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產品角度對標NFC支付與二維碼支付

從產品角度對標NFC支付與二維碼支付

就支付本身而言,不存NFC和二維碼之間誰比誰更高端。不論產品本身和技術發展高度如何,用戶會按照自己的體驗做出最終選擇。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然身處移動支付時代。如今,無論是遊玩訪友,還是聚餐購物,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要帶好手機就能暢通無憂。舉個簡單的例子,筆者從上海前往杭州一日游,出行方面無論是城際高鐵,還是上海和杭州的市內公交地鐵,以及商場、超市購物、餐飲遊玩等一切消費,一部手機就能全部解決,倘若不過夜的話,連帶一個包都顯得多餘。

眾所周知,NFC的誕生要比二維碼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中國工商銀行發布了國內第一張帶有NFC支付功能的銀聯閃付卡,中國移動在2012年發布了基於NFC支付的手機錢包,隨後中國銀聯也發布了NFC手機支付標準。而二維碼第一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時,已經是2014年,比NFC的出現整整晚了七年。

可即便如此,讓NFC支持者感到沮喪的是,雖然NFC支付比二維碼支付早進入市場,按道理來說,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應該已佔據先機,成為主流的移動支付方式。但事實總是「骨感」的,NFC支付並不是主流移動支付解決方案,也不是用戶首選。最為常見的NFC支付場景是交通出行領域,即便如此,在公交領域中,二維碼正在強勢攻城掠地。與此同時,後來居上的二維碼支付開始在各類消費場景進軍,並逐漸成為目前主流的移動主流支付方式,其中才花了不到四年的時間。

那麼,到底什麼原因導致NFC不如預期?要知道NFC誕生的比二維碼早,看看國外的移動支付,基本都是以NFC支付方式為主(印度除外),並且NFC在快速小額支付上有著二維碼無法比擬的優勢,在佔據天時和技術優勢的情況下失去市場主導位置,不僅很讓NFC陣營的支持者們感到沮喪,也讓我們帶著疑問從兩個產品本身角度來分析一下其中的緣由。

硬體篇

任何支付方式都要有硬體作為載體,那麼我們就先來看看NFC和二維碼支付在硬體上的差別,這種差別直接導致了用戶在選擇支付時的傾向。

要實現NFC支付,我們至少需要一張含有NFC晶元的銀行卡,當然公交卡也可以,只是我國的公交卡不能進入零售商業市場消費交易,所以這裡暫時先不討論公交卡。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就是NFC支付的主要載體。最常見的莫過於Apple Pay、Huawei Pay、Mi Pay等手機Pay,用戶可選擇的種類很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機上實現NFC支付也需要有一定的硬體要求,對於iPhone用戶來說,要使用Apple Pay,手機必須是iPhone6/6s及以上型號的手機;對於安卓用戶而言,也要先諮詢確認其購買的手機型號是否支持NFC功能。

用戶解決了自身手機型號的問題,接下來依次完成綁卡、限額、設密等步驟,就可以在消費場所通過NFC支付了嗎?不,最為更重要的支付一環,商戶必須同樣解決好其硬體設備的部署。

談及商戶端,NFC支付需要適配的硬體就顯得更複雜了。就以我們付款需要的POS機為例,由於早些年POS機具的設計問題,致使非接觸交易的菜單隱藏地非常深,如果用戶想要通過NFC功能完成交易,就必須:要求收銀員必須非常熟悉POS機具的菜單結構;在熟悉機具的情況下,收銀員在POS機具上的操作也要耗費很多時間才能進入NFC支付菜單,這樣,NFC「滴」一聲就完成交易的快捷優勢就完全沒有體現。

而在商戶配備合適的POS機具方面,並非所有商戶特別是中小型商戶能做到每個收銀台都配備一台POS機,一些小型便利店中即便有2、3個收銀台,但往往只有一個收銀台配備了POS機,在非高峰期的時候,這個櫃檯往往還不開。這種環境下,如果用戶想要使用NFC支付,幾乎不可能。

如果國內便利店和超市能向日本同行那樣普及MIS-POS一體機的話,那麼NFC體驗會好很多。

攝影 | 陸金華

在眾多的商戶中,除了大型商戶需要POS機來支持電子支付以外,還有數不清的小型商戶、夫妻店也很渴望電子支付。但是,購買POS機具還需要一筆費用,因此很多小商戶只能作罷,要麼收現金,要麼使用二維碼支付。而有實力使用支持NFC支付機具的一方往往是那些開設了對公賬戶的大中型商戶,這就把大量渴望通過NFC支付體驗電子支付快捷的小型商戶和夫妻店等排除在「行列」之外。所以說,NFC可謂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再來看看二維碼。說起二維碼,對硬體的要求明顯比NFC要低很多。對於用戶來說,只要一部智能手機,能夠安裝支付軟體和展示付款碼就可以了。這點上來說,不論是最新的iPhone X,還是各種千元級別的安卓手機幾乎都可以做到。這點上,支持二維碼支付的手機與支持NFC支付的手機比起來簡直就是「海量」,用戶在硬體——手機上的選擇上也可豐儉由人。

對商戶而言,硬體要求同樣也降低了,二維碼支付的實現方式主要是依靠掃碼,因此掃碼槍成為商戶每個櫃檯必備的硬體,最明顯的優勢在於現成的設備稍加軟體改造即可繼續使用,無需額外投入更換POS機具,每個櫃檯就可以通過掃碼完成支付。

對於小商戶和夫妻店來說,就算沒有能力改造收銀系統,但是使用智能手機一樣可以實現收款,雖然這種收款是以二維碼轉賬的方式實現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支付,但是對於商戶和用戶來說也在實現了交易和消費的目的,並且雙方都沒有額外的成本支出,因此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交易方式。

這也成為無論大中型商戶,還是小型商戶、夫妻店都樂意使用二維碼的原因,由於操作簡單,往往成為收銀員主動向用戶推廣支付方式,用戶在這種消費環境下會很快接受和使用二維碼支付,加上本身的良好體驗和很低的學習成本,逐漸成為主流支付方式。

軟體篇

在信息時代,幾乎任何應用都需要軟體支持,硬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功能和應用是通過軟體來實現,支付也不例外。這裡繼續從軟體角度比較一下NFC支付和二維碼支付。

還是先說NFC支付。如果是基於銀行卡、公交卡的NFC支付,本身是不需要軟體支持的。如果一定說有軟體支持的話,主要還是在商戶端的POS軟體設置,一方面是交易安全方面設置,另一方面是在操作方面的設置,比如軟體的UI是否設置方便,是否便於操作,相對於用戶來說,申請和使用NFC支付功能的銀行卡、公交卡本身是不需要有額外的軟體方面配置需求的,這就是NFC的一項天然優勢。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依賴於智能手機,包括在日常消費的支付行為上,因此對相應的軟體也就有了更具體的要求,尤其是在操作系統層面上的要求。就拿Apple Pay舉例,今年4月1日剛剛推出了Apple Pay公交卡服務,對用戶來說好消息是三年前推出的iPhone6也可以使用這項功能,但是前提條件是手機系統必須要升級到iOS11.3版本才能使用。但是有很多手機用戶擔心手機升級後變慢而拒絕升級,最終放棄使用。即便我們鼓勵大家把手機升級到最新版本,因為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手機系統更加安全可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最新的功能。但現實中還是有用戶因為有各種顧慮而放棄升級,這對於NFC支付陣營來說也是一件非常讓人沮喪的事情。

而二維碼更加依賴於軟體,而不是系統的操作。對於用戶來說,只要手機上的App能夠展示支付碼就可以,至於手機系統智是否能夠升級,並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範圍。唯一需要升級的可能就是自己手機中的支付App。對於商戶來說,基於軟體的二維碼的優勢更明顯一些,一方面不需要額外投入POS機具;另一方面,自己的收銀系統稍加改造升級就可以利用現有的掃描槍設備掃碼收款,這些往往會有收單機構提供免費或者成本低廉的技術服務。至於小型商戶就算沒有能力改造收銀系統,卻可以直接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機來收款,或者在店鋪中列印張貼收款碼方便用戶掃描支付。如此成本低廉、高效的電子支付方式,讓商戶難以拒絕。

用戶篇

再好的東西,能否普及還是要看用戶的學習和接受程度。任何產品,如果我們在日常使用中增加了學習成本,或者使用過程繁複,就很難普及,甚至會被用戶拋棄。這點套用在支付上也一樣是成立的。

在我們去商戶消費的時候,用戶可能事先準備好支付方式,比如因為用戶偏愛Apple Pay選擇了手機上的NFC支付;或者某個App有優惠,所以選擇了使用二維碼支付,再或者使用刷卡或者現金等支付方式。

商戶在收款時也有自己的考慮,比如電子支付需要的結算手續費、電子支付後的到賬時間,甚至是支付的方便與否也會影響到商戶對支付方式的接納程度。這裡暫時拋開手續費和到賬日期的問題,僅僅從支付本身的方便來聊聊。

那麼作為用戶在日常的消費中到底會以哪種支付方式為主?這就要看NFC支付和二維碼支付到底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體驗了。

筆者以一個普通用戶的身份在不少商戶做過一些測試,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在商店尤其是便利店消費時,NFC支付並沒有二維碼支付方便,而在更適合NFC支付的自助販賣機上,又出現太多的二維碼支付。

比如說,筆者平時喜歡使用Apple Pay在便利店消費,因為可以不用打開額外的App,也不需要藉助網路,但是在支付的時候,常常遇到手機和POS機接觸的時機不對,要麼放早了,要麼放晚了導致交易失敗。有時候在便利店買瓶可樂或者一頓早飯,總要在POS機上多嘗試一兩次才能成功付款,這使得我和收銀員都會顯得尷尬,尤其是在門店高峰時間。反過來看二維碼支付,雖然在支付前要打開支付App,也需要聯網使用,但是在實際支付的過程中,很少出錯,基本上上一次成功。在這種環境下,無論是用戶還是店員,都會傾向於二維碼的支付。

此外,國內便利店的沒有像日本同行那樣普及MIS-POS一體收銀機,這種收銀機可以同時支持收銀和銀行卡交易功能。國內便利店的收銀機和銀行的POS機是分離的,每次NFC交易完成後,用戶手裡會多出一張收銀收據和銀行POS憑條供對賬,在小額快速交易的情形下,一次交易兩張憑條給用戶和店家都帶來了負擔。二維碼交易通常都是利用收銀機上的掃描槍完進行,交易完成後,收銀收據和銀行憑條是在同一張收據上的,這大大方便了用戶和商戶對賬,反而是一種更加高效的小額快速支付方式。

曾經上海的一些計程車公司推出過用Apple Pay支付車費的業務,但是實際使用中效果並不理想。究其原因,一來大家都習慣用App叫車出行,順手在App完成支付,很少有街邊揚招;二來一些計程車司機因為使用Apple Pay支付車資的乘客少,出車時候連POS機也不帶,正好遇到想要用Apple Pay支付車費的乘客,就陷入了無POS機可用的尷尬境地,這就使得NFC支付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局面,用來用去大家最後還是都選擇了二維碼支付。

當然,二維碼交易也未必是完美的交易方式。在地鐵、高鐵站里很多的自助販賣機,有太多的機器只能用二維碼支付。本來可以用NFC支付,滴卡買一瓶飲料就能解決需求的情況下,卻要花很多時間打開手機App用二維碼支付,如果在手機網路信號很不好的情況下,買瓶飲料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

在地鐵這種需要快速通行的場景,人們放棄了NFC交通卡或者手機交通卡,卻使用二維碼支付。

攝影 | 陸金華

其實,就支付本身而言,並不存在NFC和二維碼之間誰比誰高端的說法,用戶其實對於支付和收款的方式並不介意,只是想要一個方便、快捷、安全的支付方式。遺憾的是,NFC支付在軟硬體上的產品設計失誤,並沒有給用戶帶來很好的體驗,錯過了很多發展機會。相比之下,二維碼支付憑藉良好的用戶體驗,後來居上,成為我們移動支付的方式。在這方面,NFC支付陣營要好好向二維碼支付學習,在完善用戶體驗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畢竟來說,作為移動互聯網下的高科技產品,不論產品本身和技術的發展最後達到何種高度,能否被市場接受最終還是反映在用戶體驗上,用戶會按照自己的體驗做出最終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卡生活 的精彩文章:

品牌跨界這麼玩,年輕人才喜歡!交通銀行優逸白金信用卡這樣玩跨界

TAG:金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