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敦煌 寂寞沙洲

敦煌 寂寞沙洲

敦煌很遠,但又覺得很近,一直認為就在西安左近,駕車幾小時就到了。打開中國地圖才發現,敦煌真的是遠,和陽關一樣的遙遠。它緊挨著新疆,與哈密(樓蘭)為鄰,真的是不僅歷史上的遙遠。

敦煌隸屬酒泉。十年前的自駕,我們在酒泉看了東風火箭發射場之後的一個決定是翻祁連山進青海,因為國慶的敦煌是人山人海。那一次擦肩而過。變成了一個十年的等待。

今天,我來了,上海經西安,前後5小時時的航程,只為了心中的那個敦煌。

從歷史來看,中國大概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跟敦煌相比,綿延千年的歷史被塵沙掩埋,就在一個最不為被人記得的時刻,由於莫高窟的藏經洞的發現,一下子紅遍了全世界。隨之而來的似乎是慘痛的記憶,那些從北魏以來的經卷,多半已散失在國外。雖然成就了敦煌顯學,國人總覺得這是一個國家淡淡的傷痕。

回頭看國內,記得曾經看過報道,有關在過去數十年間消失的中國文物和遺迹的數量,我隱約地覺得,那些飽經風霜的經卷因為在別國的博物館裡,到今天你還能去看。因為他們一直被當作人類的歷史而好好的保存研究,當然在柏林大轟炸里也有消失的敦煌文物,但沒有匈牙利人法國人,我怕被一個道士發現和看護的佛國經典,會無聲地淹沒在時間的沙海中。

(鳴沙山)

敦煌是一個傳奇,敦煌,是你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息的旅行,寂寞沙丘,遙遠的瓜州。那個沙漠圍繞的神秘洞窟。沒有去,你永遠不知道它會是什麼樣子,只知道它承載了很多人的思念。

沒去過敦煌之前,只能在想像中喚起電視里那些洞窟的影像,當然也包含著清末的凋敝的王道士堅守的黑白景象,與現在無法對比。但我更相信那個時候洞窟里的遺存,會比如今更好,隨著時光和大量的遊人,水土流失壁畫會氧化,在一個電視介紹片里,我看過那些沙漠石壁上滲出來的,像皮膚病氧化物,正侵蝕著壁畫。

所以要早來敦煌,膜拜當場。

看到敦煌的情緒會是什麼樣子?榮耀感,失落感,還是無所謂?在我印象里,敦煌是融匯了盛唐前後最榮耀的那段時間,而且還是交通西域之後,將東西文化聚會在一起。在提倡一帶一路的今天,看看歷史上的絲綢之路,那些祖先的智慧和勤勞的結晶,還原這本就是那一顆在皇冠上的明珠之彩。

(唐 肋侍菩薩 網路圖)

(西夏 普賢經變圖)

莫高窟在鳴沙山東麓,東向三危山,面前大泉河,莫高窟石窟分南北兩個區域,開鑿於15米到30米的沉積岩斷岩上。南區,是我們平時參觀的所在,而北區是僧侶和工匠修行居住的地方。

莫高窟是公元366年,一個名樂尊的遊方僧,因為在鳴沙山上看到了佛光,得到佛瑜,開始開鑿出第一個洞窟修行,歷經五代十國,一直到元代,跨十個朝代,一千多年的時間,形成了如此規模。

(北區,乾涸的大泉河)

為什麼元之後停滯了呢?明設嘉峪關在敦煌之東,以西不再被管轄,於是漢人回遷,敦煌被遺棄。

為什麼會在五代十國這樣一個時期產生如此大規模的宗教開窟塑佛活動,這和在戰爭離亂中,人們希望有一個信仰依託有關,印度東來的佛教,在這個地處東西交匯的要衝,種族融合的機會,戰爭紛亂的時代,人們對於佛教的信仰更是高漲。很多名門望族,開鑿自己的佛窟後,由家族成員在數百年內精心供奉,有節度使曹家,地方豪族陰氏,李氏..,這樣的洞窟能夠歷久不停.壁畫層層。

(窟外岩壁上宋代壁畫)

鳴沙山和月牙泉都是敦煌的奇蹟。我們去鳴沙山看月牙泉,還遇到沙塵暴。只十多分鐘,漫天蔽日的沙塵暴,就如大網般罩住了盆景使的月牙泉建築群。也有幸拍到了一張神奇的光線照在月牙泉上的照片,雖然這不是樂尊看的那個時候的神光,但也足夠幸運。

沙海中不枯的月牙泉是個神奇的地方。

(鳥瞰月牙泉)

(沙塵暴前的奇景)

(沙塵暴中的建築群)

莫高窟的文化就不在此班門弄斧了,從飛天造型到佛變經壁畫,有大量文獻著作可讀。在今天的嚴格保護下,在講解員的手電筒指導下,內心震撼是必然的,但在暗暗光線下,和局限的空間里,最好是先讀過介紹,再在現場一一印對才好。

一個小貼士。參觀是分團由講解員帶領,每個講解員的洞窟都不同,所以有時間可以參加完一個散團歸還耳機後,再回起點加入另一個團,看多幾個洞窟。

院內還有藏經洞紀念館。如果你英文不錯,可以對比地看一下這幾個人的中英文介紹。二個不得不提的人:斯坦因和大英博物館,伯希和和法國吉美博物館。

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爵士,簡稱斯坦因,原籍匈牙利,是一名猶太人,1904年入英國籍。世界著名考古學家、藝術史家、語言學家、地理學家和探險家,國際敦煌學開山鼻祖之一。

保羅·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世界著名的法國漢學家。於1908年2月24日到達敦煌。伯希和從敦煌莫高窟劫走六千餘種文書,此外還有二百多幅唐代繪畫與幡幢、織物、木製品、木製活字印刷字模和其他法器。他將所劫文物全部運往巴黎,同時詳細查看了所有洞窟,對每個洞窟作了描述,特別是詳細記錄了洞窟中的壁畫題記。正是由於伯希和在敦煌的考查,他所拍攝的莫高窟的照片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留在敦煌的壁畫文物在以後有過什麼呢?不只是風沙老化,還有人為因素。

引用1941年西南聯大教授向達致傅斯年書信原文:「張大千以一江湖畫家,盤踞此間,已歷年余,組合十餘人,作臨摹工作,任意勾勒原畫,以便描摹,損壞畫面,毫不顧惜。且以洞窟作為卧室,鎮日關鎖,遊人裹足。尤其令人憤慨者,為擅自剝離壁畫。張氏崇拜北魏、隋、唐,遂以為宋以下無一可取,凡屬北魏、隋、唐原開而經宋元重修者,輒大刀闊斧,將宋元壁畫砍去,以求發見隋、唐作品年號、題識,唯日孜孜,若恐不及。似此更二三年,千佛洞遭罹浩劫,將不知伊於胡底矣!」

……唏噓

(唐 歡宴圖)

(唐五台山朝佛圖,梁思成依據此圖找到五台山唐代佛廟 佛光寺)

(元代千手千眼觀音像)

到今天,看到如初規模的敦煌研究院,新建的數字敦煌演示廳。不由得追憶常書鴻和那一代敦煌守護者。

敦煌,是中國文化的信仰基石。

(唐 絹畫 引路菩薩 -大英博物館斯坦因收藏)

找一闕宋詞來結尾,雖然不那麼貼切。

《卜運算元》--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爪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貓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