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康熙皇帝為什麼要殺了鰲拜,只因這件大事所致

歷史上的康熙皇帝為什麼要殺了鰲拜,只因這件大事所致

原標題: 歷史上的康熙皇帝為什麼要殺了鰲拜,只因這件大事所致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帝福臨病逝,康熙帝繼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索尼是四個輔臣之首,是四朝元老,但是年老多病,不太愛管事。蘇克薩哈是第二,原來是依附於多爾袞的,但多爾袞一死,蘇克薩哈就出來告發多爾袞,所以受到了順治的重用。


遏必隆排名第三,但是比較沒有主見,性格也比較懦弱,常常聽鰲拜的。鰲拜雖然排名最末,但戰功很高,性格也比較驕橫,所以常擅權。


費揚古的兒子倭赫是康熙的侍衛,對鰲拜不怎麼禮貌,康熙三年的時候,鰲拜以倭赫騎御馬,用御用的弓箭射鹿的罪名將他處死。費揚古自然是對鰲拜十分的不滿,鰲拜就將費揚古和他的兩個兒子一併處死,家產籍沒,給了鰲拜的弟弟。


鰲拜是個猛士,性格粗豪,皇帝又實在太小,自然不是很尊重這位天子。於是不免有驕橫跋扈之態,行把持朝政之舉。結黨專權,藐視幼主,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他的兄弟穆里瑪,侄子塞本特都位居朝廷要職,他的黨羽佔據著不少重要職位,其中有大學士班布爾善、吏部尚書阿斯哈,兵部尚書噶褚哈,工部尚書馬邇賽,三尚書一大學士,可想而知他權力之大了。


如此大臣,換誰都不能忍。你只要想想一個蓋世猛將在個十來歲的小孩兒面前舉起手臂大聲呼喝的場面,就知道原因了。



所以康熙要殺鰲拜,實在是再正常不過,堂堂天子怎麼能受這種莽夫的氣,再說要徹底親政,非幹掉鰲拜不可,要知道康熙擒鰲拜,是頗有點風險的,但即便如此,康熙還是這麼做了,可見康熙除鰲拜的心是極為強烈的。

從此,宮中每逢年節宴筵,必演布庫遊戲,作為紀念。五月十六日,議政王大臣會議審實鰲拜罪狀30條,議將鰲拜立斬,親子兄弟斬首,妻及孫為奴,家產籍沒。遏必隆依附鰲拜,結黨營私,有罪狀21條,議革職立斬。玄燁詔諭,念鰲拜「累朝效力年久」,不忍加誅,從寬免死,、革職拘禁。鰲拜後死於幽所,並不是被誅殺。遏必隆削職免死,同黨多被處死。



康熙除鰲拜的深層次原因則是滿漢矛盾已經動搖滿清對中華大地的統治。清兵入關後順治帝順應時局對朝廷進行漢化改革,重用漢族大臣加強統治。可惜順治英年早逝後鰲拜等滿清保守權貴排擠殺戮漢族大臣,動搖朝綱;另外不改關外習氣,跑馬圈地將漢族百姓當成奴隸肆意殺戮,天下民怨沸騰,清朝的關內統治搖搖欲墜。

可以說要不是康熙除掉了鰲拜,繼續加強順治皇帝的改革,緩和滿漢矛盾,拉攏漢族地主階級,清朝很可能走上元朝的老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野鏡頭 的精彩文章:

白起之所以死,是因為他少年時得罪了這個人,導致中年被陷害而死
明朝十三陵中,為何會出現一座太監的陵墓,其實原因是這樣的

TAG:視野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