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惠而浦和中國消費者之間,有三堵牆需要「拆」

惠而浦和中國消費者之間,有三堵牆需要「拆」

文/劉步塵

「全球最大白色家電製造商」、「全球第一台全自動洗衣機發明者」、「全球第一台對開門冰箱發明者」、「全球第一座太空廚房打造者」……諸多榮譽加身的惠而浦,過去4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差強人意。而今,惠而浦已確立新目標——「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器供應商」。這一次,惠而浦能如願以償嗎?

5月24日,惠而浦全球研發中心暨中國總部正式啟用,惠而浦全球CEO Marc Bitzer、惠而浦亞太區總裁吳勝波、惠而浦中國總裁艾小明等一眾高管及安徽省、合肥市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出席啟用儀式。

據介紹,惠而浦中國全球研發中心將藉助惠而浦全球平台,研發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智能、健康、品質家電,實現全球「日不落研發」,大大縮短產品研發周期,讓產品具備全球屬性,確保惠而浦產品技術和創新行業領先地位。

惠而浦全球CEO Marc Bitzer,將惠而浦中國研發中心的啟用稱為「一個重要台階」、「一個全新的紀元」,他說,惠而浦的願景是「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器供應商」。

惠而浦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其中國市場的目標是:年產洗衣機800萬台,冰箱400萬台,微波爐1000萬台,變頻電機2000萬套。

此前,艾小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8年惠而浦中國將把「聚焦」放在首位,調整產品結構,向中高端、高附加值轉型。

2017年11月7日,惠而浦合肥工業4.0智能工廠已率先建成投產。

位於安徽合肥的全球研發中心是惠而浦全球七大研發中心之一,其餘六個研發中心位於美國、巴西、義大利、德國、印度等地。

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坐落在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前主要股東是美國惠而浦公司,占股51%;合肥產投集團占股23.34%,社會流通股佔比25.66%。旗下有惠而浦、三洋、帝度、榮事達四個品牌,產品涵蓋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及廚房電器、生活電器等系列產品。

在研發和製造層面,惠而浦做好準備了嗎

全球研發中心+4.0智能工廠,今天的惠而浦中國,可以說已具備硬體層面突破市場的實力。

雖然大多數跨國企業都聲稱重視中國市場,但在中國布局全球性研發中心的跨國公司並不多,惠而浦是少數企業之一。

據介紹,惠而浦合肥智能工廠,由國際頂級諮詢公司美國波士頓公司和中國工業設計院聯合設計,運用了智能機器人、增材製造、現實增強技術、模擬技術、水平和垂直系統整合、工業物聯網、網路安全、大數據分析等核心技術,將生產裝配、供應鏈、倉儲物流整合成一個大系統,實現生產、計劃、物流、銷售、用戶的完整統一,從零部件入廠、存儲、搬運到組裝,實現過程可追溯,融合了整個品質管理過程,大大提升系統效率。

對於「該工廠就其技術先進性而言處於行業什麼位置」的提問,一位惠而浦中國工廠管理層稱,「不敢說是中國家電行業最先進的,但一定是領先的」。

該工廠投產後,可實現最快12秒下線一台滾筒洗衣機,計划到2020年通過進一步升級將生產效率再提高40%。

很多人知道惠而浦這個品牌,但對惠而浦企業本身並不是太清楚,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

惠而浦創立於1911年,總部位於美國密歇根州奔騰港,是全球最大白電企業之一,旗下擁有惠而浦、美泰克、阿曼納等8個國際品牌,在世界各地擁有47個生產基地,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品9大系列家電產品。

2017年,惠而浦全球營業收入高達213億美元,無論歷史積澱、產品技術還是市場表現,惠而浦都堪稱全球家電領導品牌之一。

但是過去4年,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並不出色,甚至與美方的期待有較大差距。

2017年,惠而浦中國實現營收63.64億元(約合10億美元),不足惠而浦全球營收的1/21。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及全球最具有成長性市場,中國被惠而浦寄託了較高期待,希望在這個市場獲得與惠而浦全球表現相匹配的市場地位,這是惠而浦持續加大在中國投資的原因。

目前看,在研發與產品製造層面,惠而浦中國已經做好發力的準備。但這顯然是不夠的,惠而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惠而浦中國欲有所作為,須首先突破三道壁壘

一般認為,惠而浦要想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須率先實現三大突破:品牌層面的突破,產品層面的突破,渠道層面的突破。

一般認為,惠而浦中國的最大軟肋是品牌老化,急須獲得年輕群體的品牌認同。

一個問題顯而易見:全球一致的技術標準、產品標準,為何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與其在全球市場的表現存在巨大落差?顯然,惠而浦在中國的品牌形象和營銷方式出了問題。

仔細研究你會發現,惠而浦和中國消費者在溝通層面出了問題,換言之,惠而浦和中國消費者之間有三道牆擋在中間:一道是品牌的牆——許多年輕人對「惠而浦」品牌缺乏足夠的了解;一道是產品的牆——由於惠而浦過於低調,以至於許多人說不清惠而浦產品到底有什麼優勢?另一道是渠道的牆,惠而浦營銷過度依賴個別大連鎖,渠道未實現多樣化。

惠而浦的當務之急,就是儘快拆除這三道牆,打通和消費者溝通的渠道,讓人們重新認識一個嶄新的惠而浦。我認為,惠而浦全球研發中心的啟用及智能工廠的投產,是一個契機。

尤其是第一道牆,必須儘快拆除,這是惠而浦獲得中國消費者認同的最大障礙。

這道牆的形成,緣於兩個因素:一是惠而浦作為一個百年品牌,的確存在品牌自然老化現象,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了惠而浦身上,也發生在其他老資格企業身上,所不同的是,大多數企業認識到這一問題之後會實施「品牌再造」。在中國,實施品牌再造最著名的案例當屬TCL。2006年6月,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髮表《鷹的重生》一文,由此拉開TCL品牌升級大幕。二是惠而浦過去若干年,在中國市場實施較為保守的品牌策略,長時間遊離於公眾及主流媒體視線之外,在「不被關注就被遺忘」的今天,這幾乎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

惠而浦品牌重建,當務之急是贏取年輕消費者的品牌認同。以85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不僅是消費主力,也是輿論主力。

產品層面,惠而浦給不少人留下的印象,是中國智能化大潮的旁觀者而非參與者,這讓惠而浦被烙上了濃重「傳統企業」的烙印。

事實上,惠而浦在洗衣機、冰箱、微波爐領域,均擁有強大技術積累與儲備,產品競爭力毋庸置疑,否則我們無法解釋為何在美國及歐洲市場惠而浦表現出色。在中國市場,惠而浦對智能化較為冷漠,與其對智能化的理解與本土企業存在較大偏差有關。

比如在歐美國家,消費者對一台電視的要求首先必須畫面表現力好,然後才是能否上網;但是在中國,年輕消費者對一台電視的網路功能甚至高於電視畫面表現力本身。

惠而浦對全球產品一致化要求較高,不僅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必須與美國同步,對智能化的理解也應與美國同步。我們知道,中國走在了全球智能化最前面,以美國標準要求中國,客觀上限制了惠而浦在中國的靈活度。

惠而浦必須學會「到什麼山唱什麼歌」,然後才具備與本土白電巨頭抗衡的資格,換言之,年輕化與智能化,是惠而浦必須率先突破的兩大瓶頸。

歸根到底,惠而浦在中國的三道牆,實際上是一道,即品牌的牆,只要打破這道牆,另兩道牆並不難打破。

我認為,惠而浦中國全球研發中心的啟用,是一個重要舉措,讓惠而浦中國處境發生改變成為可能。

另外,實現銷售渠道多樣化,而不是過度地依賴某一個大連鎖渠道,也是惠而浦應著力解決的問題。

惠而浦不妨借鑒夏普和TCL的經驗

預計惠而浦中國的振興將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畢竟品牌再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惠而浦應當做好打持久戰心理準備。

如何煥發傳統國際品牌第二春?

這方面,我認為同為百年品牌的夏普,可以作為惠而浦的借鑒。自2016年進入富士康體系之後,夏普一系列積極出擊的做法,已經在市場端產生明顯效果。

除了較為積極的價格策略不談,夏普圍繞品牌年輕化方面的做法,比如贊助當紅娛樂節目、邀請當紅明星做形象代言人、積极參与重大公共事件,等等,我認為對惠而浦有啟發意義。

對於惠而浦來說,我認為,講好技術和產品的故事,對改善惠而浦品牌形象及產品形象有利。總之,惠而浦必須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品牌之路。

目前,惠而浦中國管理層調整已經到位,從管理層心態到企業心態都有不小的變化,和此前管理層無所作為的心態形成明顯反差,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畢竟,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缺課太多,要想短時間趕上難度很大。不管怎麼說,願意改變,總比繼續因循守舊好得多。

來源:中外管理新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外管理 的精彩文章:

作為著名「格力黑」,我想坐下來和你談談我的完整看法
共享出行再添新軍 立刻出行完成2000萬美金融資

TAG:中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