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竜」字考及漢字簡化談

「竜」字考及漢字簡化談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竜」字可能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漢字。他其實就是曾經「龍」的異體字。之所以對這個字進行調查,是因為我之前在查找暴雪遊戲《守望先鋒》中的角色源氏(遊戲設定來自日本)開大時的語音時,發現網友在寫「竜神の剣を喰え」(吃我龍神之劍!)時在龍字的寫法上出現了分歧。於是簡單的查了一下這兩個字的區別,看到有人說「龍」是雄龍,「竜」是雌龍,因為古代中國的巨大影響力,所以日本只能使用「竜」。乍一看好像有點道理,實則純屬無稽之談!

首先應該肯定的是不管是「龍」還是「竜」都是出自中國,「竜」字也並非日本自造漢字,且曾經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字體(大概是因為較「龍」筆畫少太多吧),但是顯然「竜」字更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實際上,在近現代中國,「竜」字早已成為生僻字;而在現代日本,「竜」字作為正式字體被使用,「龍」與「竜」的關係是舊體字與新體字的關係(類似與中文繁體與簡體的區別)。

其實中國與日本的龍文化也有著很大的區別。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很早很早以前就跟隨著中國人,可以說已經成為中國人信仰的一部分。而龍文化傳入日本已是東漢之後的事情,日本本身已形成了神道教信仰,所以龍神在他們眼中可能與其他神明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甚至還沒有那些傳統神明的地位高。在中國,甚少聽到有龍神的稱呼。所以中國的龍與日本的龍雖有很深的聯繫,但可能所指之物相差甚遠。即使是中國傳說中掌管雨水的龍王也不能與日本的龍神等同起來。之所以比較兩國龍文化,也是為了考證雌雄龍之說。此說雖然荒誕,但也代表了部分中國人的想法,還活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不去睜眼看看這個世界。據說李鴻章當年去日本談判的時候,還認為日本人說的就是漢語方言,寫的是文言文(此事未考,來源也暫時找不到了,本人對此事真實性存疑)。雖不知此事真假,但現在有些人還是100多年前人的視野。

回到「龍」和「竜」這兩個字身上來。為什麼日本會將「竜」這個字作為新體字其實並不難理解,中國和日本都對漢字進行了簡化,其中兩國都使用了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用一些筆畫較少的異體字代替繁體字。「龍」「竜」二字就是如此,而中國大陸則簡化為了更簡單的龍。「竜」出現較早,其合理性自不必說;而「龍」,我雖看不出來簡化的道理(此處僅指簡化的方法),但國家說他有道理那就是有道理吧。中國和日本雖都對漢字進行了簡化,但似乎中國的要更減一些。我覺得這也跟兩國簡化漢字的時間有關,中國一簡字公布的時間是1956年,為當時掃除文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受繁體字教育長大的人應該已經不多了;而日本的《常用漢字表》公布的時間是1981年(此前日本規定的當用漢字與《康熙字典》中的字體無異),涉及到的人甚至達不到我們父輩的年齡,隨著現代教育的普及,我想對漢字做簡化的必要也不是特別大,當時公布漢字表可能也是反應了當時人們在使用漢字上的一些傾向(未考,個人猜想)。在規範漢字的使用上,日本的規定也沒有我們嚴格。所以經常可以看到日本的文藝作品上出現舊字體(還有本有漢字卻使用平假名或片假名),在人名上尤為突出,如長澤雅美(長澤まさみ),「澤」字新字體應為「沢」,隨著現在電子設備的發展,寫出更複雜的漢字更加簡單,所以這種傾向更為突出,因為大家在鍵盤上敲出一個字後,只需要選擇最好看或者最有格調的一個就好了。就像日本百度知道里某位網友說的「「龍」の方がなんとなくかっこいいイメージがあるので、私はこっちを使っていきたいですね(???)」(「龍」看起來更酷,所以我想去用這個)。

今天很多人批評簡體字(中國大陸),認為其失去了漢字表意的韻味,其實大多都是荒謬之言。今人不習訓詁,喜歡從自己的主觀情感出發去解釋字源,再把簡體字批判一番,實則葉公好龍。即使是看到繁體字,大多數人也是解釋不清楚這個字是怎麼造的,但這也並不影響漢字表意的部分,因為很多表意的部分已經被固定下來成為人們的共識,不管他是寫作小篆還是楷書,繁體或者簡體。但是簡化字也並不是沒有問題,比如他將很多漢字歸併,用同音或相似的簡單字代替字形複雜的字,導致一個字的義項大大增加,而有時候該字形的本義並非常用義項。如「後」和「後」,前者為君王或君王的妻子,後者為前後的「後」。所以在寫繁體字的時候也不要想當然的進行轉化。此外影響更為嚴重的是使很多人的姓氏併到其他姓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該姓氏消失了。如「寧(ning2)」、「甯(ning4)」、「寧(zhu4)」,大多數人都是姓甯。

當然簡化字(中國大陸)到底好不好,這個很難評說。如果要問我應不應該重新改回使用繁體字,我覺得實在是找不出這樣做的理由,各種研究也並沒有因為使用簡體字而用不了。如果有一點重新使用繁體字的理由的話,我覺得可能就是為了和老祖宗寫一樣的字吧(還有學日語漢字的時候簡單一點吧!)。

最後說一說「龍」為什麼會寫成「竜」吧。這裡引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孟蓬生的研究結論:

「本文認爲「竜」(所謂「龍」字古文)最初本爲「章」字之異寫。「章(竜)」前上古音本歸侵(談)部,與「龍」(前上古音在侵部)讀音相同,可以通假。其後讀音發生分化,分別轉入陽部或東部。後人用「章」字表示其陽部音,用「竜」字表示其東部音(多借爲「龍」字),「竜」和「章」遂由異寫字而成爲同源字。」

簡單的說就是「竜」是「章」的異寫,而上古音「章」與「龍」相同,可以通假(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通假和假借),後來「章(竜)」讀音發生分化,後人用與「龍」同音的「竜」代替「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uakang的胡說八道 的精彩文章:

TAG:huakang的胡說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