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1946年四野為何會發展這麼快,因為林彪干對了一件事

揭秘:1946年四野為何會發展這麼快,因為林彪干對了一件事

1946年國共兩黨在東北的鬥爭是一場軍事力量的較量。從山海關、錦州到四平、長春,林彪之所以一退再退,主要是苦幹手頭無兵。杜聿明苦戰拿下四平、長春,一舉飲馬松花江邊後,需防守城市和交通線,使機動兵力銳減,也失去了大規模進攻的能力。於是,國共兩黨的軍隊形成了一個暫時的對峙局面。從1946年7月開始,在東北局的領導之下,民主聯軍開展了有組織、有計劃的軍隊建設,擴充兵員。

此次在擴充兵員的工作中,聯軍總部、各軍區及主力兵團均先後召開了會議,總結了建軍初期收編偽軍、土匪部隊和成分不純人員的教訓後,作了新的規定。這些規定包括:在擴兵中以基本群眾成分為主,大批地吸收經過群眾鬥爭的農民到部隊中來,為了確保新增兵員的質量,合江省委具體規定:新兵須要經過一定的審查,成分要純潔,年輕力壯,不能不經審查馬虎湊數。藉助著土地改革的威力,擴兵工作波及每一戶貧苦農民。據統計,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土改兼擴軍運動中,僅人口稀疏的合江省,就有5000餘人參加東北民主聯軍。而人口稠密的遼寧省和遼北省,參軍人數達到3萬人以上。

到1946年底,北滿根據地共補充兵員3萬多人,使得四平保衛戰後遭受損失的主力師均達到1萬至1.2萬人左右,有的師還增編了補充團。各部隊的裝備也得到了改善。兵員的擴充,使機動作戰部隊得以加強。1946年8至10月,為了適應作戰需要,更大地發揮主力部隊機動作戰的能力,民主聯軍總部將北滿部隊編成了三個野戰縱隊又七個獨立師。新編成的三個縱隊,分別為:第一縱隊、第二縱隊和第六縱隊。

以原山東軍區八路軍第一、二師和東滿第七縱隊合編而成的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以原華中新四軍第三師之第七旅和渤海第七師之第二十、二十一旅等部組成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洪學智任司令員),以原八路軍三五九旅改編的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一師;以原松江軍區之地方部隊合編的獨立第二師;以原東滿軍區所轄之曹懷中部及合江軍區之地方部隊合編而成的獨立第三師;以原西滿軍區保安第一旅改編而成的獨立第四師;以遼吉軍區的三個地方團合編而成的獨立第五師;以原新四軍第三師所屬兩個警衛團及嫩江軍區之一個警衛團合編而成的獨立第六師;以東滿警備二旅及第二十四旅合編而成的獨立第七師。七個獨立師共約6萬餘人。

除上述用於機動作戰的主力部隊外,東北民主聯軍在解放區還組建了地方獨立團和大量的縣區武裝,且這些地方部隊均經過了比較徹底的改造,成為主力部隊可靠的後備力量。這些部隊有:西滿22個獨立團,北滿15個獨立團,東滿有9個獨立團,加上各縣的縣大隊、區中隊在內,共有3至4萬人。此外,在南滿根據地堅持鬥爭的還有東北民主聯軍的第三、四縱隊和3個獨立師及一個支隊。到1946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兵力有了相當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品侍衛 的精彩文章:

揭秘:哪場戰役粟裕吃著「碗里」的區壽年,看著「鍋里」的黃百韜
他本前途無量卻甘當漢奸,蔣介石委任他中將軍長後被林彪一鍋端了

TAG:極品侍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