制訂了2019財年對全陸軍400支作戰部隊的任務指揮硬體和軟體的升級計劃。陸軍計劃裝備「清一色」的聯合作戰指揮平台,「為所有作戰部隊提供通用網路加固型平台」。

開支計劃

戰略報告中的一個附件詳細說明了「2018財年總統預算需要進行調整的決定性因素」。戰略報告引用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一體化任務指揮網路 」,包括為現有戰術網路技術現代化項目增加2.091億美元的投資;為網路防護作業工具增加0.2億美元的投資;增加1.024億美元用於戰場態勢傳輸;增加0.527億美元用於啟動快速原型機生產;增加0.25億美元用於衛星通信的加密。

第二,在通用作戰環境方面,陸軍的投資計劃無需調整。

第三,為解決互操作性問題,陸軍計劃為信號現代化項目增加0.224億美元;為戰術作戰指揮項目增加0.2億美元;此外還需增加0.1億美元用於小型機載網路無線電。

第四,在戰區指揮所方面,指揮所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增加0.1億美元,智能動力裝置的研發需要增加0.158億美元。

來源: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長青智庫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主要國家新興領域安全戰略態勢分析
「多域戰」中的網電空間

TAG:藍海長青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