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山縣南坪教學點教師王春花、馬應喜的動人故事……

武山縣南坪教學點教師王春花、馬應喜的動人故事……

平凡夫妻的愛與夢想

——武山縣四門學區南坪教學點教師王春花、馬應喜的故事

□ 記者 閆鎖田 文/圖

南坪村是武山縣四門鎮的一個小村莊,村裡的教學點只有兩位老師,他們是王春花、馬應喜夫婦。一所學校,兩個教學班,27名學生,就是他們二人的生活。

1991年3月,22歲的王春花成為一名代課教師。她先後在陽屲、周咀、候堡等7所學校任教,除了帶小學的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美術課外,她還帶過學前班。2009年,學區撤點並校,南坪小學成為只有學前班和一二年級的教學點,原先的教師退休了,學區安排王春花到南坪教學點任教。從此,她就在這裡安了家,一晃就是9年,這9年里,她和教師馬應喜結為夫妻。

「聚少離多」是這對恩愛夫妻生活的真實寫照。丈夫馬應喜一直在其他學校工作,兩口子只有雙休日才能見上一面,南坪教學點的大小事務都落在王春花身上。

2015年,王春花所在的學校成為「改薄」項目校,舊校舍拆除了,教室、廁所、圍牆都是新建的,還硬化了校園,通上了自來水。教學之餘,王春花在學校空地開闢了300多平方米的花園,種了許多植物,校園被花草點綴得富有詩意。

和現在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相比,之前學校的環境、條件讓夫妻倆的生活備感艱辛卻也有滋有味。

王春花回憶,剛到南坪教學點的時候,條件很艱苦,只有兩間平房。學校沒有自來水,放學後,王春花得拿水壺到山下的泉眼處提水,來回折騰半小時;買菜要騎自行車到鎮上去,晚上一個人往回騎的時候有點怕;一個人帶學前班、一、二年級3個班的全部課程,學生最多時有65人。這樣的日子有苦有甜,早上給學生們煮雞蛋吃,冬天生煤爐,萬一下雨了外村的孩子回不去,就留下來一起做飯吃。「雖然累,但感覺和孩子們在一起,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王春花說。

由於學校離家有20公里路,王春花和丈夫商量,乾脆把家裡的7.5畝地送給村裡親戚種。「種了地就要按時務農,肯定要耽誤教學,既然選擇當老師,還不如『脫產』專心搞教學。」馬應喜對這個決定無怨無悔。

為了把南坪教學點辦好,王春花向學區申請,2015年2月,馬應喜調到了南坪教學點。

丈夫一來,王春花的擔子輕了許多。早上一人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另一人煮雞蛋,發放營養餐;晚上一起備課、改作業、聊天、看電視。馬應喜的到來,使得教學點3個班的課程也開齊了,王春花還發揮自己的藝術特長,給學生教舞蹈,帶學生們玩遊戲、畫畫、做手工,學校的教學成績一下子在全鎮教學點中名列前茅,得到家長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王春花去年還獲得了縣「園丁獎」。

王春花告訴記者:「我們兩口子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工作上沒有任何怨言,上課時是同事,生活中是夫妻,相互理解,工作起來更加有勁,看著學生們快樂成長,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南坪教學點服務的幾個自然村,大部分年輕勞力都外出打工了,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看,還有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這些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衛生習慣不好。王春花有時看到哪個孩子的衣服髒了,就給換上自己孩子的乾淨衣服,再把學生的臟衣服洗了;有些爺爺奶奶不識字,孩子在家沒人輔導作業,晚上馬應喜和王春花就分頭到學生家裡給學生輔導功課。就這樣,他們夫妻倆成了村民家裡的常客。

王春花在網上還聯繫到了某慈善機構,慈善機構被這對夫妻堅守教學點的事迹打動。為了鼓勵王春花給孩子們教舞蹈,該慈善機構特意捐助了多功能視頻播放器和音箱,還給孩子們捐贈了衣服、體育用品、圖書和文具。

這對平凡夫妻用自己的愛與夢想撐起了這個山村教學點,圓了山村孩子們的上學夢,他們也漸漸融入了南坪村村民的生活。村民家裡只要有婚喪嫁娶的大事,兩口子必是坐上客。王春花的手藝好,不管哪一家有事,她都會主動下廚幫忙,村民們對他倆非常信任。

「趕上國家的好政策,現在學校變好了,教師待遇也提升了,我覺得做一名鄉村教師很光榮,我沒想過要干出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希望學生們將來能有出息,我在這裡的堅守就值了。」王春花說。

目錄

用「心」為草原孩子的成長護航

——記肅南一中專職心理教師張超

□ 記者 趙海峰 特約記者 趙國棟

錦囊妙計助力班主任成長

□ 高國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導報 的精彩文章:

立足《量表》 緊盯英語教學「風向標」
全職媽媽的陪伴之困,你應該了解

TAG:未來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