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代都在貶損他,但他依然當之無愧

歷代都在貶損他,但他依然當之無愧

說起來,趙孟頫屬於中國藝術流派中一個著名派別:前朝苦逼派。

他曾經是一個優秀皇N代。

祖先是宋朝建國皇帝趙匡胤,父親是王侯。況且他自己還爭氣,五歲就可以過目不忘,還有一身的藝術細菌。

眼看著即將飛黃騰達,沒想到,國亡了。

蒙古人雖然滅了南宋,但又需要遺民的支持,就想讓一些有才氣的漢人進入朝廷,收攬收攬民心。

而趙孟頫,一有才氣,二是宋朝宗室子弟。作為招攬人心的吉祥物再合適不過。

被迫為官的趙孟頫有苦說不出。只得把悲傷無奈釋放在詩畫當中。

蒙古人喜歡馬。好,給畫。但是偏要按照唐宋的風格來畫。

《趙氏三世人馬圖卷》趙孟頫所畫

為官期間,他畫了很多馬。在他筆下,這些馬兒健壯有力,一看即是良駒。但是這些所有的馬,沒有一匹是自由馳騁的。或是被栓著。

趙孟頫《九龍飲飼圖》

或是被牽著。

《趙氏三世人馬圖卷》趙孟頫所畫即便是能外出,也是在飼馬官的驅趕下。

先秦的《詩經·擊鼓》借馬來思念家鄉和妻子,唐代的杜甫用馬錶達懷才不遇。

而在趙孟頫這裡,所有這些被束縛不得自由的千里馬,其實都是他自己。

做官由不得自己,畫畫由不得自己,連寫字,有時候也由不得自己。

可是你看趙孟頫心裡有多矛盾,他一邊給皇帝過生日寫祝詞,用天下最美的詞堆上去:

趙孟頫《祝壽曲》

一邊轉過頭來卻罵自己,說自己「有罪」:

「誰令墮塵網,宛轉受纏繞」。鳥兒被絲網纏繞,動彈不得又飛不了,活得痛苦又糾結。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主任何慕文就曾說過:「最想與趙孟頫徹夜長談。」

但伴隨盛名的還有滿滿的罵名。

因為趙孟頫仕元,雖為書法上的楷書四大家,千百年來他的字體卻一向被嘲諷「媚俗、綿軟」。和同為楷書四大家的顏真卿相比,乍一看,趙體好像真的挺綿軟。

但是我們要知道,書法講究的是筆意。趙體沒有鋒利的轉折,卻並不代表字體中沒有蘊含力量。他每一次轉折,都把筆鋒藏在了裡面,這在書法上叫做藏鋒。每一次的藏鋒,也都把力量生生地收回到筆畫內部,然後讓這股力量,順暢而下,自然而然地寫出一豎、一撇、一捺。沒有不顧一切的發泄衝撞,恰到好處的收,才讓這股力量細水長流,成就趙體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的絕世書法。

趙孟頫小楷《汲黯傳》

唐之後,趙孟頫是唯一可以和顏柳歐並列楷書四大家的書法家。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難堪、甚至屈辱的時刻。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當然沒有什麼不好。但可能更可貴的,是為了更長遠的目標,而犧牲一時的自尊去隱忍、去前進。雖然後者,一定比前者更為艱難。

以宋朝嫡系後裔的身份遊離在元朝的朝野,對於他的「失節」大家褒貶不一,但是他在元時期藝術領域的泰斗地位卻無人撼動。「書畫同源」他把書法的技巧運用到繪畫的運筆當中,追求文人所嚮往的筆墨情趣。他的繪畫理論、藝術才華與獨特魅力為後人留下了不可替代的藝術瑰寶。

趙孟頫自幼勤奮刻苦,雖然沒有到頭懸樑、錐刺股的地步,但是夜夜挑燈攻讀聖賢書還是經常可見的。1276年,年僅13歲的趙孟頫參加了當時的科舉考試。本來按照宋朝的世襲制度,他完全可以得到一官半職舒舒服服的過日子,但他卻沒有,而是頂著壓力,親復考場。然而好景不長,在1276年,趙孟頫22歲這一年,他的命運伴隨著南宋王朝的滅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皇家貴族一下子淪為亡國奴。

面對時代的大勢所趨,怎是憑一己之力能夠抵抗的。這時的趙孟頫只得帶著家眷回到湖州老家閑居。面對兒子的無所事事,他的母親邱老夫人語重心長的對他說:「聖朝(這時指元)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之,汝非讀書,何異於常人」,趙孟頫重拾信心,發奮努力,這一時期,趙孟頫的繪畫、書法、詩文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為他以後的人生軌跡埋下了伏筆。

1286年,行台御史程矩夫南下搜尋的二十名「遺逸」中,趙孟頫居首選,忽必烈在大都親自招待了他,並對其稱讚有加,說他是「神仙中人」。

此後,元朝的多位皇帝都對趙孟頫寵愛有加,趙孟頫的官位也節節高升,尤其是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更是將趙孟頫比作唐朝的李白,宋朝的蘇軾,趙孟頫的官運在這個時期達到了他人生的高峰,官居一品,推恩三代。

以先朝貴族身份受到當朝政權重視的現象在中國古代史上並不多見,在看似風光的36年為官路上,儘管當時的當政者對他很偏袒,但身為宋朝的皇室後裔擔任元朝官職在當時所遭受的非議和排擠,在今天我們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在危機四伏的環境當中,決定了他謹小慎微的風格。他將無所發泄的情感隱晦的融入到他的畫中,呈現出筆迷圓潤,工整縝密,古典雅緻的藝術風格。

《人騎圖》

在繪畫理論上趙孟頫主張書畫同源的藝術主張。趙孟頫將其傑出的書法成就為其將書法技巧融入到繪畫創作當中建立了巨大的優勢。趙孟頫在他的《秀石疏林圖》中題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還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這是他對「書畫同源」最直白的表達,這種表現文人情趣的創作理論開創了中國藝術創作的新風向,對後代繪畫的發展,藝術家的審美追求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秀石疏林圖》

「存古意」是趙孟頫的另一繪畫主張。宋代宮廷繪畫昌盛,尤其是南宋的院體畫風,講究色彩艷麗,裝飾性很強,人物描繪嚴謹入微,迎合了貴族的愛好,但是藝術家的思想、個性卻被束縛。進入元朝以後,先朝文人排斥元朝的統治,他們追求「士氣」「骨氣」,大多隱居山林不與朝廷合作,嚮往自由高逸,雅儒清閑的精神境界。趙孟頫對文人畫的那種不落俗套,自由率真,寫意得韻的筆墨情趣心嚮往之,強烈反對南宋院體的柔媚畫風,他提倡「存古意」,主張「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意。」儘力擺脫形式上的華麗、精細、工整,力求藝術家獨立思想融入到繪畫創作,富有感情的表達情感,做到「一覽而意不盡」。這種推崇唐、五代、北宋時期文人情趣的藝術主張為元代繪畫開創了一個新領域,促進了文人畫寫意風格的發展。

《雀華秋色圖》

《重江疊嶂圖》

趙孟頫倡導「引書入畫」的技巧與「存古意」的意境,筆法厚實穩重,古樸典雅,簡單溫潤,尤其在山水畫上,以簡釋繁,將書法融入繪畫,在傳統書法中尋找與繪畫運筆的統一,用技巧表現意象,使形式美與意向美結合,從而更好的表達藝術家的主觀世界。

趙孟頫的作品大多具有唐代或北宋的繪畫特徵,多以渴筆入畫,富於變化,設色清幽雅淡,呈現出清雅、工整、高逸、疏放,柔和的藝術特徵,主要代表作品有:《秋郊飲馬圖》《雀華秋色圖》《人騎圖》《紅衣羅漢圖》《重江疊嶂圖》《雙松平遠圖》等。

《秋郊飲馬圖》是趙孟頫的倡導古意的代表作,整體畫風清新高遠,自然雅緻,色彩清雅,畫中的10匹駿馬或靜或動,或飲水或吃草,或低頭思考或抬頭顧盼,雄姿英發,神情自若,形態各異。

畫中紅衣長袍牧馬人就像整幅畫的點睛之作黑與紅的對比,使紅的色彩更加明朗,更貼切於人物的閑適。近景一灣清澈湖水,青綠的草地與蒼勁傲岸的紅楓、綠松可以已看出作者引書入畫的痕迹,線條蒼勁工細,凝重渾厚,蒼逸中又不失淡雅,將青綠與水墨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紅衣羅漢》是其另一幅古意的代表作,描繪西域僧人跌坐之狀,深目高鼻,濃髯大耳,一手作平伸說法相,寧靜而和睦,又不失莊重慈祥之態。僧人的紅墊、紅屐,皆刻畫得很工細,尤其是臉部,賦色細膩,落筆精巧,質感強烈,形象生動;紅衣則以意為之,著筆不多,而大略可觀。僧人身旁之岸石,染以綠色,更襯映出僧人紅衣域外客的特徵;其前牡丹香花開放,其後菩提大樹挺拔,給全圖增添了佛家吉祥、莊重之情。趙孟頫說自己曾在大都見到過西域僧人,又見到過唐人閻立本所作吐蕃僧人像,因此該圖既有唐人古樸之態,又有元人現實之意,借古開今,形神相兼。

縱觀趙孟頫的人生,在仕途上,他無疑是失敗的。終其一生不過是元朝的「政治花瓶」。

但也正因為他走到了那個位置,才讓中華的藝術與文化名滿天下。蒙古大汗用鐵騎征服了中原,而趙孟頫卻用中原文化征服了大汗的子孫。

來源:藝術品鑒官微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創稿件及互聯網篩選,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註明來源。若因客觀條件所限未知原始出處或作者的請原創人與我們編輯聯繫及時標註或刪除。青州畫廊聯盟(qingzhouhualang),歡迎添加關注!

推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州畫廊聯盟 的精彩文章:

當代人物畫領軍人物——何家英高清人物畫作50幅
這位是沒有爭議的漢奸頭子!看看他的書法!

TAG:青州畫廊聯盟 |