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 | 半夏瀉心湯治療糖尿病

中醫 | 半夏瀉心湯治療糖尿病


導語:

近年來許多醫家突破糖尿病以陰虛燥熱為病機的三消論治觀點,提出糖尿病發病與脾失健運、氣機升降失調、脾虛胃熱有關。可以用辛開苦降調理脾胃治療,半夏瀉心湯為 「辛開苦降法」的代表方劑,可以用於本病治療。







01


糖尿病病機為脾失健運、氣機升降失調




在水谷消化、吸收和輸布過程中,脾氣健運和脾氣散精起主導作用,是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的關鍵環節。血液中的葡萄糖屬於 「水谷精微」範疇,有賴於脾氣散精轉輸營養全身。飲食不節、過食肥甘醇酒厚味、安逸少動、情志失調、憂思勞慮,均可直接或間接損傷脾胃功能。




脾失健運,不能散精上輸於肺,肺失津液則化燥,故口渴多飲;脾失健運,胃津無源,虛火內生,則消谷善飢,脾失健運,升降失常,水谷精微直驅膀胱,則小便味甘。因此,脾失健運、氣機升降失調是糖尿病的重要病機之一。


02


糖尿病從脾論治可選半夏瀉心湯




消渴病虛實夾雜,標本同病,病機多以脾胃功能失調,氣機升降失常,或脾虛胃強、脾虛生濕、胃強生熱、寒熱錯雜為特點。




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連,脾體陰而用陽,喜燥惡濕,以升為健,胃體陽而用陰,喜潤而惡燥,以降為和,兩者納化相得,升降相因,燥濕相濟。




調理脾胃治療糖尿病需重視顧護脾胃升降,升清降濁之法同用,又潤燥兼顧,注重溫燥升運同時兼顧甘涼濡潤,同時虛實同調,補虛不忘實、治實不忘虛。




半夏瀉心湯組成:

半夏半升 (洗),黃芩、乾薑、人蔘、炙甘草各三兩,黃連一量,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半夏瀉心湯運用辛開苦降法將辛溫葯與苦寒葯配伍組方,辛則升清,苦則降濁,辛開苦降調暢中焦之氣,宣通三焦氣機,使氣機升降正常,則可恢復脾升胃降之職; 同時,性溫可溫中散寒,性寒可清解胃火,溫脾清胃,兩相結合,陰陽並調,溫而不耗胃陰,寒而不傷脾陽,切中脾胃疾病寒熱錯雜病機。




半夏瀉心湯證以中氣虛弱為本,本方除運用辛開苦降法外,尚應用甘調法,以甘溫之人蔘、甘草、大棗益氣補中兼生津液。全方補虛與瀉實兼顧,祛邪不傷正,補虛不忘實,且溫燥同時不忘顧護陰津,潤燥兼顧。


03


半夏瀉心湯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應用特徵




以半夏瀉心湯為基本方調理脾胃治療脾虛失運、氣機升降失調、寒熱互結之糖尿病,其方證特徵為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薄黃而膩,脈弦滑無力。患者伴有腹脹、腹痛、反酸、燒心等其他消化系統癥狀時亦有較好療效。




臨床發現凡適用半夏者,其面色多黃暗缺少光澤,或雖有光澤而多面垢膩或面虛浮,其人易於噁心,感覺過敏,尤其是咽喉部常有異物感,患者口內常有涎沫、口內黏膩,口乾不欲多飲。




方用乾薑,上可見口乾不欲飲或飲不多、噁心嘔吐,中則不能飲冷、腹部脹滿疼痛,下則大便溏泄不調。




方用黃芩、黃連則可有心中煩、口渴欲飲或易飢、噁心嘔吐、痞滿下利、小便黃。




方用人蔘輔以甘草、大棗補中益氣,患者可有脾氣虛損表現,如乏力疲倦、體重下降。




研究發現,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治療肥胖 2 型糖尿病,降糖減脂效果優於玉女煎滋陰清熱治療,半夏瀉心湯適用於肥胖 2 型糖尿病。




臨床應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糖尿病,要根據寒熱錯雜、升降失調、陰陽失衡的主次和痰濕化熱、鬱火和病邪壅閉的輕重,確定辛開和苦降藥物劑量輕重; 同時,糖尿病基本病機為脾胃功能失調,病久往往產生多種病理產物,如痰濕、水飲、瘀血等,可酌情配伍祛痰、化濕、利水、活血之品,尤其要重視早期和全程靈活應用活血通絡法,防止糖尿病併發症發生髮展。




驗案舉例


患者,女,72歲,2016年4月6日初診。患者於2004年體檢發現空腹血糖9.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7.8mmol/L,進一步經胰島功能檢查診斷為2型糖尿病,曾服用二甲雙胍等口服降糖葯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良好。2007年11月因血糖控制不佳,降糖方案調整為優泌林70/30皮下注射。




現優泌林70/30早16IU、晚12IU,空腹血糖6.0~7.9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0.0mmol/L。近2周以來,患者倦怠乏力、燒心、胃痛、腹脹痛、腹瀉加重,伴食少納呆、失眠,欲求中醫藥治療前來就診。




刻下症:面色黃暗無光澤,倦怠乏力,頭暈,口乾不欲飲,胃中嘈雜、反酸燒心、腹部痞塞脹滿,畏寒肢冷,食慾減退,易飢不欲食,入睡困難,寐後易醒,大便溏泄,每日5或6次,排便不凈感,尿黃,舌質暗紅,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苔黃膩,脈弦滑。近3個月體重下降3kg。




既往高血壓病3年,現服用厄貝沙坦片150mg/日,血壓控制良好;糖尿病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1年;脂肪肝、反流性食管炎9年;大腸多發息肉鉗除術後3個月。其兄為2型糖尿病患者。




輔助檢查:2016年4月2日尿常規:pH值5.0,尿比重1.025,尿糖(-),尿酮體(-),尿蛋白(-),白細胞(+);肝功能未見異常;糖化血紅蛋白10.6%。




中醫診斷:消渴病,痞滿;辨證為脾虛胃熱,氣機升降失調,夾瘀夾濕。西醫診斷:2型糖尿病,糖尿病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高血壓病,脂肪肝,反流性食管炎,失眠。




治法:辛開苦降,攻補兼施,佐以活血、祛濕。方葯:半夏瀉心湯加減。藥物:党參10g,法半夏9g,黃連6g,黃芩15g,乾薑10g,大棗6枚,丹參30g,葛根30g,虎杖10g,三七粉4g(沖服),金錢草15g,石韋10g。28劑,水煎服,每日1劑。胰島素方案不變;厄貝沙坦片繼續服用。




患者服藥4周後乏力疲倦減輕,腹脹、反酸、燒心、胃脘部嘈雜基本消失,納眠改善,大小便調。自測空腹血糖6.0~7.4mmol/L,餐後2小時血糖7.0~8.0mmol/L,血壓120~130/80mmHg。繼續以該方調理4周,諸症消除,血糖基本正常,糖化血紅蛋白6.7%。後胰島素逐漸減停,改用瑞格列奈片0.5mg口服,每日3次,配合補脾益腸丸善後。隨訪至今,病情平穩。




按語




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病範疇,傳統觀點認為其主要病機為陰虛燥熱。隨著消渴病認識的深入和降糖藥物的應用,糖尿病的自然病程發生了很大改變,傳統辨證已不能滿足本病現代病機本質的變化。




糖尿病發病與脾胃功能失調、氣機升降失常、脾虛胃熱密切相關。半夏瀉心湯升降同施、寒溫並用、虛實共調、潤燥兼顧,為調理脾胃有效方劑,因而臨床常用半夏瀉心湯辛開苦降調理脾胃治療本病。




本案患者就診時乏力疲倦、頭暈、腹脹下利、畏寒肢冷、食慾減退、體重下降,提示年邁體虛,病程日久脾陽虛損,健運失司,脾氣不升,氣機升降失調;口乾不欲飲、大便排不凈感,提示中焦虛弱,痰濕內生;胃中嘈雜、反酸、燒心、口乾、易飢,提示胃熱;入睡困難,寐後易醒,「胃不和則卧不安」,不寐與脾胃功能失調有關;舌暗紅胖大邊有齒痕,舌苔黃膩,脈弦滑,結合其他表現,病機為脾胃功能失調,脾虛胃熱,氣機升降失調,同時兼夾血瘀為患,遂以半夏瀉心湯加減調理脾胃治療。




患者小便黃、尿常規顯示有白細胞,提示脾虛失運,濕邪內生,郁而化熱,膀胱氣化失司,故而加用金錢草、石韋清熱利濕通淋。氣為血帥,脾胃不足,氣血生化無源,氣虛血瘀,加之脾失健運,痰濕內生,阻礙氣機升降,均可導致血瘀,血瘀證為糖尿病併發症的重要病理機制,常貫穿於糖尿病的始終。患者舌象暗紅,且已存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均提示血瘀為患,故而加用丹參、葛根、三七粉、虎杖活血化瘀祛痰濕。葯後患者諸症減輕,胰島素減停,提示方證對應,切合病機要害。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蘇葉(微信號:1355491207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中醫 | 淺談艾灸與針刺、中草藥治病方法的區別
穴位 | 手上有一個「美人穴」,腿上有個「六味地黃丸」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