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工作10年後,我被95年的上司炒掉了

工作10年後,我被95年的上司炒掉了

確實,不管是90後,還是95後,都是越來越有個性的一代,更追求自我的一代。

文 /王耳朵先生

來源 /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有的80後突然發現身邊的同事都是95後了,更有人被95後領導炒了,原因是沒有團隊精神。

現在的95後在同路人面前,會更肆意地去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同於「聽話、下級服從上級」的集體主義,95後正在重新定義中國人的集體主義。

也許,80後應該去融入90後、95後的團隊里,去感受他們所定義的團隊,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

1

突然,身邊的同事都是95後了

網路上有個問題是:

哪個瞬間,讓你突然感覺自己開始老了?

底下有很多答案:

熬了通宵睡了一星期,都感覺沒緩過來;

冬天不敢吃冰棍了;夏天睡覺一定要蓋被子了;一口氣不能上五樓了;

總恍惚以為三四年前還是2007,以為十年前應是1997。

但我印象最深的回答是:

「突然發現,周圍的同事都是95後了」;

「他們對很多事情有獨到的見解,他們的很多話題,我插不上嘴了,只能不懂裝懂」。

朋友張寒,上次跟人玩王者榮耀。

就被一群95後小朋友嫌棄,說他畏手畏腳,毫無個性,比小學生還不如。他氣炸了。

什麼是老了?

可能不僅僅是你年齡變大,而是你開始變得沉默,被嫌棄,開始離群索居。

2

工作年限不能當成資本

周末聚會,大學同學,談起了一件事。

他們公司,是一家做垂直小眾興趣的企業。

有位80後員工,工作了10年,已經是一個小組長了,但上個月,他被剛上任的95後部門主管炒掉了。

因為部門新接了一個緊急攻堅項目,當團隊通宵達旦的趕進度時,他卻無故連續三天遲到。

辭退他的理由是,部門主管認為他的沒有團隊精神,並且犯了眾怒。

他不能理解,想到自己在公司已經幹了10年,去找老總說情。

得到的答覆卻是:「公司現在靠著幾個精力充沛的95後帶著團隊做事,這些新興領域只有他們懂,有時候,不能把工作年限當成資本,更不能因此懈怠團隊,這對年輕人是不公平的」。

對啊,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現在職場中,待得久不代表競爭力強。

一不留神,可能就跟不上團隊了。就像泡在溫水中青蛙一樣,後知後覺,就被帶走了。

3

95後身上的團隊精神

作家柏楊先生曾經說:

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但三個中國人加在一起,即三條龍加在一起,就可能成為一條蟲。

坦率的說,團隊精神,仍然是中國人的集體缺陷之一。

這個問題,我在95後身上看到了希望。

這代人,正在顯示出一些有趣的變化:

95後這代人,比前幾代人擁有更多「選擇權」,從小開始就不再感受到物質的匱乏,工作機會也隨著經濟發展有了更多自由。雖然被詬病太過張揚、不尊重傳統價值觀。

但95後擁有更強烈的自我實現的追求,更堅定的去尋找真心喜歡的工作,而也正是這個原因,他們往往真正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兩年前,小區門口新開了家「特色西餐廳」。從老闆到服務員,清一色的90後和95後。

這條不長的街上,餐飲業競爭激烈,以前的一些飯店,不到半年就關張了。

原以為這家95後的店也開不長久,但沒想到,他們已經開了整整兩年,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一直不明白,他們是如何勝出的?

後來,我發現了他們的秘密:不同於其他飯店,他們每天早晨就開始籌備當天的工作。

他們從前一天晚上就完成了第二天的工作計劃,而且是所有人都會參與,一起討論、籌備。

到了執行的時候,團隊一環扣一環,每個人默契配合,而且有一種「我把我的做好了,你要是不把其他的做好我就弄你」的狠勁。

看起來不夠「光鮮」的餐廳工作,因為這群年輕人的凝聚力,照樣經營的有聲有色。

這群95後在同路人面前,會更肆意地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反而會讓一個團隊更有血有肉。

年輕一代的中國女排,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支團隊,成員以90後,甚至95後為主。

這兩年,她們橫掃各個賽場。

曾經的女排精神是誓不服輸——她們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堅強卻又含蓄。

相比前輩,現在95後的隊員,在賽場上出現了更多吶喊、擁抱、哭泣與顫抖。

更自由的發揮空間和個體情感的表達,也讓這一代人創造了專屬自己的團隊輝煌。

95後選擇團隊夥伴的「新標準」可能會讓團隊走的更遠:

他們不會選擇「聽話」的人,反而會去選擇有想法、有個性的人。

在他們看來,現在團隊不應該再是「強權」管理,而是志同道合的「去中心化」管理,這樣的團隊才會擁有更強的主人翁意識和自我驅動的力量。

妻子曾帶過一個94年的實習生,因為堅持自己的想法,和領導吵過好幾次架。

這在我們看來是犯了「新人大忌」,後來我們跟他說,「多為團隊著想,大家和和氣氣的不好嗎,不要老是那麼軸」。

結果他卻說:「如果不能說服我,我會按照自己覺得對的事去做,這才是真正為團隊著想。」

後來,他居然被領導破格提拔了,然後開始招人組建團隊。

他說他招人的第一條就是絕不接受唯唯諾諾的人,他只要獨立思考的人,哪怕這些人不好管理,但是這樣的團隊有機會走的更遠。

確實,不管是90後,還是95後,都是越來越有個性的一代,更追求自我的一代。

但正是因為他們充分選擇,他們的團隊天然就更志同道合;

因為他們充分表達,他們的團隊更像一幫死黨;

也因為他們充滿個性、不夠「聽話」,他們的團隊更有活力。

不同於「聽話、下級服從上級」的集體主義,95後正在重新定義中國人的集體主義。

4

「穩住,我們能贏」

沒有哪代人是不具有團隊精神的。

但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造成他們對團隊的理解和熱愛程度也不盡相同。

80後成長在物質相對貧乏的時代,他們從小接觸的團隊,大部分是「自上而下」的集體管理。

選擇的自由不太多,一些時候,只能被動接受上面的安排。

所以在他們的字典里,團隊有時候就意味著:服從、奉獻,為了團隊的利益。

但是95後不一樣,他們從小就獲得了比以往更豐富的生活選擇,更懂得如何與陌生人交流溝通。

他們渴望探索、冒險,而且從小就有機會見識更廣的世界。

團隊對於他們而言,是冒險路上,擁有一群志同道合夥伴去經歷。

我所認識的一個95後女生,大學實踐項目就是幾個小夥伴一起去東南亞做調研項目。

當我問她有沒有動搖時讓自己堅定做下去的信念,她不假思索的說了一句王者榮耀中的對白:

「穩住,我們能贏」。

她說這句看似平常的話,卻一次次讓她重燃希望。

相比於70/80後接受的,大部分是自上而下的團隊口號洗禮,像是「追求卓越,挑戰自我,全力以赴,達成目標」「犧牲小我,成全團隊」「時刻記住團隊利益」。

95後的團隊宣言,則是從流行文化中自下而上衍生出來的,他們會自發的去傾訴,表達自己對團隊的情感和期望,就像「穩住,我們能贏」,就經常會在日常生活之中聽到。

這是屬於這一代人的表達,既有個性又有團隊。

所以我說,95後其實天然就有團隊的基因,這種天然的基因,其實比70/80後被灌輸的「集體意識」更有力量。

5

最後

很多年前,聽過一句話,我一直記得:

任何比我晚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無可救藥垮掉的一代。

這句話,當然經不起反駁,但不得不說,它又存在許多人的心裡。

也許,80後應該去融入90後、95後的團隊里,去感受他們所定義的團隊,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

特別是在這個追求個性的時代,好好想清楚當下的年輕人與自己有哪些不同,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

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匠園藝 的精彩文章:

無知的代價!

TAG:致匠園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