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媒:中國人工智慧開始擠泡沫

新媒:中國人工智慧開始擠泡沫

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27日文章,原題:中國人工智慧開始擠泡沫 過去兩年,中國的人工智慧產業在資本和行政力量的雙重推動下欣欣向榮。繁榮景象背後,關於人工智慧需要冷思考的呼聲也越來越大。學者擔憂,政府對人工智慧行業強力的行政干預將扭曲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導致人工智慧行業擠泡沫的過程更困難;業界則認為,中國人工智慧行業正在進入「洗牌期」,缺少應用能力的公司將首先被淘汰出局。

中國對人工智慧的熱忱洋溢在企業家、投資者、政府、科研機構,甚至是普通人群中。刷臉支付、機器翻譯、語音助理、智能醫療、機器閱卷……各種人工智慧應用不斷湧現,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達到216.9億元,同比增長52.8%,今年預計將上升到339億元。市場的競爭也在白熱化,除了各類人工智慧企業在開疆擴土,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傳統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谷歌等國際科技企業還到中國成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人工智慧會不會像前幾年大熱的虛擬現實和共享經濟一樣在高潮過後褪去光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凌曉峰表示,中國的人工智慧產業面臨的一個風險是「吃了激素的虛胖」,他大膽預言,這個行業在一兩年內會走向低谷。凌曉峰說:「中國人工智慧行業總的來說是在向前發展,但當中吹噓出來的水分很多。大家一旦發現技術達不到預期,反而會讓行業掉入低谷。」

產生人工智慧泡沫的一個原因是資本市場的瘋狂追逐。騰訊研究院與IT桔子去年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人工智慧公司總融資金額達978億元,佔全球總融資額的50.10%;中國以635億元排第二,佔33.18%。雖然融資額尚未趕超美國,但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更容易得到資本,平均獲投率達到69%,美國則只有51%。此外,中國人工智慧企業的早期獲投時間更短。美國相關企業從成立到種子或天使輪融資的平均用時為14.8個月,在中國則只要9.7個月。資本的追逐也讓人工智慧成為「萬能標籤」,吸引大量「偽人工智慧」企業前來蹭熱點,希望借著風口獲得資本。這背後的一大原因是中國資本非常充裕,許多機構都抱著「寧可投錯不可錯過」「萬一賭對了」的心態,在投資決策中帶有很大的冒險心理。

事實上,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去年已開始進行整合,雖然初創企業的興緻仍然高漲,但倒閉的案例也不斷湧現。不過,受訪學者對於大浪淘沙過後的中國人工智慧行業依然充滿信心。有專家表示,「雖然現在有泡沫,但只要市場能實現優勝劣汰,留下來的企業必定會更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倪永傑:被特朗普政府打濫的「台灣牌」
瑞典向全國480萬家庭發放知識手冊 普及如何「應對戰爭」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