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中醫偏方那些事兒

那些年,中醫偏方那些事兒

偏方治大病

讀書小筆記

2018/5/28

前賢說,「讀醫不如讀案」。學醫猶學弈,醫案猶弈譜;學醫猶學書,醫案猶古帖;學醫猶演兵,陣圖無一不當究。「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個道理也適於讀案與行醫。

白芷治蛇傷

宋時,臨川有一人以弄蛇賣葯為業。一日為蛇所嚙,即時發作,一側上臂腫大如腿;少頃,遍身皮肉腫脹成黑黃色,似乎已死。有一道人正在旁邊觀看,說道:「此人死矣,我有一種葯能治療,但恐怕毒氣已深或不可治,諸君能相與證明,方敢為之出力。」眾人應之,於是向人要了20文錢急忙而去,約一頓飯工夫回來。命取新汲井水,取出囊中之葯調水一升,扶傷者之口灌之。葯已服完,只見有黃水從其口中流出,臭穢熏人,四肢應手消腫。其人已經能夠坐起,與未傷時無異,遍拜眾人,尤其鄭重拜謝道人。道人曰:「此葯甚易辦,吾不惜傳諸人,乃香白芷一物也,用法當以麥冬煎湯調服,今天事情急迫,故以水代之。吾今天救活一人,可行矣。」拂袖而去。有一位叫郭邵州的士人當場學得其方,遇到鄱陽一個兵卒,夜間值勤時被毒蛇嚙腹。次日清晨,赤腫欲裂,以此法飲之,亦獲痊癒。(《夷堅志》)

白芷治蛇傷有多種記載,其法內服、外敷皆可,可供借鑒。另外,浙江徑山寺有一個僧人被蛇咬傷,一隻腳潰爛,百葯治之不愈。有一個雲遊僧人來到徑山寺,教他用新水反覆洗凈患處,見到白筋方止,揩乾。然後用白芷研末加入膽礬、麝香少許摻之,惡水湧出,天天如此,一個月後平復。

薏米治癒辛棄疾

南宋時,愛國大詞人辛棄疾自北方返回朝廷,忽然得了頹疝之病,陰囊重墜如水杯,行動十分不便,用了很多藥物都無效果。有一位道士傳給他一個食療方法,用東方壁土將薏米炒成黃色,然後用水煮爛,放沙盆內,研成膏狀,每日用無灰酒(米酒)調服2銭,辛棄疾按法服之,竟然獲愈。

後來有沙隨先生也患此病,辛棄疾親自授予該方,亦效。清代大學者梁章鉅寓居邗江時,見有人患疝疾,「甚苦」,即以此方授之,「五日而獲愈。」(清·梁章鉅《歸田瑣記》)

蜣螂熬膏治疔瘡

元和十一年,即柳宗元到柳州的第二年,患了疔瘡,疼痛難忍。14天中,「奇瘡釘骨狀如箭」,病情日漸加劇,內服外用多種藥物均不見效。後經一位友人提示,以蜣螂調製熬膏外貼,竟收到「一夕而百苦皆已」的奇效。

次年,柳宗元因為吃羊肉,又引起疔瘡發作,「再用,亦如神驗。」他在給劉禹錫的信中說道:「蜣螂系醫治箭鏃入骨不可拔」的良藥,用蜣螂和稍熬過的巴豆研勻塗在箭傷處,「斯須痛定」,至癢不可耐時即能「拔之立出」。然後以生肌葯敷貼,「遂無苦」。

遍身疼痛用元胡

宋代,周離享曾治一人,遍體疼痛,每當發作殆不可忍。醫者或認為中風,或認為中濕,用藥均未見效。周離享認為是血氣凝滯所致,用元胡、當歸、桂心三種藥物等分為末,溫酒服三四錢,隨人酒量頻頻進之,以知為度,「飲之甚驗」。其後治趙某因導引(氣功)失節,肢體拘攣,亦用此方數服而愈。由此認為元胡為「活血化氣第一品葯」。(宋·方勺《泊宅編》)

葯餅治療偏頭痛

清代學者張大復在《梅花草堂集》中,親筆寫下了自己用偏方治癒偏頭痛的經過:他說,偏頭痛的痛苦,病人無可言喻,藥方很多,用藥思路都不一樣,很少有效者。有一年,我得了這種病,正在鬱悶之際,朋友周叔明寄來一個用藥餅治療的方法,但我沒使用,怕它不管用。過些日子,友人顧民服送給我兩個葯餅,貼在太陽穴上,想不到一夜之間頭就不疼了。其法用天南星、半夏、白芷三味等份為末,再搗爛生薑、蔥頭與葯末和勻為餅。不用服藥,比其它方法簡便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偏方 的精彩文章:

你是否正在遭受痔瘡折麽?教你4小偏方 幫你擺脫痔瘡 速來圍觀
老牌藝人脫線誤信偏方喝了一種水後,生死垂危,老伴被醫生多次警告嚇壞

TAG: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