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的那些傢具

明朝的那些傢具

一杯清茶

一張圈椅

一方案幾

品啜著唇齒間的茶香

在黃花梨紋理構建的圖畫中徜徉

時光清淺,歲月無恙

任思緒狂放無羈地飛翔

一部近百萬字的《明朝那些事兒》,已拜讀過多次。該書作者那時明月,廣東順德人。而在該書未曾涉及的南明時期,順德出過一位抗清英雄陳邦彥,與南海陳子壯、東莞張家玉並稱「明末嶺南三忠」。

↓陳邦彥書法

陳邦彥抗清兵敗被俘後,拒不接受清軍威逼利誘,臨刑前慷慨高歌:「書生漫談兵,時哉不我與,我後兮何之,我躬兮獨苦。崖山多忠魂,後先照千古」。

書生意氣,鐵血丹心,一腔熱血灑疆土。

任憑滄海桑田,時代更迭,永被歷史和人民銘記,千古流芳。

彈指300餘年,大明曾經的繁華,曾經的鐵馬金戈,俱以遠去。

明朝的那些傢具,卻歷盡餘波,流傳至今,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現在我們眼前。

↓明嘉宗朱由校

說起明朝的傢具,必須提到一位木匠皇帝,明嘉宗天啟帝朱由校。

《國風·衛風·淇奧》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朱由校的木工態度,他所打造的木器作品的氣質,被這12個字形容得恰如其分。

這位皇帝痴迷木工達到了什麼程度呢?

↓電視劇《大明天下》劇照

據明人劉若愚撰《酌中志》記載,朱由校除了親自操練各種木工油漆活之外,即便緊要的奏章文書,也是一邊做木工,一邊聽,聽完甚至直接說『爾們用心行去,我知道了。』為了心愛的木工,九五之尊的皇帝心急的直呼自己為「我」而不是「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如此愛好木工,眾多文人雅士自然也不甘落後,他們窮盡心血的結果,是讓很多作品完美到了極致。

「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這些精品尤以蘇作明式傢具為典型的代表。

↓極簡主義設計風格

為了更好的對比,有必要簡介一下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是國外20世紀60年代所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又可稱為「Minimal Art」, 極簡主義摒棄了西方傳統的繁複裝飾,去掉不必要的加工,追求簡約明快的審美理念。

↓明式傢具之-黃花梨素圈椅成對

↓明式傢具之-黃花梨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八仙桌

↓明式傢具之黃花梨六柱十字海棠紋架子床

明式傢具的設計理念堪稱極簡主義的鼻主。

造型簡約、充滿哲學韻味的外觀設計;充分利用材質自身的質感肌理,忠實地還原材質之美的色彩與材料應用;結構簡單合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與人文關懷。

明朝的傢具設計,遙遙領先世界三百餘年。

明式傢具在近幾十年來備受西方人士所賞識與重視,曾出版了不少相關著述和圖錄。其中德國人古斯塔夫·艾克1944年出版的《中國花梨傢具圖考》,美國人安思遠1970年出版的《中國傢具:明清硬木傢具實例》最具影響力。反而我們國內由於種種原因,長期缺少這方面的專著。

↓古斯塔夫·艾克及其妻書畫家曾佑和

↓安思遠在紐約第五大道家中

↓王世襄先生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被稱為「京城第一大玩家」的王世襄先生應時而出,所著《明式傢具珍賞》(1985年出版)及其姊妹篇《明式傢具研究》(1990年出版),不僅填補了這個讓國人尷尬的空白,且還後來居上,在傢具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都遠超前人。被譽為明式傢具的「聖經」,中國古典傢具學術研究領域的里程碑式的奠基之作。成為繼郭沫若的青銅器、沈從文的服裝史之後,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第三個里程碑」。

↓王世襄先生所著《明式傢具珍賞》

↓王世襄先生所著《明式傢具研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王世襄先生的著作,在中國經濟不斷騰飛的大背景下,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明式傢具愛好者指引了一條收藏之路,創業之路。

↓1995年,李翰祥的「清水山房藏明清傢具」專場是中國傢具在國內拍賣的首次亮相,也是國內第一個私人收藏專場。

在國內明式傢具收藏熱的帶動之下,從90年代起,紅木家具行業不斷湧入大量資金,形成了福建仙游、浙江東陽、廣東中山三大紅木生產基地,紅木產業一時風光無兩。

↓紅木傢具生產

紅木家具行業得興盛,讓木工等一大批匠人實現了自身價值得飛躍式增長。

但我們要清楚:中國曆朝歷代皆是重道輕器。匠為末業,匠役至微。有關工匠的傳記,史冊所載,屈指可數。

↓被編入匠籍的工匠

明代科舉考試時,家庭成分有官籍、民籍、軍籍、監籍、灶籍、匠籍之分。凡被編入匠籍的工匠,世代不得脫籍,家中必須有人習匠,手藝世代相承,確保帝國營建土木時有工役補充。

所以,天啟皇帝可以把木工作為愛好,文人雅士可以把設計製作傢具當做精神寄託,而對明代匠人來說,脫離匠籍進入仕途的科舉,卻是一個巨大的現實誘惑。

↓明代科舉考試

明人尹直筆記里記載過一個故事。尹直的同鄉、老前輩蕭子韶,是木匠之子。洪武初年登進士第,朱元璋問他的家世,蕭子韶當場賦了一首詩:「嚴親曾習魯班機,常年制下青雲梯。腰間帶得純鋼斧,要斫蟾宮第一枝。」

像蕭子韶這樣以匠籍出身進入仕途的,屬於極少數。而進入仕途後,仍能摒棄浮躁,保有匠心者,更是鳳毛麟角。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區永威先生

中國明清傢具專家,中國傢具協會傳統傢具委員會副主任區永威先生,便是這樣一位持有匠心的大家。

↓世紀明家作品:花梨凹角小酒桌

其傢具人生近40載,年輕時便在澳門從事古典傢具的修復與製作,在收藏家們近乎挑剔的嚴格要求下,經過七、八年之久的不斷摸索與提煉,終於全面掌握製作精品傢具的所有工藝。由於太過痴迷木作,被朋友們戲稱為「木痴」。

↓巨龍文博園

如今,區永威先生立足於以「中國最大的明清古舊傢具集散地」而享譽世界的中山市三鄉鎮,在這座中國古典傢具名鎮,其創立的「21世紀明家」已經成長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龍頭企業之一。

↓巨龍文博園

↓巨龍文博園

世紀明家的傢具展示銷售中心,坐落於嶺南最大中式生活文化城「巨龍文博園」內,在這座充滿中式文化風情的大型園林中,徽派建築與蘇式園林交相輝映。世紀明家身處其中,靜心吸取著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嶺南文化極具開放性的氛圍中,執著於傳承與創新,賦予明式傢具越來越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世紀明家

假如我們能夠穿越歷史,讓蕭子韶和區永威兩位先生互換一下時代,蕭子韶先生在當下可能成為一代大師,創立偉大的企業;而區永威先生則可能在木作之餘,期待著一個除匠籍入仕的機會。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但匠心精神卻可一脈相承。

鋸尺,這些古老的木工工具;

榫卯,這些仍在使用的傳統工藝;

數十年傾盡全力的木作之功;

精心雕琢打磨出來的傳世傢具……

匠人之心,讓明朝的那些傢具,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傳承至今。

匠人之心,讓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無縫對接。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買「東西」為什麼不叫買「南北」呢?
無聊的人都在幹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